第四十六回成竹在胸

忱儿道:“我也去至街头巷尾打听了一番,此事的原委原本十分的简单清楚。就是那长亭的刘灰一心邀功,且贪心不足,又有他老婆,一个叫做钏姐儿的窑姐儿,和他共同经营着金盛市,这金盛市对外说是一个贸易的市场,实则就是窑娼妓馆。他们两人把所得除了贿赂上头的,就是独吞。这楼塌嘛,也简单得很,这么豪华的一座楼的造价比如说是十,而刘灰只给人家十分之一,相差百倍,那工匠又不敢不接,不接的话他的铺子就可能让刘灰找了茬口给关了。那工匠又能如何做呢?”。

妩儿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倒是和那法从事所言不二。那其他的呢?你也看到有什么类似尸横遍野的残像了吗?”,说这话时,妩儿一脸的严肃,把身子端坐过去,也不看着忱儿了。忱儿道:“那倒没有,只是有的百姓十分的穷苦,靠讨饭为生是有的”。妩儿道:“讨饭?他们情愿讨饭,也不愿自食其力,做些事吗?”。

忱儿听出妩儿对这种人有些偏见,她不认为有饥民乞讨和她的新政有什么关系,只是认为那些人懒惰,他本不想和她顶撞,可是忽又想起二贤庄和贺清明的一番谈话。他对妩儿道:“你猜我这次去河东遇到谁了?”。妩儿回过头来,“遇到谁了?看你这么高兴,哦”,妩儿又是一脸坏笑,“准是遇到翠儿了,哈哈”。

说这话,也是个笑话,以前翠儿曾几度表示自己对忱儿的爱慕,忱儿从不理会,倒不是嫌弃她是个丫头,而是忱儿也知道,翠儿不过是少女春情,偏自己是个年纪相仿的男孩子,这翠儿又见不到别的人,所以对自己颇有些好感,也不过是个玩笑罢了。再说,这翠儿对时不时来此处玩耍的贺清明也是一有机会就献殷勤。在忱儿看来,这不过是翠儿想要改变自己丫头身份的一种手段而已,她和自己根本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种人。忱儿处处躲避着翠儿,不想生出些是非,还有,他也怕妩儿恼了。

这不,妩儿今天就又拿这个来说他,忱儿脸一沉,“你怎么没个正形儿啊。你不听,我

可不说了啊”,妩儿道:“嘁,你不说我还不听了呢”。忱儿见妩儿无心和他玩笑,知道她也是对刚才自己所说之事上心了,他也就不卖关子了,直接告诉妩儿,“我遇到清明了”。妩儿一惊,表情诧异而又开心,“什么,你遇到清明了?这么多年没见着了,你怎么不把他带来,我们三个还和小时候一样,天天一处里,他现在做什么呢?那贺家叔婶可都好吗?”。

忱儿知道妩儿就得先问一通,等妩儿说完了,忱儿道:“我不曾见着贺家人,独有他一个”,妩儿瞪大着眼睛,“他一个人在那河东做些什么啊?”。忱儿道:“他开了一家书馆为生”。妩儿道:“叫他回来呀,要开书馆也行,就在这儿开,跑河东去,那里也没有他家的亲眷呀。你没有问他,他的父亲母亲去哪里了吗?”。忱儿道:“你还记得贺叔父很早就离了家么?”,妩儿点点头,“恩,当然记得,你我临行之时,婶娘还拖我打探叔父的下落呢”。忱儿道:“我听清明说,他父亲是去了别处,想要反了大唐,自己开一片天地”。

妩儿还是吃惊,“是吗?他既有此意,那如今他也该知道是我们回来了,因何不来找我们呢?”。

忱儿苦笑道:“找我们做什么呢?贺家两位叔父的秉性你还不知道吗?他们可不光是个有钱人,还是有志向之人,又是自己打定了主意,三头牛都拉不回的人。若来找我们,我们是晚辈,那你是当把刺史只为让与他,还是让他在你手下办差呢?”。

妩儿道:“嗨,我也就那么一说,你当我真能让贺家叔父来到我们身边啊。贺锡龙,贺玉虎,这两个人,颇有将相的面相,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再听你刚才说,他们还想别开天地呢。那如今呢,相比他们也不能老实了”,说着妩儿可就杏核眼圆睁,柳叶眉倒竖起来。

忱儿赶忙把话往回拉,“哦,没有,我听清明说了,他父亲弟兄两个都去他乡经营了”。妩儿一拍桌子,“童忱,你也来骗本刺史不成?”。“啊”,忱儿吓坏了,“我,我”。“你什么你,都尉大人,你当我是耳聋

眼花呀,那贺锡龙贺玉虎在河东一带作乱之事,我都知道了”。忱儿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妩儿怒道:“你既装作不知,我也不妨给你说说。早有我的眼线报给我了,不过我不知他们就是贺家兄弟罢了。如今他们改了名字,我也忘记了,在河东一带,广收没饭吃的花子,给他们吃饱了饭,还发给兵器,天天操练。他们想干什么呀,想反了不成吗?”。忱儿问道:“你既知,那又如何打算呢?”。妩儿道:“实话对你说吧,我也是才知道的,我已经让张绣去处理此事了”。“啊”,忱儿道:“那清明他”。妩儿道:“清明知情不报,也罪该万死,他竟全不念我们三人自小的情谊,要看着他父亲和叔父来打我们吗?”。

忱儿跪倒,“刺史,下官也罪该万死。我本知道此事,全是贺清明亲口告诉于我,是他要我赶紧回来禀告刺史,再做定夺。但是他还有一个请求”。妩儿道:“讲”,忱儿接着说:“他希望刺史不要发兵征讨,而是用怀柔之策”。妩儿道:“那贺锡龙贺玉虎也不是能招安的了的人啊”。忱儿道:“不是招安,而是适当调整新政之某些条陈”。妩儿道:“我明白了,清明是对我的新政不满咯”。忱儿道:“清明无有此意,只是”。妩儿道:“清明不过是书读地多了些,就变得比旁人更迂腐了些。这新政之处必定是有利有弊,哪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存在呢?我何尝不知新政所行之处,必然有些人得益,就有些人要遭殃的,可我能如何呢?难道因噎废食,顾步不前了吗?”。

忱儿听了,才知道原来妩儿并不是坐在高堂之内,自说自话,而是心明眼亮,一切都在她的思想之中,只是看她自己取舍罢了。忱儿还是想知道妩儿如何安排贺家老小,问道:“刺史,但不知”,妩儿打断他,“都尉,不要但不知了,这”,妩儿话还没完,小军来报,任革赐回来复命,妩儿看一眼忱儿,“还是前后脚的,你从后面先回去,我再找你”。忱儿告退。妩儿让人们先候着,她回去换了官服,到前堂召进任革赐,其余人等都在外面等着召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