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符文密码 青豆

老杨在外面站了有十来分钟,抽完一根烟这才进去。凌同的话一直在他耳旁盘旋,还有那战士野蛮的态度,他们肯定隐瞒了重要的信息,这才是军方参与发掘的原因。

老杨在墓门口又吃下两粒硝酸甘油,扶着墓砖走进墓室里。看到陈大贵还傻站在那里,这才想起要通知老严的。

“同志,我让这位陈大贵同志去通知严秋明来一下。”老杨对守在墓室里的战士说,

“好,快去快回。”这位战士并非习惯摆出严肃的人,再说老杨的样子也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

老杨坐在地上,小六走过来小心的劝慰:“教授,要不您去休息会,这里面空气也不好。”

“没事,我休息一会儿就好。”老杨强撑着,不想这个时候离开发掘现场,但凌同的遭遇还是让他生出很多感慨。

过了几分钟,老严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他们都没见过。

“在那里?”老严的眼神里有种兴奋,看来他早就在等文物中出现某种特别的东西。

“就是这!”陈大贵并没有带他们去看童子坐像,而是直接带他们走到石刻真文册页前,指着册页说。

小六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陈大贵是什么意思?

老杨用手抚着胸口,眼睛看向外面,看向蓝天。

“老杨,你这次可立功了!”老严兴奋的说。

“呵呵,这是国家的荣誉,我是出了一点力……”老杨勉强的笑了笑。

“哦,对,是国家的是国家的!”老严也发现自己兴奋过头了。

“安排人尽快把这些运出去,最好先拓印一些寄回去,上面已经等不及看到。”那个老头阴冷的说,然后就走出墓室。

小六注意到守在墓室门口战士想敬礼,但战士在老头严肃眼神下没敢动。

老杨没看这个名老者,他知道有些场合是不能乱认人的,再说他现在也很难受,他真怕自己心脏受不了刺激,他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他还想将墓门上的真文翻译出来,还想知道更多古代道教葬制风俗。

小六一直陪在老杨身旁,一来是老杨的身体;二来是他有种惶恐,惶恐于自己的无知。他能感觉到有一支巨大无形的手悬在每个人头顶,就如这墓室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老严啊,那个童子坐像有点问题,你看是不是也一起考虑?”老杨为难的说。

“什么坐像?”老严正要出去。

“哦,我本来是让大贵出去叫你来看看坐像的,可能他太兴奋,忘了说。”老杨在小六搀扶下站起来,指着两个童子坐像。

“是这样啊,呵呵,这小子……”老严打着马虎眼带过这件事,他知道老杨这人性格,这样说可能已经算是他最大的责备。

童子坐像让老严来看,这件事困扰了小六整整一天,照说老严也就是个公安,为什么一定要他来看一眼奇怪的童子坐像。

老严用手电仔细看过后,没说话,转过身就出去了,在墓室的门口停下来对里面说了句:“坐像先不要动,我请示一下再回来。”

“教授,这里发现了铜镜,还有钱币。”另外一个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轻声说,他清理的地方是倒塌的木柜后面,那里有一堆物品,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用品。

小六将采光镜调整好,增加了那边的光线,老杨在小六搀扶下走过去。铜镜不大,最多一个手掌大小,呈黑灰色,依他们的眼力还是一眼能认出这是青铜镜。这个工作人员小心的拿在掌心,让老杨分辨。铜镜的背面有云纹,中间还蚀刻着三个真文。

老杨接过铜镜来,反复看着,又用衣服将铜镜的表面擦拭干净。铜镜的质地很好,时隔千年依然能模糊的照到出人像。老杨微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确实是老了,白发掺杂在黑发中那么显眼。文物工作者自身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不是发现价值连城的文物,而是解开历史的疑云,还今人一个明白。

“大家快看,那是什么?”大贵突然大声说,同时指着墓室的顶部。

一个由光影组成的带有三个真文的符咒出现在墓室顶上,正是老杨手中的铜镜反射出来的光线所形成。

“透光镜!”老杨又激动了,透光镜最初出现于两汉中晚期,相传为道教道士们发明并密制而成,在东晋时期道教中广为流传,不过透光镜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就他手中的透光镜而言,应该是透光镜中的上品,不仅将镜身背面的蚀刻真文投影得清晰可见,还利用镜背上的云纹,形成符咒的轮廓。

“这个应该是道士们的降妖伏魔镜,有很高研究价值。”老杨孩童般的又调整着手中的镜子,让投影更为清晰可辩。

“教授,您不要太激动了!”小六还是担心老杨的身体,小声在他耳旁说。

“我没事,这个要小心收好,铜镜经历上千年,不要毁在我们手上。”老杨又叮嘱完,才将铜镜交给工作人员。

清理出来的钱币大多是五铢钱,还有一些素面铜钱,钱币的发现再次佐证了古墓的历史年代。老杨对这些钱币兴趣不大,但对钱币中夹杂的两块方形的东西来了兴趣。

他戴上手套,轻轻捏起其中一块,手感很重。是金属的,光线下能看到面有铭文,雷骇。是汉隶书体,很容易辨认。看来是墓主人时常所用,很可能就是墓主的印章。在这金属块的另一面也有两个字,臣授。

雷骇是墓主人的名字?老杨没有妄下结论,他记得凌同给他看古籍中有种道士用的法印,这个会不会就是古籍中提到过的雷法印?

“教授,这个是什么?”小六也很好奇,小小的枚方块,还刻着铭文,不会是官印吧?

“嗯,有可能是墓主人的私印,还有待研究。”老杨含糊的说。另一块上的铭文分别是:正天、伏雷。

老杨让工作人员收好这件印章,他发现这堆物品中还有珍贵的漆器,保存很完整。直到这时,老杨才想到一个问题,墓葬是在多雨水的岭南山区,而且还离地面很近,但墓室中却始终是干燥的,尘封千年的文物正是因为这些有利的存放条件,才得以保存至今。可问题是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老杨环顾四周,看到墓室内壁上有很多真文的符咒,除此之外再没有看到出奇的防范措施。就这个八卦墓的墓砖来说,和东晋时期的砖墓差别不大,老杨也曾发掘过几处同类的砖墓,有的已经倒塌,有的里面的文物大多已经损毁,唯有这处,墓室内即干燥又没有破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