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衙门休沐, 张巡抚确实在家。

九月的《安江文集》已经开始出售,他正在读。

这一期的《安江文集》上,依然有黎青执的文章, 这文章他已经看过,也就没有多看, 转而看起别的文章来。

这里面张巡抚最喜欢的,是桃源居士写的文章。

桃源居士跟茕独散人一样, 是有人不想用真名, 于是给自己起的代号。

而张巡抚,正好知道这桃源居士是谁。

桃源居士, 其实就是方山长, 而他的这篇文章,名为《论大同》。

方山长一直想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时常写这样的文章,而他的这些文章,往往以“桃源居士”的身份发表,这样更能畅所欲言。

这次的《论大同》,跟方山长以往的思想一样, 却也融入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那是方山长从《茕独散人》的文章中汲取的。

那黎青执, 当真是与常人不同。

他虽然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学了个透彻,写出来的八股文更是让人找不出一丝错处,但黎青执本身, 其实并不把儒家思想当回事。

要不然, 也不会出现一个茕独散人了。

张巡抚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 但他并未在意。

在他看来,思想主张不重要, 一个人的本性更重要。

黎青执的本性是好的。

将方山长的文章反复读了几遍,张巡抚也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就在这时,张府的门房进来了:“大人,该吃午饭了。”

这位跟了张巡抚多年的门房,现在其实已经不是门房了,而是张府的管家,但他还是整天在门房处守着,然后和他的妻子像以前一样照顾张巡抚的生活起居。

张巡抚合上书,就看到了门房手上拿的食盒:“今天送了什么?老李,你去拿个盘子,分走一半吧。”

绝味斋那边送给他的吃食,他一个人是吃不完的,所以每天都会给他的管家分一半,大家一起吃。

“老爷,今天送了肥肠!里头还有黎公子的东西。”李管家道。

之前黎青执收到张巡抚送的书,曾经写过一封信来道谢,就不知道这次送来的是什么……张巡抚觉得多半是文章。

他之前跟黎青执说过,让黎青执写了文章就寄给他,他可以将之送去安江书院。

至于指点……黎青执现在的文章,已经不需要他过多指点了。

“把食盒放在这里吧,我正好一边吃一边看。”张巡抚道。

张巡抚大部分时间会去外面吃饭,但有时候也会在书房吃。

反正他只有一个人。

“老爷,那我去给你拿饭。”李管家把食盒放下就离开了。

这食盒有两层,张巡抚打开上层,发现里面装了满满一盘炒好的猪大肠。

他已经许久没吃这东西了,还挺想念……张巡抚打开食盒的第二层,发现里面装着的,是一盘子卤味。

鸡肉鸭肉豆腐干,每样都有一点,那鸡肉鸭肉还都是鸡鸭身上的好部位。

他知道这是常瞻特地给他准备的,心里一暖。

将两盘菜端出来,张巡抚就看到了最底下用油纸包好的信封。

这信封上了封口,张巡抚刚将之打开,李管家就来了。

李管家端来一碗米饭,一小碟青菜还有一小碗汤,放在张巡抚面前,又拿出两个空盘子:“老爷,现在天气凉了,这卤味可以留一些给你晚上吃,还有多的,我就不客气了。”

“我晚上随便吃点就行,不用给我留。”张巡抚道。

“大人,人家给您送了,您可不能不吃。”李管家笑道。

常瞻给张巡抚送的菜量不小,他分成了三份,一份给张巡抚中午吃,一份给张巡抚晚上吃,剩下的他带回去跟自己的

妻子分着吃。

张巡抚知道即便自己开口劝了,李管家也不会多吃,就没有多说什么,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边吃,他还一边拿出黎青执的文章来看。

黎青执写的文章文笔特别优美,看着这样的文章吃饭,饭都能多吃几口。

然而……

等张巡抚打开信封,他看到了“茕独散人”的字。

黎青执用茕独散人的身份写了文章?

这么想着,张巡抚读起来,而他这一读……

黎青执写的这书,起名为《逃荒录》,这书开篇写了一些茕独散人自己的经历,然后就是他在遇上遇到一个逃荒的老人,那老人说的一些事情:“那水从远处冲过来,就把俺们村所有的东西都冲走了。那水里有锅碗瓢盆,有桌椅板凳,还有已经邦邦硬的人。俺和俺婆娘带着小孙女躲在树上,特别怕树被冲断。本来俺婆娘能活的,她瞧见冲来的东西里有一头猪,忍不住伸手去够,一个不小心就被冲走了,我眼睁睁瞧见她撞上一栋房子,那房子塌了,水里冒出来一朵血花……”

“那水好几天都没退,里面的死人都烂了……”

“等洪水过去,俺们村就什么都没有了,连柴火都没有,我那小孙女已经饿得不能动了,我听说有赈灾的粮食,背着她想去要一点,可惜没瞧见……”

“她饿死的时候,说瞧见她奶了,肯定是她奶见不得她受苦,把她带走了……我这肯定也活不了了……”

……

张巡抚只看了个开头,就已经意识到黎青执写的是什么了。

他了解过黎青执,知道黎青执是六年前逃荒来到崇城县的。

之前他虽然知道此事,但并未多想,直到看到这文章,才意识到那场水灾的惨烈。

六年前玉溪府水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当时去负责赈灾的钦差是晋王的人,因为丢了一部分赈灾银两,他被吕庆喜咬着不放,最终丢了官位……

张巡抚当时在京中为官,听人说了很多事情,但对玉溪府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他们能看到的,只有一些冷冰冰的数字。

可现在……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活在了黎青执的书里。

张巡抚沉默许久。

李管家吃完饭进来,就见张巡抚都没吃几口饭:“大人,您这是怎么了?”“我……”张巡抚没有胃口吃东西,原本想让李管家把饭菜端走,但很快,他就想到了黎青执文章里的一些描述。

那老人到处哀求,求别人给他一口饭,好救活他孙女,但他孙女还是没了。

“我刚才看文章入迷了。”张巡抚笑笑,开始吃饭。

他速度很慢,但把自己面前的食物全都吃光了。

等李管家把碗收走,张巡抚开始给黎青执写信。

他突然意识到,黎青执又想做点什么。

而看黎青执这文章……晋王真的不适合当储君。

张巡抚给黎青执写信的时候,省城,有很多人提起黎青执。

省城的一些读书人跟张巡抚一样,已经拿到新一期的安江文集,看到上面黎青执的文章,他们羡慕不已:“这黎青执的文章,又上了《安江文集》!”

“他的文章是真的好,一般人写不出来。”

“明年乡试,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说不定他能挣一挣那解元之位!”

……

一年前,省城压根就没人知道黎青执这个人,可现在,已经没几个人不知道黎青执了。

乡试三年一次,接下来那次就在明年。

省城有很多人打算参加明年的乡试,而这些人,大多买了《安江文集》回来,研究黎青执的文章。

他们中一些人,原先将黎青执视作劲敌,但看过黎青执的文章,又听说黎青执过目不忘的本事之后,却觉得高估了自己。

他们没资格将黎青执视作劲敌。

“可惜考完院试,黎青执就回乡了,不然我一定上门拜见。”

“我也是,之前虽听说了他的名声,却没去见他……可惜了。”

“等明年乡试,定然有机会见到。”

……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少不得有人编排几句,觉得黎青执的文章,远不如桃源居士的。

省城的事情,黎青执并不知晓。

他第一天写书时受了些影响,情绪不太稳定,但很快就调整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早起写书,写上三千字之后,便去盖学堂的地方看看,看完再去李秀才那里接三个孩子。

接完回家吃午饭,吃完继续写书,再写上三千字之后,他就带着黎大毛黎二毛再去建学校的地方看看。

看完,再去新码头那边的绝味斋,把稿子给常瞻,顺便接常瞻回去。

期间,黎青执接到了张巡抚的信,询问玉溪府的事情。

黎青执就将原主伪造的身世说给张巡抚听,并表示自己写的,都是逃荒途中所见所闻。

之后,张巡抚在书里看到了盂县县令的事情,又写信问他,而黎青执将当初盂县的情况全都写在了信里。

他当然不能说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说这是盂县县衙的一个小吏告诉他的。

黎青执跟张巡抚每日都有书信往来,眨眼就过了十天,《逃荒录》他已经写了六万字。

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每天手写六千字挺多的,但黎青执写《沉冤录》的时候被压榨过,现在每天只用写六千字,对他来说很轻松。

他甚至还有时间看张巡抚给他的书。

这天下午,黎青执正在写书,杜永宁来了,在下面嚷嚷:“黎兄,我从临湖县回来了!”

黎青执这段时间生活规律还很忙,都快忘了杜永宁了,这会儿听到杜永宁的声音愣了愣。

他将自己已经写好的稿件收进柜子锁起来,这才下楼去找杜永宁。

十天不见,杜永宁黑了一些,他看到黎青执就道:“黎兄,这次去临湖县,我收获颇丰。”

杜永宁一心想找人说话,也就一口气说了很多。

他去了临湖县之后,就开始打听茕独散人,然后就跟临湖县那些读书人一样,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他还发现,《沉冤录》压根就不是百姓口述的,但它也不是空穴来风,里面写的事情,全都有真实案例。

“我游览了临湖县很多地方,还去了晋王名下的那个采石场,找了一些从采石场逃出来的劳工询问情况……茕独散人写的东西,都是真的。”杜永宁道。

他这次,在临湖县各个地方都转了转,感触很深。

杜永宁跟黎青执说了很多,说完,才想起来一件事:“黎兄,听说你这段时间在潜心读书?读的是什么书?”

黎青执将张巡抚给他的书的名字说了。

“这书我也看过!”杜永宁立刻就跟黎青执讨论起来,一直聊到半下午。

这时,黎大毛来找黎青执:“爹,今天还去新学堂那边吗?”

黎青执每天下午带黎大毛他们四个孩子一起出门,是想给这些孩子增加运动量。

为了让他们在过程中不那么无聊,他还会在路上给他们讲故事。

也是因为这样,四个孩子现在对下午出门这事儿充满兴趣。

“你们要去新学堂那边?我也去。”杜永宁道。

杜永宁都这么说了,黎青执就带着他们一起出门。

黎青执盖的学堂,现在已经打好地基在砌墙了。

他是请了人帮他管着盖房子的事情的,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商人,这么做大概率会被坑点钱,找来做工的人也可能不那么尽心尽力。

但他是一个有功名的,前途无量的秀才,他还认识县令!

这些来帮他干活的人都尽心尽力,并不敢糊弄他。

黎青执对这情况很满意,也就多出了一些钱,给那些帮他干活的人改善伙食。

而这让那些在他这里干活的人感激万分。

今天他刚到,众人就纷纷打招呼:“黎秀才!”

黎青执笑着跟他们说话,准确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这些人更高兴了,开始跟黎青执说他们今天都做了什么。

“这房子盖得真快!”杜永宁有些惊讶,他离开没几天,这块地已经大变样了。

黎青执道:“是很快。”

“以后可以在这边种一些月季,在那边种几棵桃树……”杜永宁又说起来。

黎青执设计的房屋的图纸他早就看过,他觉得这样的房子有点丑,但黎青执要追求实用,他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房子已经盖好,外面的布置,他觉得可以按照他想的来。

黎青执道:“不种月季,桃树倒是可以种,但要种在河边,到时候这里的空地,都种菜。”

杜永宁目瞪口呆:“种菜?”

“对,种菜,种出来可以给他们吃,自给自足。”黎青执道。

杜永宁不太能理解,黎青执道:“我办这书院,是想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可以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能寻个生计养活自己,他们是需要干活的。”

杜永宁想到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很快就想明白了:“黎兄你是对的。”

黎青执闻言,问杜永宁打不打算在临湖县办学堂,杜永宁道:“我给临湖县的养济院捐了银子,办学堂怕是不行……我爹给我来了信,我明日就要回家去了。”

杜永宁其实很想留在临湖县,为临湖县的百姓做点什么,为此,他还特地给他父亲写信,想让他父亲多给他一些银两。

前几天,他收到了他父亲的回信。

他父亲拒绝给钱,还让他快些回去读书,准备明年的乡试。

没有他父亲给钱,他什么都做不了……杜永宁难受了两天之后,已经决定回去了。

现在的他太过弱小,但等他考上举人,情况会大不一样。

他一定要考上举人!

这么想着,杜永宁又道:“黎兄,我这次归家后,也要潜心读书了,等今日别过,我们明年再见!”

“好。”黎青执应下。

杜永宁这天陪着黎青执去接常瞻,然后留在金叶绣坊,吃了一顿常瞻做的饭。

他对常瞻的手艺赞不绝口,还又跟常瞻买了一些常瞻特别调配的辣椒面,说是要拿回去孝敬母亲。

杜永宁第二天就走了,也是这一天,崇城县开了个学堂。

这学堂是朱前开的,开在朱前出生的村子里。

朱前发达之后,回村修了个大宅子,但他并不去住。

现在,他用这宅子开了个学堂。

黎青执的学堂打算招收穷苦百姓家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朱前这学堂却不同。

朱前雇了一个秀才一个童生在学堂里教书,他这学堂跟李秀才的学堂,还有崇城县的其他私塾并无不同,先启蒙,再讲经义。

只是他的学堂不受束脩,十里八乡觉得自家孩子有点天分的人,都能将孩子送去这学堂启蒙。

普通孩子就认个字,有天分的可以继续往下读。

若是天分特别高的,朱前还会资助他们读书。

黎青执知道这时候的学堂都是这样的,并不觉得意外。

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想学手艺可以去当学徒,读书的话……还是该学四书五经。

黎青执没多管这件事,他拿出昨天写的稿子,继续往下写。

因为杜永宁突然到来,他昨天都没给张巡抚送稿子……不过今天可以多送点。

同一时间,省城。

张巡抚把绝味斋送来的食盒翻来覆去检查了一遍,然后发现里面除了两盘用料十足的菜,别的什么都没有。

黎青执的信呢?

虽然黎青执写的书看着很惨,但他已经习惯吃饭的时候看一看了……突然没有他有点不适应。

怎么能突然没了?

张巡抚失落极了。

幸好,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书坊愿意帮他印这书。

收到黎青执送来的《逃荒录》之后,张巡抚就让自己的心腹将之誊抄了一遍,然后拿着誊抄的稿子去找那些书坊,看哪个书坊愿意帮忙印书。

他本以为没人愿意,结果才过去两天,他的心腹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这天下午,张巡抚就去了那个愿意帮忙印书的书坊。

这书坊是沈家的商行开的,沈家家主亲自来见张巡抚,言语间极为亲近。

沈家商行现在的靠山,是吕庆喜!

“张大人,您这书我们马上就帮您印刷,你送来一点,我们印一点,先印一万本如何?”

张巡抚有点没反应过来,他原本只打算印上两千本。

一万本……他没那么多银子。

“这银子……”张巡抚迟疑。

沈家家主道:“大人,这书字字珠玑,每一千字,我给您十两银子,现在有六万字,我给您六百两。”

说完,沈家家主拿出六百两的银票给张巡抚。

张巡抚愣住。

沈家家主道:“茕独散人的书是被陛下称赞过的,必然好卖!江安省文人颇多,卖个几千本不成问题,剩下的就送去京城……我们沈家的船队,正好打算一个月后进京。”沈家家主看到这书,就激动了!

茕独散人的新书,印了肯定能赚钱!

当然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这书明显又是针对晋王的,吕公公一定喜欢!

他要快些将书印出来,好送去京城!

张巡抚听沈家家主这么说,才想起来这书是能卖钱的,不需要他贴钱印。

不过沈家家主出这么多银子……张巡抚拿着银票问:“你们给我这么多银子,可还能挣到钱?”

“自然是能的。”沈家家主道,在书坊,四书五经这样常用书价格并不贵,但《逃荒录》这样的书不便宜,他们卖这书是能挣钱的。

当然给出去千字十两银子的高价之后,他挣的不会太多就是了。

但他印这书,不是为了挣钱!

沈家家主笑眯眯地看着张巡抚:“张大人,我们都是为吕公公办事的,您不用这么见外!”

他早就听说张巡抚是吕公公的人了,只是之前不敢确定,再加上自己只是个商户,就不好找上门去。

但现在张巡抚都主动找他了!

沈家家主打定主意要跟张巡抚搞好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吕公公办事。

张巡抚:“……”他真的跟吕庆喜没关系!

沈家家主这时候又补充了一句:“张大人您放心,这书我保管给您印得漂漂亮亮!”

之前那《沉冤录》也不知道张巡抚是找谁印的,竟然印得那般丑!

他们沈家商行的书坊印的书,绝对精美!

说起来……茕独散人就是张巡抚吧?他处理政务之余,竟然还不忘写书,这必然是为了让吕公公高兴。

他也要努力一些,攀紧吕公公这棵大树。

听说陛下抱养的那孩子,健康又活泼呢!

沈家家主还想请张巡抚吃饭,但张巡抚拒绝了。

他拿着沈家家主给的银票回到家中,写信问黎青执为什么今天没有稿子送来,然后又将六百两银票放进去,说了今天的事情,暗示黎青执有空的话,可以多写一些。

黎青执写的每个字,可都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