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维尼》的作者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十分喜爱《柳林风声》,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辩论,发现大多数书籍的优点,并在辩论的过程中理解对手的观点,甚至在最后发现这种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柳林风声》不会引起任何争辩,它无可争议。
《柳林风声》是全世界许多孩子的必备枕边书,故事本身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我们不再赘述,也如米尔恩所说,这本书的优点无可争辩。现在,我们不妨细细总结一下它在写法上有哪些具象化的优点,以便你能在阅读后进一步消化吸收,并应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
首先,多处经典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推进剧情。
什么是好对话?有两个重要标准。第一,即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当时的场景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这一条其实不难理解。书中四位主人公性格完全不同,哪怕你将说话人的身份隐去,同样能看出这是谁说的话。当然,在写作时涉及另一个问题,即你塑造的人物一定不能雷同或扁平化,否则人物的对话就会高度相似,分不清是谁在说话,读者无法代入,更无法顺利推进剧情。那么,如何写出精彩的对话呢?把你自己带入到故事中,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把控他的心理,将他要说的话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写完后不妨大声读出来,将过于文学化和口语化的表达去掉。第二,对话讲究水到渠成。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物不吐不快,才是好对话。比如,作者省去了獾把蟾蜍拉进吸烟室的批评之语,却在文章末尾安排了獾对蟾蜍的批评教育。
其次,伏笔贯穿全书,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知道本书最初由一个个睡前故事组成,我们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几乎每一章都有一个很妙的结尾,独立成篇也并不突兀,但作者巧妙地将其串联成长篇故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伏笔的巧妙应用。伏笔在小说中应用较多,甚至有人说,没有伏笔的小说是不完整的。《柳林风声》主要讲述了鼹鼠、河鼠、蟾蜍和獾之间的友谊和成长故事,但更细致点儿说,鼹鼠和蟾蜍的冒险和成长是主线。作者从鼹鼠的冒险写起,他独自去野林拜访獾时被野林里的小动物吓坏了;鼹鼠脱险后与朋友们闲聊时提到了蟾蜍痴迷汽车,看似闲笔,其实是在为后面蟾蜍闯祸坐牢并逃出来的一系列冒险埋伏笔。这些隐约可见的伏笔预先对聪明的读者作了暗示,当情节被推进起来后,读者回过头来去看作者前面的伏笔,必然会忍不住赞叹。
最后,我们以米尔恩评价《柳林风声》的话作为结束语:“这是一本适合全家人的书,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喜欢,并时常引述;也是一本大声朗读给每位新客人听的书,可以作为检验他人价值的试金石。”希望你也能将故事读给家人和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剖析人物性格和精彩对白,感受经典童话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