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不只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更是要告诫生活中的每个人要心存善心,帮助他人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让内心更为快乐安然。

善良的品质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善良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附着物,但却是在净化自我心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升华的人格成分。哲人说,善良是爱开出的花。善良是很多高效能人士共同的品质,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是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在修炼自己良好品格的同时,都不要忽视善良这一点。实际上,我们生活的周围一直不缺乏那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善良的人。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多少热血青年身赴灾区,帮助那些深陷困境中的人、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很多创业者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后,不忘回馈社会,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持慈善事业;一些闹市中的青年们,在忙碌之余,会带上自己的爱心来到孤儿院、敬老院,为他们带来欢乐……善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的确,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认同。

从前,有个心地善良的人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里,他赶紧伸手去救那只蝎子,谁知道,这只蝎子居然狠狠地蜇了他一下。

被蜇疼的这个人下意识地松了一下手,蝎子又掉进水里。这人一看,赶紧又伸手救蝎子,结果,蝎子又蜇了他一下……旁边的人看见了,都说这个人很傻,被蜇了,还要救这只可恶的蝎子,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当然还要救它,因为我们都知道,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这很正常。可对我来说,救人是我的天职,所以我不能因为蝎子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救人的天职呀……”

生活中,像故事中救蝎子性命的人又有多少?可见,不是所有人都能不计后果地对人付出。但真心为他人付出的人,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是令人敬佩的。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来自他人的回报,但心灵却得到了升华。

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停下来为他们想想办法?或许在不经意间,受帮助的不仅是别人,还有你自己——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任何一种助人行为,都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怎能不出于自愿?然而,一个人若想真正做到内心无私地对他人付出,首先就必须具备善心。

在美国,有个叫亨利的著名作家,一次,他的侄子来他家做客,他们谈到了善良这个话题。

他问侄子:“你知道什么是善良吗?”

侄子点点头,说:“我知道,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

亨利微笑了一下,继续问:“你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吗?”

侄子说知道,他说,人生宝贵的东西有很多,比如金钱。

听到侄子这么说,亨利摇了摇头,最后说道:“在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是最宝贵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

善良是什么?善良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与人为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天性。

当然,为他人付出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实践。平时人们都说德行,何为德?何为行?德是个人的高尚情操,是先天品性,但并非所有的人生下来就具备了好的品性,故需要后天扎扎实实地修养,也就是行,所以德需要行,才能为善,不然的话,德就是一个空洞的东西,未能为善的德只能是伪善。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与对方没有关系,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

另外,为他人付出要从生活细节开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冲动和暴躁不能成就德。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善良是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一种智慧,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快乐与达观……只要我们自己本身是善良的,我们的心情就会像天空一样清爽,像山泉一样清纯!

因此,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将“善心”抛弃,这样,无论你走得多远,也不会迷失本性,终将获得一份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