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经验:如果给自己制定一个过高的目标,我们会因为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而平添许多烦恼和压力;但是如果我们给自己制定一个相对比较低的目标,则实现起来不用耗费太大力气,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做人也是如此,当你将自己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时(俗称高调),则会平添许多烦恼和麻烦。

首先,过于高调,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招致打击。这点在中国的许多古语里可以得到验证,比如“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且不说是否是因为过于引人注目而遭到嫉妒,单从这个词语的字面都可以看出,如果不合群,就像大家正在大合唱,就你的调子高,能不引起别人的反感吗?而且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自我定位太高确实非常不利于自身发展。

其次,我们经常强调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比较高调,他的思想一般也不会含蓄,甚至会比较激进,难免有点“曲高和寡”,不太合群。这样的人容易被视为异类,被人疏离,因此会产生失落、孤独等种种不良情绪。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中国人向来将“低调做人”作为一种修身的法则,在生活中多表现出平和、谦逊、忍让等美德。的确,放低姿态,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自我,还可以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少受损失。

去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大概都看到过它的“镇馆之宝”——跪射俑。跪射俑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保存得比较完整,同时也是因为它独特的姿态和展现出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了人们。在众多出土的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种类的陶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仔细观察,人们就会发现跪射俑相较于其他陶俑,它的姿势是跪地的,因为跪在地上,重心比较低,所以姿势也更稳。这种姿势出现的战场上时一则省力,二则利于瞄准,三则便于隐蔽,因此是一种比较适于防守和设伏的姿态。作为陶俑,这样的姿势也最终成就了它出土时的完整。因为其他陶俑大多在18—197米,而跪射俑只有12米。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棚顶坍塌时也是高的陶俑先受到冲击,受此缓冲之后,低的陶俑所承受的力量就较小,也因此成为后来保存的最完整的一类。

此外,跪射俑的姿态还深深的蕴含了一种处世之道——这也是跪射俑吸引人的根本原因。跪射俑俯身低就的姿态恰似一些刚步入社会的张扬的年轻人,在率性而为、四处碰壁后慢慢学着隐忍,少出风头,专心做事,渐渐学会保全自己,以求得更好的发展的含蓄姿态。这正是我们为人处事特别需要的一种状态,不仅保护了自己,也蓄积了力量。

低调做人的智慧还表现在放低姿态后,可以让对方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受尊重的感觉,从而促进合作的意愿。

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做人的姿态,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人由于自身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必然要与许多不同种类的人打交道,有些人谦虚,有些人高傲,有些人精明,有些人愚笨,有些人领袖欲强,有些人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类的人,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大家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对方的尊重。而行事高调的人往往因为关注的重点在自己身上,而无法满足对方的受尊重心理,因此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于己于人都不利。低调做人则恰好相反,因为你的姿态越低,越谦虚,就越容易满足对方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对方得到满足,对方自然也愿意满足你的愿望。

低调做人虽然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仅做到这点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好心态。好心态不仅决定着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时刻决定着我们的心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好心态所具备的强大力量在我们发展人际关系方面也同样适用。许多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总是抱怨自己遇人不淑,让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影响自己的心情,令自己变得心绪不佳、思想混乱、烦躁不安,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还是要归结于自己的心态不佳。

好心态还是一种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人们每天都在忙于生计,在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打交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情绪,如兴奋、骄傲、自责、内疚、忧伤、挫败等,这些情绪中有些可以让人感到愉悦,有些则带给人疲惫和负担。人的情绪都具有传染性,而人们会本能地排斥被负面的情绪所传染,如没有人愿意和整天怨天尤人、愁眉苦脸的人交往,因为谁都不想过这样的生活。这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摆脱这些负面情绪,让自己变得乐观、充满阳光,这样不仅自己的日子过得舒畅,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人群。并且,我们会发现,这种遇到挫折时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吸引力,为你带来好的人缘和人际关系。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