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大师,是日本佛教地位最高的僧人,真言宗[1]的创立者[2]。他最早教会日本人以平假名进行书写,并创作了“伊吕波歌”[3]。在诸多抄经名手和书法家中,弘法大师更是卓尔不群,其书法笔意遒劲,堪称一代大家。

在《弘法大师一代记》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逸事:弘法大师尚在中国游历时,皇宫里有间殿阁,墙壁上的题字因为年深日久,已被侵蚀得模糊不清。唐皇便派人将他唤来,命他重写一遍题字。弘法大师双手各执一笔,左右脚趾间也各夹一笔,嘴里又叼了一支笔,五管齐下,龙飞凤舞地在墙上写了数个大字。这些字圆转妍美、俊逸潇洒,此前在中国无人能书——它们含润婉缛,好似河流中**漾的涟漪般,令人赏心悦目。紧接着,弘法大师又提笔站在远处,将笔端的墨汁朝墙上泼溅开去。但见墨汁落处,斑斑点点,转眼间竟变成了灵动的字。唐皇大喜,御赐弘法大师“五笔和尚”称号,意为他能够以五管毛笔同时书写。[4]另有一次,当这位圣僧定居京都附近的高野山时,天皇殷殷期待,希望他能为金刚峰寺[5]题写名匾。于是天皇便派了一个使者,扛着匾额去找弘法大师。天皇的使者来到弘法大师的居所附近时,才发现有一条大河挡在眼前,而且由于连日暴雨,河水猛涨,根本无法过河。幸好,过得片刻,弘法大师出现在对岸。他听了使者带来的天皇口谕,便让使者将匾额高高举起。使者依言而行,弘法大师就在河对岸朝着匾额挥动毛笔,凌空书写。他笔走龙蛇,不一会儿,使者手中的匾额之上,就出现了几个铁画银钩的大字。

弘法大师很喜欢独自在河边沉思。一天,正当他冥思默想时,一名童子忽然悄无声息地站到他面前,好奇地凝视着他。童子虽然衣衫褴褛,但面容清秀俊朗,灵气非凡。弘法大师正觉得惊奇时,童子开口问道:“您就是弘法大师吗?那位用五管毛笔同时书写的‘五笔和尚’?”弘法大师答道:“正是。”童子道:“如果您真的是他,我想请您在天空上写字,可以吗?”弘法大师站起身、提笔,向着天空运笔挥毫,天空中登时显出字迹,字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童子见了,说道:“让我来试试。”便也像弘法大师那样,在天上写了几个字。随后童子又对弘法大师言道:“我想请您在河面上写字,可以吗?”弘法大师便在河面上纵笔写下一首关于水的赞咏诗,字字洒脱秀逸,像树叶漂浮水中般停留在河面上,并不洇散。片刻后,才随波逐流而去。“现在换我试试看!”童子说道。随即他挥笔在河面上写了个草体的“龙”字。这个字一直凝定在水面上,竟然不被流水冲走。弘法大师见童子漏写了龙字上的那个点,就问道:“为何不添上那一点呢?”童子答道:“哦,我忘记了。请您帮我添上吧!”于是,弘法大师提笔为“龙”字添上了那一点。只见草书“龙”字霎时变成了一条真龙,在河里上下翻腾。天上则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那条龙张牙舞爪,伴着暴风骤雨腾空飞起,呼啸而去。

弘法大师问童子道:“你到底是谁?”童子答道:“我乃受世人顶礼膜拜的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一面说,一面变化身形,隐去童子的幻相,显出菩萨真身。只见他周身散发着神佛特有的光华,柔和玄妙,殊非言语所能形容。随后文殊菩萨颔首微笑,徐徐飞向天空,消失于云海之间。

不过,有一次弘法大师为皇宫的“应天门”题写匾名,这回他自己也忘了给“应”字加点。京都的天皇便问他为什么,弘法大师答道:“是老僧疏忽了。但老僧立刻就能添上这个点。”天皇随即命人搬来梯子,因为匾额此刻已高悬于门楼之上。奇的是,弘法大师并不顺梯攀爬,而是站在应天门前的大道上,瞅准匾额,将毛笔轻轻一掷。只听嗖的一声,毛笔已落到“应”字上方,不偏不倚,刚好添上了那一点。紧跟着毛笔又飞回弘法大师手里。

弘法大师还曾为京都皇宫的“皇嘉门”题写过匾名。有个住在宫门附近、名叫纪百枝的人,对弘法大师的题字嗤之以鼻,指着匾额嘲笑道:“怎么这些字看上去就像大摇大摆的相扑手啊?”就在当天晚上,纪百枝梦见一个相扑手来到床头,跳到自己身上,挥拳便打,把他打得遍体鳞伤,他哭喊着从梦中醒来。定睛一看,那个相扑手变成了被他嘲笑过的字,回到了宫门的匾额上。

又有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名叫小野道风[6],也曾经嘲笑过弘法大师的题字。他手指弘法大师所题“朱雀门”三字的匾额,讥笑道:“这个‘朱’字,真像极了‘米’字啊,哈哈!”当晚,小野道风梦见被他嘲笑过的“朱”字变成了一个男子,跳到他身上,将他狠狠地暴揍了一顿,并在他脸上不停地跳着,上上下下,仿佛在舂米一般。那人边跳边说:“看清楚,我是弘法大师的使者。”小野道风惊醒后,发现自己鼻青脸肿,流血不止,就像真的被人**践踏过似的。

弘法大师逝世后,随着岁月流逝,皇宫中“美福门”与“皇嘉门”的题字,几乎剥蚀殆尽。天皇便命大纳言[7]行成[8]负责修缮门匾。但行成因为之前那些倒霉者,担心惹恼弘法大师会有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对天皇之命犹疑不决。踌躇再三后,行成在弘法大师的牌位前摆上祭品,祈求得到弘法大师的指点与首肯。当晚,弘法大师出现在行成的梦里,和蔼亲切地笑道:“莫怕,照天皇的旨意去办吧。”行成这才放胆修缮门匾,顺顺利利地于宽弘四年[9]元月修缮完毕。兹事见于《本朝文粹》一书。

以上所有故事,皆由我的朋友晃[10]向我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