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书房里可就乱了起来,用力拍桌子的,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的,皇子公主们早已忘了身份规矩,都笑成一团。杨老夫子气极,将戒尺重重拍在书桌上,厉声道:“都给我安静!”

书房里渐渐安静下来,杨老夫子在一众皇子公主面前失了颜面,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为难清扬,道:“今日讲了《过秦论》,文章中也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过程及原因,那么,依长安公主的高见,秦到底因何而亡呢?”

整个书房顿时鸦雀无声,一些人开始为清扬紧张,担心起来,也有一些人暗自偷笑。等着看笑话。

元侃站起来,道:“夫子,我来替妹妹答吧。”

“本夫子在问长安公主,襄王只管等着听公主的回答即可。”

元侃无法,只得重新坐回去。清扬一副谁怕你的表情,开口答道:“《汉书贾谊传》中说,‘礼义廉耻,是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秦朝正是因为不讲礼义廉耻,因此导致朝纲混乱,离心离德,最终才导致灭亡之祸。”

杨老夫子见清扬三言两语便道出秦亡的原因,且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无从辩驳,只得作罢。

于是,清扬VS杨老夫子,清扬胜!

午膳时,唐绍特意让人做了几道好菜,招待她那一双儿女。唐绍夹了块肉给清扬,道:“今日表现不错,答得也好,多吃些。”

“娘,这是什么?”

唐绍故作无事,面无表情:“烤鸭。”

“哈哈哈……”

清扬和元侃这次更是毫无顾忌的笑了起来,笑的两人直流眼泪,光义恰巧此时进来,也跟着笑道:“朕才知道,原来李大诗仙喜欢汴京的烤鸭。”

“哈哈,爹爹……”清扬指着光义,又是一通猛笑。

唐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道:“你来了,坐。茗衣,再添一副碗筷。”

光义看了一眼元侃和清扬,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对唐绍说:“今日在书房的事我都听说了。清扬那些个旁门左道又是你教的?”

“没有,不过教她念了首诗罢了。”

“你呀,都多大的人了,还是如此调皮。”

“爹爹,我倒觉得娘教给我的都十分有趣呢,整日听那老夫子之乎者也的,今日听清扬一首诗倒觉得耳目一新。”

光义看向元侃,道:“元侃,你也这么觉得?”

元侃点点头:“娘教的确实很有趣。”

“罚你们俩将今日的字帖各抄五十遍,不许找人代抄!”光义说完,还特意盯着唐绍,你想帮忙?休想!

“啊?爹,这也太过了吧。”元侃没想到光义动真的,吓了一跳。清扬也装出一副可怜样,眼里含泪,道:“爹爹,我下次再也不敢了,您就饶了我们这一回吧,好爹爹。”

光义哪受得了清扬这梨花带雨的阵势,当下心就软了下来,本来也只想吓吓她们的。光义依旧一本正经,道:“当真?以后不许再胡闹。”

清扬立刻眉开眼笑,道:“好,绝不胡闹。”

光义正在书房内静心读书,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了下来,光义伸了个懒腰,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绍儿才派人送来的莲子粥,清香沁脾,温热暖胃,自己也有好一阵没去看过元佑了,不如今晚去仪宁宫吧。

“陛下,潘美将军求见。”

光义坐回御案前,道:“把这些撤了吧,宣潘美进来。”

“是,奴才告退。”

“臣潘美见过陛下。”

“平身。”

“谢陛下。”

“将军此时进宫,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回陛下,边关守将来报,辽国耶律休格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眼下已是大军逼境,请陛下速速出兵迎战。”

“辽国连年对外征战,元气不损也必定有折,我宋军经此十年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也是时候打上一仗了。”

“陛下圣明。只是率军出征的人选还要及早定夺。”

光义合眼思索了好一会儿,道:“此次出征,由襄王挂帅,你为副使,全权掌握指挥权,赵普为参谋,其余人马由你来调度。”

潘美一听陛下要让襄王挂帅,心中惊恐,跪下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襄王年纪尚幼,资历尚浅,怎能亲赴沙场?刀枪无眼,还望陛下三思。”

“有你和赵普在,能出什么事?襄王年纪也不小了,只有让他出去历练一番,日后才能担当大任。”

潘美大惊,听陛下这话里的意思,恐怕是有立襄王为太子的打算了。让襄王挂帅,一来可以练练胆识,二来,这仗若打胜了,也是个给襄王树立威信的好机会,可陛下这次下的赌注也太大了,军前挂帅虽无太多实权,但却性命攸关啊。

“陛下,军前挂帅关乎性命,襄王年轻,倒不如让他随军出征,见识一下就好,也方便臣等暗中保护。”

“朕既已决定,就无从更改。此次襄王挂帅是代朕出征,明白了吗?”

潘美盯着光义看了好一会儿,才道:“是。不过陛下眼看年关将近,大军何时出征?”

“一切准备就绪后立刻出发,军情紧急,容不得片刻耽误!”

“是,微臣这就下去着手部署,臣告退。”

唐绍正与宸妃对弈,只见茗衣面有担心之色的闯进来,道:“娘娘,边关来报,耶律休格率大军压境,陛下下令即刻出兵,由襄王挂帅。”

唐绍手中棋子重重砸下,打乱了棋局,这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蹭的站起来,高声道:“他疯了吗,元侃还是个孩子!”

宸妃见唐绍如此生气,忙扶住她,道:“娘娘还请放宽心,说不定陛下只是一时心气儿,过了这两天就会好了。”

“朕没疯,历来皇子挂帅是规矩。”

话音未落,光义已负手而立出现在众人面前,宸妃、茗衣慌忙跪倒:“臣妾见过陛下。”

“奴婢见过陛下。”

唐绍恨恨的盯着光义,眼角竟流下两行泪来。

光义道:“其余人等都退下吧。”

两人僵持了许久,谁都不肯先退一步,唐绍的泪越流越汹涌,光义伸手去擦,却被唐绍用力打下。

“我不同意。”

“为何?”

“战场凶险万分,刀枪无眼,元侃还小,又一直长于深宫,你要他如何应付敌军?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儿子去送死!”

“有赵普和潘美在,不会有事,绍儿,他也是我的儿子,更是咱们唯一的嫡长子,这一点,我比你清楚。”

沉默良久,唐绍哽咽着:“无论如何,元侃不能去。”

光义的态度开始渐渐强硬起来:“圣旨已下,襄王元侃代朕出征。已经昭告天下的事,朕不能随意更改!”

唐绍紧闭双眼,心痛一波又一波的袭来:“你走,我不想看见你!”

“绍儿……”

“走!”

唐绍猛然睁开眼,手指向门口的方向,光义又站了会儿才转身离开。唐绍旋即痛哭起来,茗衣刚想进去劝,却被光义叫住:“茗衣!让她一个人好好静静,你带朕去看看元佑吧。”

元佑正在熟睡,光义将他抱在怀中哄了会儿便放下了,元佑那纯净的睡颜让他不自觉的勾起一抹笑容,心里踏实了许多。光义吩咐茗衣道:“你去叫元侃过来,朕在书房等他。”

“是。”

光义随手翻着唐绍平日的手书,第一张便是李煜的一首《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其实,唐绍只是突然想起了自己原本生活的那个时代,想起了尚琳,想起了席轩,想起了那儿的生活,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去,才能与他们重聚。光义却以为她是借此词思念李煜和故国,冷笑一声便扔在桌子上。看着看着,光义又突然低声笑起来,上面写的正是那日清扬在书房念的诗。光义将手稿放在桌上,绍儿的书法已经炉火纯青,字迹依旧和自己的如出一辙。

“爹爹找儿子有事吗?”

“辽国大军逼近,我军过几日即刻出兵平乱。这次,爹爹让你挂帅,代朕出征。”

元侃当场愣住,不过很快又回过神来:“爹,儿子年纪尚轻,只怕不能担此重任。”

光义走到元侃跟前,语重心长的说:“历来皇子挂帅是规矩,你是爹娘的嫡长子,自然是不二人选。你放心,有潘美和赵普在,不会出差错。元侃,你渐渐长大了,迟早要担起这天下重任,此番挂帅,只当是一次历练,经历了战争人才会长大,元侃,爹相信你。”

光义说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元侃是聪明人,怎么会不明白。他红了眼眶,道:“儿子定不负父皇重托!”

光义用力拍拍元侃的肩,道:“好,这才是朕的好儿子!”

唐绍着实是被气的不行,直上火,本来已经复发的咳疾又渐现严重起来。唐绍经常一个人躲在书房,一熬就熬到半夜,几乎每日都要咳血。

“娘,你每日都在书房这么久时间干什么?”

“娘这两天身子不大舒服,大军又即将出征,娘不想在这个时候让你哥分心。只是此番前去,生死未卜,我实在放心不下。”

“哥会没事的,他没空过来,就让我过来宽娘的心。娘,你这两日在书房,日日熬夜,日日咳血不断,这些我和哥都知道。娘,我们都长大了,您有什么不能对我们说呢?”

唐绍被清扬说的心里酸酸的,忍不住流下泪水,道:“怎么你反倒安慰起娘来了?这咳疾已许多年了,不碍事。”

清扬愣住:“许多年?”

“元侃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都安排妥当了,只等明日出发。”

“你去告诉他,让他晚上过来一趟吧。我如今病着,明日想必送不了他,叫他今晚来辞行,我有许多话要叮嘱他。”

“那我就先回去了。娘,你就别再和爹爹闹气了好不好?”

“你以为娘还跟你一样任性?好了,快去吧。”

清扬前脚刚走,光义后脚就跟进来。唐绍静静地看着他,眼前这个男人,是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爱了自己十几年的丈夫,十几年夫妻,让她怎么恨得起来。

光义笑道:“不气了?”

“气,气你狠心,连自己的儿子都那么舍得往外撒。”

“既然能说出来,就是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