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东国民革命军总部邀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动员演讲。与会人员都知道瞿秋白的演讲一贯是非常精彩和有感染力的,都想借此机会进行学习,于是都做了详细记录的准备。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瞿秋白在演讲开始后走上讲台只说了一句话:“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当瞿秋白讲完走下台时,全场愕然,几秒钟后,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瞿秋白的26个字真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既有感性的抒发,又有理性的概括,言简意赅地抓住了宣传的“要”字,也让政工人员知道了自己工作中的要点,可以说是演讲中的经典之作。
有一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做祷告,恰好遇到一个慈善家正在作催人泪下的演讲,希望大家能够对非洲难民施以援手。
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时,马克·吐温决定捐助50美元;而后来当他听到十分钟时,他决定将捐款减半;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又决定再降到5美元;到慈善家讲完一个小时,拿着钵请求大家捐款时,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还偷走了2元。
本来援助非洲难民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表达清楚,但是这个慈善家却喋喋不休地重复说了一个小时,使原本热情极大的人也由火一般的热情降到冰点。所以,马克·吐温非但没有捐款,还恶作剧地偷走了2元,以示惩罚。
由以上两个案例中听讲人的反应可以看出,语言表达的简练与啰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养成说话言简意赅的习惯,使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清晰简洁地用语言讲述出来。
欧阳修奉命主修《唐史》。一日,他与众翰林学士出门散步,看到一匹马在狂奔,踩死了路上的一条狗。欧阳修想借此试一试他们的文章笔法,于是请大家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叙述此事。
一人写道:“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个写道:“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说,用这样的笔法写唐史,恐怕一万本也写不完。他们就问欧阳修准备怎样写。欧阳修便说了如下六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编修史书如此,我们与人交谈也是如此,应该尽量简洁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不是重复叙述,浪费彼此的时间,让人心生厌烦。
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别人的时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特别是在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一分钟的时间就可能会发生许多重大的事情,所以一个人如果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就会给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在浪费别人时间的同时,自己的时间也被浪费掉了。仅仅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也必须要养成说话用语简洁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一件事情表达清楚,首先就要有对事情的极强的分析能力和极强的概括能力。因为只有对事物进行深刻的分析,才能真正抓住其本质,才能清楚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只有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综合的概括,才能表达得准确、精辟,语言才会有力度,才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正如小说家写小说一样,有的人喜欢进行大段的铺陈,然后再将主题引出,而有的人则喜欢单刀直入,直接将要表达的主题写出来,然后再去叙述事情所发生的起因、背景等等。
我们表达一件事情,最好是要先将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人们最讨厌那些废话连篇,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仍然没有说到点子上的人。言简意赅,不说废话,才能够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话多且没有中心则会意味着讲话人不是思路不清,就是没有信心。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是很难给人以信任感的。而一个信心不足的人则更不会给人以好的印象,不是让人觉得不可行,就是懦弱,也就很难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简洁明了的清晰声调,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人们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对方更快地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会使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习惯处方】
有些人说话总是翻来覆去地重复,惟恐别人听不到或听不清。而实际上,别人早已厌烦了听他说话。你要明白,再好的话也没必要重复去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