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颢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一次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赵颢身体似乎有些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一定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差不多已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赵颢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过半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赵颢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地。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从此,大家再看赵颢时,顿觉他很虚伪,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说来也巧,在参加会议的众多职员中,有一个刚好是总经理的小舅子。结果不用说了,赵颢以后再也没被重用过。

赵颢因为耍“小聪明”而被老板“冷冻”了起来,他为他的“聪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赵颢式的人,他们养成了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的习惯,认为只要老板在身边的时候表现出色就可以了,老板不在,又何必拼命呢?像这种“聪明人”只能一时得利,他们的“聪明”迟早会害了他们自己。

上学时,朱军是一个很活跃的人,一直被朋友们十分看好。可是让朋友们吃惊的是,都毕业几年了,朱军还是经常跑人才市场。而让朋友们大跌眼镜的是上学时默默无闻的周颖,此时已经成为一家日化用品公司在华北地区的市场总监。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看看他们这几年的工作经历。

离开学校后,朱军应聘做了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由于爱耍些“小聪明”,他刚开始挺受重用。可过不多久,他的那些“西洋镜”就被一一拆穿,老板马上就将他“冷冻”起来。无奈之下,朱军只好卷铺盖走人。

之后,朱军又进了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德国人严谨实干的作风当然又是朱军不能“忍受”的。

朱军后来又在新加坡人、日本人、美国人……的公司工作过。这几年,朱军的老板都可以组成一个“地球村”了,可朱军却还是在职场游**。

周颖则不同。大学毕业后,他就进了这家日化公司的销售部。之后,他勤奋工作,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他对行业渠道的熟悉程度使上司很是赏识,对公司产品更是了然于胸。他的才干很快得到上司的肯定。当该公司华北地区市场总监的位子空缺时,公司总部就让他顶了上去。

他们的经历真像某位大学生所说的:“毕业以后,我们发现了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鱼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鱼沉到了水底。”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本身具有达到成功的才智,可是每次他们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于是觉得老天对他不公平,怨天尤人。其实,他们有没有认真地检讨过自己呢?总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期望很多,付出很少,内心里不屑于去做他们心中的“一般的小事”,认为他们被大材小用。

认为是小事,就开始耍起小聪明,投机取巧,得以蒙混过关。但是,他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他能蒙得过一次、二次,能总是混过去吗?一旦让老板察觉,就会留下极坏的印象。建立一个好的印象需要长期的考察,而坏印象却在一瞬之间。而且坏印象的改变是很难的,犹如一张白纸,整张白纸的白不如上面一个墨点的黑给你留下的印象深。

即使老板这一次原谅了你,但是老板以后就可能不再信任你,因为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打了一个折扣。所以,总有人觉得与成功无缘,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老板不识人才,只把一些零碎小事交给他们,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老板不把机会给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把机会拒之门外。在老板的心中,他以往的投机取巧已经被打上不踏实、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的印记。在一个公司中,如果再也没有机会从事重要业务,何以谈将来?何以谈前途?

投机取巧的习惯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可能永远被你的“小聪明”蒙骗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成就你的事业。

【习惯处方】

那些做事只想投机取巧的人,只能是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如果你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你就可以把自己带到明天的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