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魂断松山02

要想知道松山阵地为何难以攻克,就得先了解它的构造。

1942年5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1943年太平洋败退中,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凸显重要,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缅甸方面军15军令第56师**出工兵联队,并从中国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昼夜施工。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日军严加看守,连夜里上厕所都有人跟着。工事完成后,为了保密,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曾发现“千人坑”。

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在滚龙坡、大垭口、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山头均以一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连接数个子堡拱卫,每个子堡又连接数个散兵坑共。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

其堡垒为地堡,一般分三层构筑,相当于一座三层楼埋在地下。上作射击,中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有的还有第四层做地下室。地堡极为宽阔,坦克亦可开进开出。

堡垒上掩盖碗口粗的木桩,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就算被山炮击中,也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冒出地面的四周,安置盛满沙石的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就算是150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也不能破坏,内部也就感到微微震**而已。

堡垒内三层之间,也盖有二三层周长在50厘米左右的圆木,就算上层倒塌不会影响下层。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以连接各主要阵地,甚至步兵炮也能在里面移动。且交通壕侧壁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连缀大量散兵坑。部分据点外设有铁线网两三道,纵深4米。随着堡垒阵地群的建成,整个松山也将近挖空,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灯、供水俱已解决。因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都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日军字母堡内储备了一年的粮食,准备与远征军决一死战。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守备大队长金光惠次郎曾放出豪言:中国若不付出十万条人命,休想拿下松山!

当初远征军的计划是主攻腾冲,松山和龙陵方向的日军以防御为主。后来远征军渡江作战都半个月了,美军突然缴获一份情报,内容让卫立煌大惊。

原来日军通过间谍早就掌握了远征军的作战方案,日军的防御部署完全是针对方案来的,这才造成了一线部队举步维艰的场面。

卫立煌紧急召集宋希廉,霍揆彰两位集团军司令商讨对策,最后商榷的结果是:改变作战计划。龙陵,松山方向不是以防御为主吗,现在也以进攻为主。

临阵变更作战计划,可是兵家大忌。蒋中正都问他:“临阵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若不慎失败,谁来负责?”

卫立煌回道:“如果失败,卑职愿领罪责。”

远征军改变战略部署,是日军始料不及的,计划也高度保密。1944年5月25日夜晚,11集团军各部队突然接到向怒江东岸前进的命令,所有部队车辆都不得开灯,士兵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军法从事。

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军的耳目,后来日军的电台发现松山对岸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强时,才引起警觉,但为时已晚。中国士兵已经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着,潮水般的中国大军沿滇缅公路开来,将松山团团围住。

具侦查报告,松山守敌不过一千来人,若论兵力论,远征军是松山的三十倍,取胜应该万无一失。远征军士兵第一眼看到松山各峰时,也没把它放在眼里。这样的山头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不知见到过多少次,早已经驾轻就熟。可是一切都超乎他们的想象,松山几乎成了他们的坟墓。

6月4日,71军新28师82团占领竹子坡,初战小胜,让71军军长钟彬认为松山没什么了不起的。

6月5日,仗着火炮和空中优势,28师士兵迅速向阴登山阵地移动,但仅仅一刻钟,就被打了回来。冲到山顶的82团第三营仅剩一个排生还。被打回来的士兵甚至没有看清敌人在哪,藏在什么地方放枪,只知道四周突然出现强大的火力网。

突然的失败,打破了远征军乐观的信念。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新28师在松山在各山头阵地之间遗尸三千,在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半个月就报销了三千多官兵,让卫立煌、宋希濂都坐不住了。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怒江江面涨宽一倍,交通断绝,山道泥泞,骡马、飞机均不能行。无后勤保障,远征军军心动摇,攻势颓退。卫,宋都意识到原计划中处于次要位置的松山已成为关键,它就像一把尖刀,把远征军分为三块,首尾不能相应,松山不克,腾冲和龙陵之师都成孤军,随时有被敌人各个击破,全线崩溃的危险。于是急调39师,第2军增援。

战至7月,远征军虽拿下一些外围阵地,但负责主攻的71军等部队损失惨重,在无力发起攻击。于是换做第8军,接替攻打松山。

第8军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两人深知此次任务的艰险,虽然已经获悉敌人的工事坚固复杂,火力强大。但是除了用大量兵力硬攻,两人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整个七月,大雨磅礴,数以万计的中国官兵在泥泞的山坡上攀爬,冒着大雨向日军阵地进攻。而日军则利用恶劣的天气频频发起反击,阵地反复争夺,战斗异常艰苦。

战至7月中旬,第八军损失惨重,收效甚微,在这么打下去非残了不可。于是卫立煌才命王为正所在的48师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