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研究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建设,必须把握时代背景,厘清信息技术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进而去探究信息技术对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影响,明确中国教育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是揭示教育学学科未来走向与探究建设路径的前提。

一、“信息技术时代”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推动三大产业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信息战”愈演愈烈,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一时代我们可称之为“信息技术时代”。

(一)何谓信息技术时代

所谓“信息技术时代”,是指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因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而产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这一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第一,这一时代缘起于科学技术革新。科技加速社会进程。没有科学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不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不会影响到人类物质实践活动,不会成为这一时代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二,信息技术居于核心地位。信息技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原理与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加工处理,构建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有效传递,从而实现信息功能最大化运用的技术。如果仅有科技革新,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应用,“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将成为空话。信息技术应用是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①

第三,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社会、群体与个人生活方式变革;思维主体、思维客体与思维工具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得以更新,产生了先进生产力,推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因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大到社会、群体,小到个人的劳动、消费、闲暇、交往等生活方式均产生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深刻程度已超越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文化的多元化、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等,使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人类思维的创新性、逻辑性、批判性特征更为突出。

在我们看来,信息技术时代不单指“信息技术的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所掌握的全部科学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空间技术等,均包含于信息技术时代内。“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时代""数字时代”等,都包含在信息技术时代。

(二)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

信息技术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信息技术革新呈现高速化与规模化。得益于信息传播与转化的加速推进,新技术下科学知识得以生产,知识倍速创造。信息高速传播的过程中,集约建设与集中管理的建设理念得以推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呈现出规模化的特征,最终达到体系式的发展。

第二,信息技术探索呈现多元化与综合化。蒸汽时代的技术探索囿于机械动力技术,电气时代的技术探索止步于电力与燃气动力技术,信息技术时代并不局限于发展一种或某几种技术的探索,而是尽可能多地进行技术探索,使技术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与探索。

第三,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全球化与开放化。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已不再被局限于某一局部内,垄断信息成为历史,全球正在走向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开放,是为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下开放,均是为技术革新谋求发展之路。

第四,信息技术应用呈现渗透化与可持续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影响渗透在社会物质层面与人类精神层面。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深远持久,技术可谓用之不尽,社会的发展必然使技术持续作用于人类、影响人类。

二、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建设中国教育学,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和系统地去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建设面临的挑战教育学自引入中国后,教育学人历经一个世纪的努力,推动着教育学中国化向中国教育学的转变。中国教育学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上。具体而言,既表现在中国教育学的元研究问题上,又表现在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上。

一方面,中国教育学的元研究在信息技术时代应如何开展。这一挑战涉及中国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功能、学科特征、学科立场、学科地位、逻辑起点、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问题,还包括中国教育学史、元教育学的研究。如何从信息技术的特征中去把握中国教育学的诸多学科问题,确立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畴,明确中国教育学的建设目标与使命,从而实现教育学在中国的自主、独立发展,这是亟待学者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学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一挑战涉及如下问题:第一,中国教育学著作及教材的编写问题。如何使教育学的著作教材反映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反映出中国的教育实践问题,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进行融合。第二,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的建设问题。包括信息技术时代下的研究成果的加速推广问题、大数据下研究刊物的精准定位与功能扩展问题、网络信息化下学术交流的影响力问题等。第三,学科人才的培养问题。包括中国教育学的专业设置和学位点建设如何服务教育实践、课程学习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培养方案如何切合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才观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学者对这些挑战进行积极应对。

(二)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建设面临的机遇

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在推动学者应对中国教育学面临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提供了机遇。信息技术的革新推动着中国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进展,进而推动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进程。

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方面,影响教育实践,进而促使学者对中国教育学的诸多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如有研究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学正在发生“由教向不教”的颠覆性创新。①有研究者认为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启迪下,教育学将在更宽广的“人—机”二元主体视角下探究教育与学习的一般性规律。②有研究者提出了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问题。③有研究者提出了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学的娱乐性和生产性特征。④有研究者认为面对人工智能,教育学的学科使命将从顺应转向解放,其核心概念将由可塑转向自觉。⑤有研究者指出,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学理论的改变,在浅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形成了多元化的存在方式、多维化的表述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在深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带来了新的“价值尺度”,拓展了原有的“理论边界”,生成了新的理论生产机制和改变了理论主体的生存方式。⑥这些观点是对中国教育学学科元研究与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将推动中国教育学的学科研究进展。

有研究者指出,人工智能带给当下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迫使教育学要对自身展开全面深入的反思以谋求创新发展。⑦学者将抓住机遇,利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与开放化,在对中国教育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生成并传播中国的教育学知识,通过著作出版、研究机构建设、学术交流开展和学科人才培养等活动,使中国教育学学科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谋求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