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越往后越是清幽, 沿着廊庑见到一株古松,李持月拦住了一位知客僧。
“寂淳禅师可在?”
知客僧双手合十:“今日侍郎府夫人来做法事,师父还在讲经。”
李持月便打发了人, 坐在栏杆上仰头望着古松,知情问:“公主就这样等着?”
“不急。”
等了许久, 寂淳禅师才出了佛殿,往禅房这边走来。
李持月幼时曾在宫中见过他的师父普广禅师。
那时普广禅师云游才归, 回到明都, 仅着粗布袈裟面见女帝,少论佛经,说的是天下间的奇事趣事、农桑之事,李持月听得倒不枯燥。
随行的小沙弥和她一般年纪,静默一旁, 双手合十。
李持月坐不住, 跑来跑去撞到了他,他也只是默立着不动, 垂目的样子像个小菩萨。
如今着锦襕袈裟的寂淳禅师并不是当年的小沙弥,而是普广禅师的第三位弟子, 与他师父和师兄的秉性相去甚远。
见到李持月, 寂淳忙上前:“不知持月公主大驾光临,小僧有失远迎。”说着将李持月迎进了禅房去。
李持月一路看来, 连这禅房,也是久未修缮的模样了。
因为季青珣的关系,公主府和丰德寺来往更加密切,而东宫则多去宝定寺, 皇上素喜皇恩寺和妙胜寺。
而这大觉寺,因预言兴, 也因预言败。
在先女帝殡天之前,普广禅师也自言命不久矣,为防有人用预言生事,普广禅师有言,大觉寺再无预言,此后避世而立。
宗室们谨遵遗旨,无人在明面上与大觉寺相交,多是明都百姓来此上香祈愿。
既不与宗室相交,寂淳禅师大抵是不认识她的,李持月蹀躞上连印信也不曾挂,他一眼便认了自己,可见对皇室之事多为留意。
寂淳佛门出身,却有着商人的市侩。
时明都的寺庙多有放贷牟利之事,大觉寺私下也做上了这门生意,他六根不净,油锅里的银子都要捞出来使,却碍于先师之言束手束脚,如今正是想找靠山的时候。
前世西北军费见绌,季青珣寻由头抄没大觉寺田产之时,就从这位禅师身上抄出了金银田产无数,充到了军费上去。
李持月如今还用不上他那点银子,却惦记上了大觉寺的声名。
禅房中,小沙弥给二人上了茶。
“连日大雨,京畿道黎民日子难挨,本宫也难免生出些忧思,此番来大觉寺,是想求一个雨停的日子祈福,求上苍怜惜这天下生民,莫让櫆河水涨。”她垂下眼睑,话中忧虑甚深。
“善哉善哉,公主心诚,定能逢难化吉,不若小僧在那天王殿中为公主点灯祈福,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得亦复如是不可思量[1]……”
寂淳东拉西扯,说出的全是废话。
李持月借喝茶之时默默翻了个白眼,找了个气口打断了他,“菩萨可说,这雨几日能停啊?”
寂淳顿住,讪讪道:“这……先师有言,大觉寺再无预言了。”
“大觉寺再无预言?可本宫为何得普广先师托梦,梦中先师让本宫来大觉寺,说寂淳禅师会为本宫排忧解难。”
寂淳只道这托梦只怕是托词,公主驾临大觉寺他自然欣喜,可自古贵人的饭哪有好吃的,还不知道公主究竟为何而来,他尚不知如何权衡。
不过公主这座靠山都亲自来了,他早有心思,也该抓紧才是。
寂淳未将话说死:“公主有何吩咐,尽可说便是,小僧力所能及,没有不应的。”
“本宫知大觉寺之困,圣人如今器重皇恩寺,禅师佛法精妙,却不得器重,本宫也为禅师心生不平。”
李持月嘴上为寂淳禅师惋惜,心中却知此人秉性,空论道法,心无慈念。
这便说到寂淳的心坎上了,但他也知道自己绝无预言之能,只怕吃不上这碗饭。
可他也是上道:“公主心怀万民,小僧身为佛门中人,亦有普度众生之志,还望公主指一条明路。”
她将一张写着生辰八字的字条推到了寂淳大师的面前,说道:“只要将此人找到,请她开坛祈福,那么大靖朝这场大雨可解。”
寂淳禅师皱眉:“这……空口之言,如何能取信于人。”
他深知自己绝无占卜预测之能,就是当初的普广禅师,也不过是女帝登基之前授意的,为的就是为登基造势。
当然可以,她重活一世怎么能浪费掉那些记忆,就算不比季青珣算无遗策,至少她占一个料定先机,这是她的筹码。
“你道方才本宫说普广禅师托梦是玩笑不成?他就是指着大觉寺的方向,说他的徒弟能帮着,度过这次天灾。”
这……
寂淳怀疑这位公主是来消遣他的,他又拿过那生辰八字看了一眼,平平无奇。
李持月说道:“普广禅师在梦中说,这是一位女子的生辰八字,就在明都之中,算其年岁,该有十六了,生得仙女一般,正是上天派下来靖水仙女,若是找不到此人奉灯祈福,那七县百姓危矣。”
听她信誓旦旦的,寂淳禅师忍不住开始信了,难道他的师父真的给公主托梦了?
“小僧找到此人,就能治水了?”
可这扬名的不就是这什么靖水仙女了,与他何干?
而且这么玄乎的话,就是他信水停水涨的和仙女有关,那圣人也不该信啊。
李持月意味深长道:“普广禅师还说,后日申时雨会停,但只会停两日。”
“那……有什么用?”
“这是钦天监都不知道的事,普广禅师说,你只要将此事上达天听,圣人自知,这大觉寺的预言,又显灵了。”她低柔的声线诱人沉沦。
越是精准的预言,越让人深信不疑。
当世人知道第一个是真的,又有大觉寺的声名作保,第二个再是真的,那对于第三个,还是无法验证真假的预言,就只能深信不疑。
她继续哄劝:“禅师若能救此天灾,便是这在世的活佛,圣人也要请您进宫去讲经布道吧。”
“这说到底只是梦罢了,如何能取信啊?”寂淳虽心动了,但仍保有一丝理智。
“听闻济芳坊要兴建一座寺庙,主持僧侣本该是从附近的丰德寺、安定寺拨过去,本宫若在圣人提点两句,那这主持人选便能在大觉寺里找,那一代富庶……”
李持月信口开河,空话说得跟真的一样。
若是真如公主所说,那可是既有名又有利,寂淳的心脏鼓噪发热,跳得越来越快。
他也是见过师父和帝王闲步相谈之景,也见过信众遍天下,讲经之日人从座下一直排到了山门之下,寻常见的是天子,与王孙谈笑,而不是像他如今这般,一个侍郎夫人就要劳动他亲自接见。
大觉寺不在都城之中,放贷的生意就不如别处,若是能盘踞济芳坊,那往后进项之巨不言而喻。
要不要赌这一把……
李持月知寂淳已蠢蠢欲动,知道鱼儿这是上钩了,便开口打消了他最后一层疑虑。
“禅师也不必上书天子,只需在开坛祈福,人若问起,就说是为七县百姓所设,十二日的申
时雨必会停,这事传得越广越好……”
“若是不停……”
“若是雨未停,又不是到圣人面前去说,他不会罚你,也就丢点面子罢了,这是投名状,中了,禅师一切所望皆得实现。”
这般进退皆宜的法子倒是可以,舍弃一点面子也无关紧要。
寂淳禅师终于没了这后顾之忧,欣然同意了此事。
出了禅房,李持月长吐出一口气,将带着水汽的微凉空气吸入肺中,她不喜禅房中的檀香。
天地一片潮漉漉的,李持月又见到了那棵古松,不知几百岁了。
她忽然累了,坐了下来,抚摸着古松粗糙的树干,陷入沉思,知情就在一旁安静守着。
天水和洪水哪一个都救不及了,现在将堤坝抢修高些已经晚了,服徭役的工人更赶不及到坝上,她也没有那个权力,沙土和人手在这几天之内都聚不齐,唯有让百姓们搬走。
出门之前,她已经写了手谕,令人快马带到临近櫆河的县去,强令县令尽力转移沿河的百姓。
考虑完这些,她可说是殚精竭虑了,又要来这大觉寺忽悠这和尚,若是寂淳不愿意,她就只能往丰德寺去寻了。
一天里做了这么多的事,她当真是累极了。
到时候阿兄若问起,只说是这位寂淳禅师的预言,她才先行了一步,总不可能有人猜到她是个再世之人。
知情念及公主大半天没有吃一点东西,将怀里的糕点递给她。李持月推开,摇摇头。
“没想到公主也在此,下官见过公主。”一道清朗人声在背后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持月回头,见着了一身青袍的上官峤。
一见到此人,她就想到了在御花园中的事,脸当即沉了下来。
上官峤未料她脸色变幻得如此明显,看来自己真是惹恼了她。
公主在御花园遭世子调戏之事他也有耳闻,李持月会在御花园中久留,想来也昰因他作弄,上官峤自觉尚欠她一个赔礼道歉。
而且先头又听圣人提起,这位公主想找自己做她的先生,上官峤立刻就想到了李持月并非是为了进学,只怕是要找他麻烦。
上官峤口才过人,在听皇帝吩咐之后,愣是用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了圣人的心意。
幸而圣人体察,并未太过勉强于他。
上官峤不想她再记着这仇,往后闹出乱子,便主动拱手请罪:“前次冒犯公主,下官给公主赔罪。”
聪明人开门见山,李持月也给他这个机会:“起居郎既有心赔罪,”她指着那已经雨水漫溢而出的荷塘,“不如对着这荷塘,让本宫再踹你一脚。”
上官峤叹道:“这水还未淹到百姓田园,就要浸死臣这小小书生,看来公主一怒,堪比河伯啊。”
听到他说水淹田地,李持月心中一动,问道:“起居郎也觉得这雨会让櫆河水涨成洪灾?”
上官峤摇头:“就是钦天监也说不准这事,谁也说不准。”
“若要救百姓,如今就该下令各县疏散了吧。”她喃喃说道。
上官峤本以为公主只是一问而过,可这一问,她想是上心了。
“櫆河的堤坝臣也是在上面走过的,算得上牢固,若只是因为几天的雨就让他们迁走,只怕百姓不会听,强劝还要和官兵起冲突。”
李持月猛地抬头,有些不解,“这是救命的事,怎会有人不愿意?”
她向来高高在上,说什么底下的人听令就回去办,那百姓为何会不听呢?
“田产屋宅哪一样不是命呢,人活着,没饭吃了一样要命,况且百姓心存侥幸,觉得这雨说不定明日就停了,什么事也没有,县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若不停呢,拿命去赌?”李持月眉间横生了些戾气,“那上头下强令呢?”
“县官自是满口应是,派衙差一户户去劝,大抵行不通,上头再急,衙差态度便不好,百姓心中不安闹出乱子,又得请示上头,这文书往来几趟,要费多少时日……”
到那时候,百姓的尸体都浮在水里了。
李持月忽然发觉,自己前世居于再高的庙堂,怕是也治不好这国,她念再多的诗书,懂的还是太少了。
现在宫中的阿兄,怕是也想不到这许多吧,很多事没有经历过便不明白,就容易被底下人蒙蔽,轻易听信所谓的“心腹大臣”。
她已经吃过教训了,没想到还会再犯。
李持月问:“你觉得要怎么劝他们离开?”
“若是臣,请县官不如请乡绅帮忙,他们在地方上的比县令更能说得上话,唯有他们开始动了,百姓才会知道真的要生水患,而县衙能做有限,就是存好文书,再将本县粮草往高地运,维持秩序,让各家带好财物田契,锁好家门,之后就是等朝廷拨款救灾的事了……”
李持月眼珠子转了转,看来她得再抓紧写一封信。
这一回,要他们绝没有推拒的借口。
问完了这事,她又拿另一件问上官峤:“若本宫要救一位忠臣良将,不知起居郎有何高见?”
上官峤未答,他看向李持月,眼中带着奇怪。
李持月要救闵徊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她问,显然是认真想知道。
那前面的问题不大会是兴之所至,可公主怎么知道会有洪水,还想着疏散百姓……
李持月被他看得不自在,低头将手里的马鞭甩得“咻咻”作响。
他问:“公主说的是闵徊?”
“起居郎觉得这闵徊该死吗?”
上官峤垂下了眼,说道:“法者,天下之仪也。豫王和闵徊都触了律法,不能因豫王有错便要宽恕闵徊,法纪便愈加混乱,则朝纲难振。”
他的话李持月能听明白,二人皆有罪,但如今只抓得了闵徊,所以他就该死,以彰律法纲纪。
“豫王还能好好的,这法纪不是已经乱了吗?”
上官峤方才说的是法纪,现在要说的就是现实。
“陛下绝不会因此事处置豫王,不然,整个明都贵胄就杀得不剩几家了。”
他抬眸,眼中带着锐气,“公主何必义愤填膺,您久居人上,可知底下人也多有乱法者?今日如此大义凛然,倒是出乎臣的预料。”
无利不起早,这公主是真为了一个戏言如此认真,还是说另有所图呢?
听他奚落自己,李持月面未改色,她站起身来,握住马鞭的鞭尾,套到他后颈上往下一扯,将人扯得躬下腰来。
上官峤原是想避但又忍住了。
四目相对,他收敛起了呼吸。
李持月一字一句道:“你说得对,这法是绝拘不了上头,本宫和豫王都在法外,都是目无法纪之徒,这闵徊想救便救了。”
上官峤想不通现在还能怎么救闵徊,他只想到夜劫天牢一个可能,他正色道:“还请公主做好表率,莫要藐视天威。”
律法之上还有皇权拘束着。
李持月只问:“若有一日,你被冤杀致死,会想要有人救你吗?”
眼前一身青袍的上官峤若与这山中山水化为一色,风神秀逸,可她却透过他,看到了那个被乱石砸得血肉模糊的年轻御史。
上官峤并未立刻作答,只是察觉李持月的语气怪异,恍然真有一种自己真要命不久矣的感觉。
他轻咬了后槽牙,说道:“若臣亦遭此冤屈,便望为臣申冤之人莫要走上歪路,再次霍乱法纪,以恶制恶,终招恶果。”
“那你真是活该死了,事多……”李持月松了马鞭,“本宫今日来此不过闲游,见到你,是半点雅兴都没了。”
“公主要救闵徊,也请以律法为先,证明闵徊无辜,若是能让豫王因其欺男霸女之事获罪,更是再好不过。”
她懒得再听,临走了还不忘抽了一鞭子松枝,淋了上官峤一头的雨水。
上官峤擦掉脸上水迹,心道这也比被踹进荷塘里要好上许多。
看她踏镫上马,上官峤拱手遥遥说了一句:“未能授……小郎君课业,还望海涵。”
“当本……本公子稀罕,你也不过如此,”李持月跟他斗角,“道不同不相为谋,让你做夫子,听了也是膈应。”
说罢,李持月马鞭一挥,勒缰出了山门。
上官峤望着那如同少年般神采飞扬的背影,直到朱衣人影消失在山石折道之处。
“真是骄纵坏了的……”
—
快马回到了公主府,李持月来不及歇,命人去找七县的地图来,也不管是不是季青珣的人了,只拣了消息灵通,见闻广博的,将各县乡绅的名号一一报了上来。
她书读得不精,又请了文墨出彩的许怀言来,什么家国天下、荫蔽一方的溢美之词都往上面加。
李持月还连夜划定了每大户负责的所在地的多少百姓,更是扬言要出巡一趟,负责的百姓遭水淹伤亡少的几户,她会奏请圣人颁“贤德郡望”的牌匾,往后到明都科举的子弟更会得公主府的荫蔽。
眼下正兴科举,恩荫入仕不过外流官,科举在世人眼中已是入仕的康庄大道。
举子进京都要寻权贵投名刺行卷,能投到公主府可是上佳之选,乡绅们多是告老还乡,对于族中孩儿读书取第寄予厚望,得公主这一应诺,当真是极大的好处。
李持月这么折腾了一顿,待信写完,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秋祝和春信已经来劝了几次让她用饭,她都没有抬头,二人在屋外相视叹气。
终于,李持月吩咐送信的人:“将这些信交给当地的县令,叫他递给的各户乡绅,且在二十日之前,不准县令再回任何话来。”
贸然递信到乡绅家中,还要劳神证明是公主府来的,不如让县官走这一趟。
“是。”下人领命之后快步走了出去,许怀言也起身告退了。
等人都走了,李持月似脱力一般,卧倒在胡**,喃喃说道:“尽人事,知天命罢。”
秋祝见人都出来了,走进去说道:“公主,这回总肯用饭了吧。”
李持月一听她说起,方觉得肚子饿瘪了,“嗯,想吃光明虾炙、白龙臛、小天酥……”
“好,只要公主愿意吃饭,要吃什么都能去做。”秋祝高兴地去吩咐厨房。
吃过了晚饭,李持月还是没有休息,而是给季青珣写起了信。
卧房中淡香袅袅,是李持月特意吩咐秋祝点上的春燳香,这香用料最是金贵,除了宫中,也就公主府能点得上了。
秋祝在她搁笔之后,过来帮她揉捏肩颈,李持月舒服又懒洋洋地叹口气。
“公主在写什么?”
李持月道:“本宫在给十一郎写信,以诉相思之情。”
她不止写些情情爱爱的絮语,还把自己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写了上去,颇有些邀功之意,写完了还不算,又到那海棠香炉上熏了一阵儿,之后便郑重地按上了自己的印信。
“交给外头的人,让速速送到十一郎手中,切莫耽搁。”
等人出去了,她将知情招进来,说道:“把本宫一日送了三次信的消息透露给东宫的人,还要让他们知道,信的去向。”
“是。”
“即便如此,季青珣也能治得了太子吧。”她自言自语,躺在床榻上美美地闭眼睡觉。
—
“殿下,刚刚截获了公主府的一封信。”
送信的人尚宿在驿站之中无知无觉,手下并未将信取来,而是誊写了一份,交由李牧澜定夺。
李牧澜从一叠账册之中抬起头,烛光在高耸的眉骨下投出一片阴影,本是个英武的年轻人,却因为常年蹙眉,显得有几分老成。
“确定是公主府的?”
“是,上头有公主的印章和春燳香的气味儿,确实系公主的手笔。”
“念吧。”
手下将信件从头到尾念了一遍,李牧澜稍松了眉头。
信中内容看上去和自己的巡盐事务并不相干,不过是男女情爱和可能会有洪灾之类的忧心。
不过虽与自己无干,但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很多了。
自己这位姑姑似乎养了一个很不寻常的面首,甚至可以说是对他言听计从,而且这面首不在公主府里待着,反倒跑到山南道来了,行迹着实可疑。
自己这位姑姑向来动作颇多,有先帝皇后的前车之鉴,李牧澜一直对女人没有放松半点警惕,更何况是和自己一起拥立父皇登基的李持月。
她插手此事怕是为着挣个美名和人心所向,但若真有洪灾……这美名可不是这么好挣的。
李牧澜揉着腕上菩提珠链,他并不打算阻止,甚至想上奏让她负责此事,救得了一时,洪灾之后无钱无粮,看她如何救那些灾民一世。
“看来孤这趟巡盐之行并不孤单,加派人手盯紧各处,另外悄跟着那送信之人,可别让人钻了空子,让魏公过来一趟。”
他倒想看看公主姑姑如此器重的……面首,有几分本事。
魏公魏简行正是山南道的盐铁使,也是李牧澜的心腹之一。
山南道也是连夜的雨,但比之京畿道好上许多,天明之时雨便停了,送信的人丝毫不知自己信中的内容已经被看过了,继续往启程。
季青珣拿到公主的信时,尚有些转不过弯来。
许怀言的信是早了三个时辰到的,在看到上面的事时,季青珣是有些想不通的,天晴天雨她如何得知,又为何对七县百姓不知会否发生的洪灾上心至此?
莫非是有人指点她这么做的?
一离开她就忙碌出了这么多的事,让季青珣不得不怀疑自己被她避开了,而阿萝,另有了亲信?
万千谜团本以为得等到他回去才能解开,阿萝的信就到了。
季青珣的人脚程更快一些,这么一算,二人的信是同一日送来的,阿萝在做完这些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全告诉他。
知道这个,他的疑虑暂且放下了些。
信中说的与许怀言所述差不多,不过却多了她去大觉寺游玩,还有在宫中皇帝偏向豫王,让她只是胡乱查一查的事。
一应俱细,想来都说干净了。
信写了有好几张,除了交代自己每天在做什么,又说如何想他,问他什么才能回来,她闹出这些事要不要紧。
浑然像絮絮叨叨又掩不住得意,真像阿萝就在眼前和他说着话,一脸求夸奖的样子,让他脸上不知何时浮现起了笑意。
信末是一句:“在寺中卜了一卦,知有长风,盼送君早归。”季青珣反复看了几遍,舌尖微甘。
季青珣从信中抬头,想早些与她写一封回信,起身去研墨。
然而客栈内外过于静谧引起了他的注意,长箭破风而来,季青珣侧身躲过,箭头深深钉入木壁之中,尾羽颤动不止。
手下快步走上来,“主子,有杀手!”
“嗯,走吧。”季青珣不见惊慌,他也能猜出这些杀手是谁派来的。
大抵是公主府中出了细作,阿萝的信走的又是官驿,被太子看去了也不奇怪。
他现在是被太子盯上。
不过幸而信中并未透露出他来山南道详细的事宜,但公主府的人预谋插手山南道盐务的事显然是已经暴露,这是太子的警告。
不过一场刺杀罢了,季青珣怎么收手呢。
楼下杀手正在厮杀,见那二楼窗户人影微动,箭矢射入却不见动静,便立刻脱出战局跃上了二楼。
这是东宫的一名高手,自能在战局中来去自如,主子交到手里的任务,没有完不成的,能奔袭万里,杀人无形,也能带兵打仗,决胜千里。
李牧澜有意在登基之后,让此人由暗转明,成为能够信重的一方守将。
猜测到目标要走,杀手半点不见急乱,身形弹地而起,轻跃几下就到了二楼。
门大开着,就见一白衣人正将什么放进怀中,其人形貌昳丽,杀手立刻猜出了这就是持月公主的面首。
此时正是机会!
杀手脚不沾地,借着踩在栏杆上的冲势跃入屋中,长剑的杀招已经起势,这样快的速度和常人几乎做不到的动作,杀手之中,也只有他有如此。
面前这白衣人,会像他从前的目标一样,死得干脆,不会有任何害怕。
可那面首抬眼看来,一双浅碧色的眼睛无波无澜,不见意外或害怕。
是忘了害怕还是……
“唰——”
眼前银亮的光几乎割痛了眼睛,杀手眼瞪突着,震惊的神色凝住,喉间一道血口慢慢显现,继而迸溅,原先灵巧的身子摔在地上,发出闷响。
染血的剑身狭长,握在白衣人手中,他看着败者,微微皱眉。
杀手倒在地上,眼珠子震颤不止,破碎的喉咙更发不出一点声音,这么快就能抽剑……他在明都之中,从未见过此等人物。
见过之时,也是命绝之时。
季青珣将未放好而掉出的捡起,皱眉看着上面的几个血点,长指轻掸纸面,重又折好了放入心口衣内。
将剑尖血迹震落,翻转手腕收剑入鞘,他戴了斗笠下楼,步履从容,未将周遭兵戈死伤放在心上。
李牧澜得知手下铩羽、心腹身死的消息,面色立时难看了起来。
姑姑如此看重这个面首,竟派如此重兵保护。
他攥紧了拳头,如今这人到此究竟要做什么,他还尚未可知,还是不要擅自乱了自己的阵脚,把差事办完要紧。
—
季青珣被追杀的消息还未来得及传到李持月耳中。
她好好地睡了一觉,寂淳那边也办起了事来。
寂淳讲佛法让人犯困,搞场面倒是很有一套,大觉寺既不在都城之中,他便赁了一条大船,在船上做了个开阔的道场,横幅上赫然是为七县百姓祈福。
船在河中走,寂淳只端坐其中喃喃念经,并未多做些什么,雨水打湿了他的袈裟,仍岿然不动。
旁边站着的几个小和尚则开始往河里投粽子,有人问,就说要讨好鱼儿,等鱼儿吃饱了,就会去告诉龙王,让龙王爷不要再下雨了。
这新鲜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崇天河两岸就聚满了撑伞看热闹的人,大家互相叽叽喳喳地传递消息。
大船就沿着横贯明都的崇天河往前走,就这么半天内,这场法事从西市外一直做到了,整个明都差不多都知道了。
有人凑趣问他:“和尚,那龙王爷与你说了什么?”
寂淳睁眼,一脸的悲天悯人,叹气道:“十二日申时,七县的雨便会停下,只是……唉。”
他不再说下去,只是又闭目喃喃念起经文来。
谁都不信这和尚说的,十二日申时京畿道七县就会停雨?竟连时辰也算到了,这也要玄乎了点。
但又有人说:“这位禅师可是大觉寺的主持,大觉寺啊!”
强调出这三个字后,有年纪大的渐渐想起来了,“就是那个预言出大靖将出女帝的大觉寺?那可真是不得了啊!”
莫非大觉寺真的又要显灵了?
“别是招摇撞骗吧。”
“反正马上十二,到时候听听七县那边的消息,看究竟是不是。”
“诶!我明日正要去那边一趟呢,等我瞧瞧到底是真是假。”
这事儿闹到了这儿,所有人都记住了十二日申时这个日子,雨势连绵的这几天,大家不爱出门,这可是难得的新鲜事了。
有关这场奇怪法事的消息甚至传到了宫里去。
皇帝前一日才拿到七县恐有水患的上表,说是雨水已经淹了不少的禾苗,但他并未放在心上,这雨总不能一气下这么多天吧,他想。
“明天雨就该停了……”皇帝喃喃说道。
他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好担忧的,櫆河的大坝显然是顶得住的。
大靖朝建国以来有过两场连绵的大雨,第一场酿成了严重的洪灾,灾情蔓延整个京畿道,灾民达十万之巨。
之后朝中出了一个治水奇才,修建了如今的櫆河堤坝,开霖二年的雨比第一次洪灾时的还要大,可櫆河也顶住了,这一次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人人都说,那大坝可镇守一方平安上百年呢。
殿中监传了这新鲜事,不见皇帝有什么反应,也就悄悄退了出去。
十二日申时。
这个原本不大会被人在意的日子被反复念叨起来,大觉寺也重回了百姓视野。
虽然大家都知道事情在十二日就会见分晓了,但街头巷尾都在传这件事,甚至已经有开盘将此事做赌的了,很多人都在凑这个热闹,当年女帝登基的预言也被拿出来反复咀嚼。
若十二日停雨,大觉寺将从重新回到明都乃至天下百姓的视野,若没有,就变成一桩笑话了。
寂淳连早课都没有,已经在自己的禅房中默念了一天“佛祖保佑”。
他忽然有点后悔了,怎么能因为公主所说的师父托梦,就真的敢去装神弄鬼,况且这预言这也是离谱。
师兄知道这件事,过来问,听他说完只是摇了摇头,又转身走了。
寂淳不知他缘何这般,只能依旧默念“佛祖保佑。”
时间一溜就到了十二日,明都的人都在翘首望着,只是他们不在七县,只得等消息。
李持月卧在廊下摆出来的紫檀胡**,三面屏风围起挡着风,她读着解意买回来的话本,万事不放在心头。
申时到了,知情见不到七县的雨是否停了,但见公主眉头都未动一下,便知一切在她意料之中,放下心来。
和李持月截然不同的是寂淳,他心突突跳了一天,坐立难安,恨不得立刻飞过去,看看那天上的雨究竟停了没有。
大觉寺的一场法事让所有人都盯着七县,县里的百姓却无知无觉,只是仰头望天的次数变得多了。
地势低洼的田地,禾苗已经救不了了。街面都是水,商户也做不成生意,家家园里的菜都被打烂了,村里塌了几间土屋……
櫆河水日复一日地拍打着大坝,百姓们就算在梦里,也梦到了这声音。
这雨怎么还不停啊。所有人心里都在想着这句。
县令接到了公主的令旨,沉沉叹了一口气,这雨水还不一定会酿成洪灾呢,他何必走这一趟,浪费唇舌呢。
但公主几乎已经算是下了死令,县令也不想得罪她,便叫人备了马车准备去各家传信,至于他们听不听,就不关他的事了。
今日是今月的十二,一大早雨就明显地小了下来,到了下午申时县令将出门的时候,雨竟然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