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节 落空和噱头

谈妥了山西的事情,祝楷让林基培他们做好迎接难民潮到来的前期准备,他也随即从青岛调运了一批粮食到天津的难民转运中心。

林基培他们倒是尽心尽力,并且派出人员到山西和地方人士一起,进行宣传,努力把饥民送上东行的火车。

济南这边更是大规模开始了简易住房的建设和修路工具的制造,并且祝隶派人到各个学校宣传,让他们的积极分子到陕西去动员老百姓跑到太原,然后乘火车到山东来。

学校里这些人员还是很积极地响应了祝隶的请求,他们携带了大量祝隶提供的简单干粮,在陕西到太原的各条道路上设置了许多的接应点,救下了无数的劳苦百姓。

东行的火车都是祝楷事先就约定运送难民的,他承诺了付给铁路当局的一切费用,只为了那些千辛万苦来到太原的百姓能够登上火车。

当衣衫褴褛的难民们出现在山东大地时,他们不禁嚎啕大哭,两年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管他们的死活,甚至到了如今,同情的人群都在逐渐消失。

而现在,山东给了他们一线生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走到了这里,怎么不让他们落泪!

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汹涌的难民潮还是惊着了山东所有人,祝楷也不想解释什么,他把纽约的账户中的资金化为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致使他通过美国采购的物品几乎填满了下半年从美国运往中国的货轮。

在这次长达半年左右的难民潮中,有将近五百万人通过铁路来到了山东,这些人又有四百万左右又通过火车和轮船到了东北,一下子几乎充满了辽宁和吉林之间的所有军垦农场,然后又往黑龙江发展,使得东北九省随处可以见到军垦农场的存在。

祝楷也是建议祝隶和李烽在东北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有在东北的人出行,致使北满和南满铁路在下半年的效益直线下滑。

又由于祝隶和李烽对东北有线电报线路的故意破坏,使得苏方的电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日本人则是更加恼火,他们的满铁的经济收入下滑直接影响了护路队的工资发放,而电报的业务无法克制也是让他们心急如焚。

但是,整个半年里东北都是在救灾,无人理会他们的抱怨,他们现在还真是不好强硬出手,上次的阻击事件可是直到六月中旬才彻底解决,据村田少尉的报告,这支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会优于东北军,而且他们还有对地强击机,这是目前日本兵没有的。

~~~~~~~~~~~~~~~~~~~~~~~~~~~~~~~~~~~~~~~~~~~~~~~~~~~~~~~~~~~~~~~~~~~~~~~~~~~~~~~

“席勒尔,我们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怎么样?还是回去吧!”迈克一边在沙漠上走着一边抱怨道。

迈克和席勒尔在六月下旬到达埃及后,在这里奔走了十几天,然后又跑到了科威特。最近几天前听说英-波公司和美国公司已经签下了协议。

他俩了解了一下内容,还是和以前的《圣雷莫协定》差不多:依据7月31日签署的这个著名的《红线协定》,英-波、壳牌、法国和美国公司各占土耳其石油公司23.75%的股份,其余5%由古尔本基安获得,古氏从此得一美名:百分之五先生。

《红线协定》划定了四国五家公司的共同开采范围,也就是那根红线圈起的石油版图:埃及以东,波斯以西,除了科威特之外的全部海湾国家!

席勒尔得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老板说对了,他在前期频频接触科威特大酋长艾哈迈德发生了效果,艾哈迈德向他透露海湾石油公司现在拥有科威特的石油开采权。

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霍尔姆斯搞到了巴林和科威特的石油开采特许权,他那个“辛迪加”自己无力勘探和开发,就到美国去兜售。新泽西标准石油等公司对它不感兴趣,找到海湾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正要向海外扩张,即用5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巴林和科威特的特许权。这是1925年。

此时,海湾石油公司是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成员公司,受“红线协定”的约束。海湾石油公司去动员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其他几家,想拉它们合伙干。伊拉克石油公司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它的总地质师认为,巴林缺乏波斯(伊朗)和伊拉克这样的地质构造,不会有油。因此,英波公司反对去巴林。

海湾石油公司既不能自己干,只好于1927年把巴林特许权转让给了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收回了5万美元。

海湾石油公司留下了科威特的特许权,这是因为霍尔姆斯同科威特酋长私交甚好,酋长请他去找油。科威特又不在“红线协定”范围内海湾公司就聘请霍尔姆斯作为他在科威特的代表。

说到海湾石油公司你可能不熟悉,但是如果说到它的老板安德鲁·梅隆可能你就明白了,梅隆财团是在匹兹堡成长起来的五大湖地区最大的财团,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铝业、美国第二大的伯利恒钢铁厂、最持久存在的美国银行。

而且安德鲁本人就是美国的财政部长,一位比美国总统还兢兢业业的美国看家人。

席勒尔真是没有好办法,摩根在海湾石油公司面前也是不敢大声喘气,迈克是无话可说,不过他还是支持席勒尔和海湾石油公司谈谈。

在大酋长艾哈迈德的撮合下,席勒尔见到了霍尔姆斯,经过了几天的具体交谈,他发现进入科威特在近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英国是科威特的保护国,虽然红线没有把科威特划进去,可是英国人依旧是反对所有准备进入科威特探测石油的外国势力,也包括美国公司,即使是海湾石油公司也不好使。

这下子两人是绝望了,也许要进入科威特,就得进入海湾石油公司。

两人在科威特分手,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迈克现在对上海的炼油厂扩建可是更加热衷了,一到上海就提出了立即动工的请求,祝楷在八月初决定动手扩建工程,他把造船所的一批电焊工人组织了起来,分批分批进入建设工地,然后派遣了众多的学徒工给他们打下手。

轰轰烈烈持续五年的炼油厂扩建工程开工了,这也是目前为止上海投资最大的一项工程,为合兴钢铁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席勒尔回到纽约后,向祝楷详细汇报了科威特的情况,以及他对海湾石油公司的看法,建议祝楷能够逐步吸纳它的股票。

祝楷对自己花钱持有石油公司的股票没有兴趣,如果是直接拿下油田还可以考虑考虑,他驳回了席勒尔的建议,不过让他密切关注股票市场的动向。

泛美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了上市前的准备阶段,摩根公司加大了对泛美的宣传力度,并且要求祝楷向泛美拟订购一艘军舰或是航空母舰。

祝楷于是按照摩根的要求,拟了一个烟台海军准备订购一艘两万吨的战列舰和一艘四万五千吨航空母舰的询价函,发给了泛美船舶。

摩根借着此事大肆宣扬,并为此列出了青岛斐格船厂制造紧张制造的两艘大型巡洋舰的事情,一时间泛美船舶的声势大涨,而鉴于它现在不断出口的飞机零部件业务,这个事情被广泛认为是真实可信的。

这个事件在媒体不断地炒作下,迅速发酵,国内首先是上海英文报刊登出了烟台军方的战列舰采购和重型航空母舰采购的协议,并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开始重返大洋。

而接下来的上海华文媒体不甘落后,趁势大抄特抄烟台重磅出击舰船市场,不惜代价加强国力,接着又翻出了六月与日本飞机的空战,称是国人空战第一获胜的典范。

这个消息让上海的几家祝楷的工厂开始出现了连续几天的鞭炮声,而且在上海第一飞机制造厂里,回国后正在准备生产第一架大型运输机的飞机设计团队听说后也是欢欣鼓舞,他们发誓要在10月底前完成第一架运输机的安装测试工作。

这架飞机是他们在纽约设计并通过缩小十倍比率的风洞试验,采用当今世界比较流行的三发运输机机身设计,所有材料都在泛美船舶制造,只是运回来安装试飞,按道理还远远达不到自己生产的要求,不过还是很了不起,这也是祝楷建立飞机制造厂以来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大型飞机,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象征。

不过上海第一飞机制造厂的工人素质还是差了一点,在青岛托奥飞机制造厂的工人支援后,上海的安装工作才真正走上了正轨,也是这一架运输机,让祝楷看见了自己的飞机设计人员成长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