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不羞怯,说话大大方方

用“礼”到位,能形成热烈、融洽的交谈场面

如何说话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达到自己预期的社交目的呢?也许你能言善辩,但大家可能对你避而远之;也许你不善言辞,但每个人都愿意把你当做知心朋友。要知道交际不是一个人的独白。因此,掌握谈话礼仪是必要的,且是不可缺少的,谈话礼仪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善于“听其言,观其行”,掌握面谈礼仪。

羞怯,不是个贬义词,但过分羞怯那就不好了。因为它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就像故事中的小敏一样。

一说话就脸红,一笑就捂嘴,一出门就低头,这是许多天性羞怯者的共同表现。虽然屡下决心,却总是不能够大见成效,怎么办呢?下面有几点建议:

1.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伎俩”,也同样适用于“普通人”的社交场所。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前,先静坐,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受,譬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2.大胆表现自我

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会松弛。改善外表,换一套新洗过的衣服,去理发店吹个发型,这些办法会使你觉得焕然一新,增强自信。

小敏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工作也不错,身边不乏男孩子追求,但却没有一个能相处得长的。原来,小敏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毛病——一说话就脸红、捂嘴。

小敏的上一个男朋友说:“每次朋友、同事聚会时,都不愿意带她去,不管口才好不好,大大方方的就行,可她每次一说话就脸红、捂嘴,带不出去。”

3.进行想象练习

想象你正处在你最感羞怯的场合,然后设想你该如何应付。这样在脑海里把你害怕的场合先练习一下,有助于临场表现。

4.逐渐接近目标,可以减少你的焦虑

掌握害怕的根源和知道害怕时会有的生理反应,如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它们出现时你就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来克服。

5.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没有自信的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中、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内容则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6.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在轮到你讲话之前,先专心听别人怎么讲。一来可以分心,不再一心只顾紧张;二来当你讲话时,别人也会专心听你的。

此外,事情做好了,不忘自己庆祝一番,这样有助于增进你的自信。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参加活动,多与人接触,这对克服羞怯心理很有帮助。

礼仪点睛

恐惧是阻碍人说话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害怕当众讲话,没有谁会是特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恐惧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克服。

关于如何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树立自信是关键。你要这样认为,当你开口说话时,听众当中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对议题有十分精准的判断。)第二节有风度地与人交谈

所谓风度,是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及表情等。说话的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言语表现,是一个人的涵养的外化。使自己的说话具有风度,是增强自己说话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说话风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德国戏剧家莱辛所说:“风度是美的特殊再现形式。”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正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配合。首先,风度是一种品格和教养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优雅的个性情趣,其说话必然是粗俗鄙陋、琐碎不雅的。其次,风度是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温柔宽容、沉静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几句的轻声细语就能包含浓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犷豪放、性情耿直者,则说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再次,风度是涵养的一种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后,风度是一个人说话的选词造句、语气腔调、手势表情等等的综合表现。如法官在法庭说话时,则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在日常的说话、判断或讲座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话,这个人说,我们就很愿意接受,而换成另一个人说,我们就不但不愿接受,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反感情绪。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这实际上牵涉到一个人说话的态度问题,而说话态度又是说话人风度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人,让他人明白、了解、信服或认同我们。如果说了话,别人没什么反应、不信服或产生反感,这就没有意义了,说了还不如不说。那么,怎样才能锻炼出理想的口才,增加说话成功的几率呢?这就要求说话者要有良好的态度。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态度呢?怎样才能表现良好的态度呢?下面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别人希望我们对他的态度是友好的,希望我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别人希望我们能体谅他的困难,原谅他的过失;别人还希望我们能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思考他们的问题,并对他们提供有用的建议,与他们成为友好的、忠实的、热心的朋友。

其次,别人希望我们对他本人、对他所做和所讲的事情均感兴趣。每个人都有此希望,包括我们对别人也是如此。因而,我们最好能做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当我们谈话时,要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到。我们的双眼,要随时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留片刻,对于那些没有讲什么话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别要注意,要设法找些话题跟他们交谈,以便解除他们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因素。

总而言之,别人希望我们对他讲的东西都感兴趣,并希望我们的态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为一个成功的说话者,我们要力争做到如此。说话时给人良好的态度,是展现我们说话魅力的保证。

礼仪点睛

说话是一门应当用心钻研的艺术,说实话需要语言修饰,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说一些“坏话”时,更要用心选择恰当的方式。)第三节委婉含蓄的说话方式易被人接受

委婉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远,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说话的一门艺术,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只须意会,不必言传”的,如果说话者不考虑当时的情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把想说的话直接表达出来,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破坏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侍臣东方朔听了这话后,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不觉哈哈大笑。汉武帝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道:“据说彭祖活了800岁,若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那么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长了,他的脸不就有丈把长吗?”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他执意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钟书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英国女士终被说服了。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委婉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人们有时表露某种心事,提出某种要求时,常有种羞怯、为难心理,而委婉含蓄的表达则能淡化这种羞怯。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中,对对方自尊心的维护或伤害,常常是影响人际关系好坏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达,如拒绝对方的要求,表达不同于对方的意见,批评对方等,又极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时,委婉含蓄的表达常能取得既能完成表达任务,又不伤害对方自尊的目的。

第三,有时在某种情境中,例如碍于某第三者在场,有些话就不便说,这时就可用委婉含蓄的话来表达。

但是,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时也要注意,委婉含蓄不等于晦涩难懂,它的表述技巧首先是建立在共同语境中对方能够明白的前提下,否则你的表达就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委婉含蓄并不适合任何场合,需要直白的时候就不要委婉含蓄,否则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和感受等,所以多半会“伤害”别人。

因此,在对别人提出意见的同时,最好也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说话有不得体之处。如果是因为没有讲究方式方法,而造成彼此关系的紧张,就要考虑自我调整,克服过于“直率”的毛病了。)第四节利用好交际中的“黄金短语”

在浩如烟海的俗成语言中,有一些是人们极其常用,又对人际交往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短语,若能在适当场合适当地使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些短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下面是现代社会里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果的一些“黄金短语”。

1.“早上好”

无论你昨天多么累,在今天早上起来后,在这新的一天里,都要精神抖擞地向你周围的人道一声“早上好”,特别是对你的老板和同事。

道一句“早上好”就是要打破从昨天下班以后到今天早上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的同事关系,重新开始新一天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别人说“早上好”是很有必要且是一个礼貌的行为。

“早上好”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友好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说出了口,双方就有了亲切、友好的意愿,彼此间的距离便缩短了。

2.“请”

在西方国家,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等等。多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办法。

3.“谢谢”

生活中,我们要常说“谢谢”两个字。道一声“谢谢”,看似平常,却能引起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人际交往里有一个“黄金法则”,内容是“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

向别人表示你的感谢是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举动。因为这是一种感恩的心态和行为。千万不要忘了你身边的人——你的家人、朋友、老板、同事——他们是了解你和支持你的人。说出你对他们的谢意,并用良好的心态回报他们吧,这样他们就会给予你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用“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等用语来回答。

4.“对不起”

说声“对不起”,生活更容易。

有一句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能干,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人在做了错事之后,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开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并勇于改正。

“对不起”是消除后遗症的“定心丸”,说得越及时越好,说得越真诚越好。道歉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它不但能弥补过失,还能化解危机。

“对不起”能使强者低头,使怒者消气,使说者更加成熟。

5.“我不知道”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这样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启示我们,当我们真的不知道时,不妨直言“我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我不知道”这四个字,认为这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令自己没有面子。其实,事情正好相反。

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一般都是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和不受人喜欢的人;而敢于说出“我不知道”的人,则是具有智慧的人,因为但凡有智慧者,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会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

“我不知道”是一种动力,能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赢得尊重,获得成就。

6.“这是我的错”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当我们的行为对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失时,除了说声“对不起”外,还应立刻真诚地对大家或受损人说声“这是我的错”。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错误。在承担责任的态度上,勇敢说出“对不起”和“这是我的错”极其重要。松下幸之助认为: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每一位老板都欣赏那些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以补救的职员。勇敢地说出“这是我的错”吧。

7.“我喜欢你”

当你越喜欢别人时,你也就越容易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通常,要想让别人听从你的建议,要让别人乐意帮助你,首先就是让别人喜欢你这个人。要别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对方。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接受自己,只要是善意的,我们何妨向对方说出“我喜欢你”呢?

礼仪点睛

与人交谈多使用敬语,因为敬语能表现说话者对对方的态度。

常常听到有人说“近年来,年轻人连敬语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气”这种话,这就是虽然本人没有恶意,但由于没有使用适当的敬语,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小隔阂的明证。

与其相反,使用适当的敬语,双方不仅能正常地保持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别人对你的评价。)第五节客客气气地与尊者说话

长辈、老人、老师、领导等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尊者,与这些人说话至少应做到客客气气,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否则会招致一些尴尬。

县官(坐在马上神气十足):“喂,老头,到王庄怎么走?”

老农头也不回,只顾赶路。

县官(不悦,大声吼):“喂!老头,问你呐,长没长耳朵啊!”

老农(停下):“我没有时间回答你,我要去李庄看件稀奇事呢!”

老农:“李庄有匹马下了头牛。”

县官:“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从前,有个县官带领随员骑着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朝哪边走才对,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迎面走来。

县官:“什么稀奇事?”

老农:“世上的稀奇事多着哩,我怎知道那畜牲为什么不下马呢!”

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

“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我,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切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过去很远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两则流传很广的故事,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尊者说话时客气的重要性。“人而无礼,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在尊者面前说话,尊重与不尊重,结果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这些学生坐在会议室等待部长的到来时,有个女秘书过来给他们倒水。这些学生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学生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女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这时有一个名叫李悦的学生看着有点儿别扭,就说道:“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当那个女秘书给他倒好水后,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女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李悦左右看了看,就带头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杜秘书,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李悦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

客客气气地与尊者说话,不仅能体现你的良好修养,更是“实现利益”的必备条件。因为长辈、老人、老师、领导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就会传授给你很多珍贵的人生经验,让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就在这时,李悦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接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李悦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李悦从容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李悦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李悦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李悦还要好,但是除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言行上一定要学会尊重,在长辈、领导面前要客客气气的……”

礼仪点睛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调子非常高,显得自己很有能耐,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样子,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大家的好感。如果在说话的时候有这样的毛病,必须要改正,不然永远会处在交际圈的边缘。)第六节开玩笑要有分寸

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会开玩笑的人特别受欢迎。他们凭借一个得体的玩笑,不仅给他人带来了欢乐,而且能迅速获得别人的好感。但是,开玩笑也要有分寸,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开玩笑,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用来开玩笑。如果把握不好开玩笑的“度”,不仅会得罪人,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

莉莉是一家公司的外勤人员,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脑子快,还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无论到哪儿都是颗“开心果”。但如此可爱的莉莉小姐,却得不到老板的青睐。原来,她不仅跟同事开玩笑,还会和平易近人的老板开玩笑,却不注意开玩笑的分寸。

一次,莉莉带着刚刚谈好的客户和协议来找老板签字。看到老板龙飞凤舞的签名,客户连连夸奖说:“您的签名可真气派。”莉莉听了却调皮地说:“能不气派吗?我们老板可暗地里练了三个月了,况且这是他写得最多的字。”此言一出,老板和客户都陷入尴尬。

开玩笑也是要分对象的,如果双方都是同事,莉莉的话也许并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但是在客户面前开老板的玩笑却是大忌,这会让老板觉得很没面子,客户也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这就是莉莉为什么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有一家报纸上还刊载过这样一件事:

只因一句玩笑话,顷刻间,好端端的三口之家毁于一旦。所以,开玩笑时,务必要考虑这个玩笑带来的后果,绝不要随意开玩笑。

李某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几杯酒下肚后,朋友和李某开起了玩笑:“瞧你这丑样,你那儿子倒很漂亮,莫不是你媳妇跟别人生的?”这本来是句玩笑话,李某却偏偏是个小心眼的人。

回家后,李某就醉醺醺地向妻子找碴儿:“你说,我长的是啥样,为什么这孩子不像我?到底是不是和我生的?”他边说边逼近妻子,冷不丁地从妻子怀里抓过孩子,把孩子扔到炕上,又顺手抓起枕头压在了哭叫不已的孩子的脸上,可怜的孩子顿时没有了哭声。见此情景,妻子极力想救孩子,却被丈夫打倒在炉灶前。急恨交加中的妻子顺手抓起炉灶旁的炉钩甩向李某。只听“哎呀”一声,李某松开了枕头,慢慢地瘫倒在地上。

妻子从地上爬起来,不顾一切地向儿子扑了过去,急忙掀去枕头,看到儿子的小脸儿憋得青紫,已经奄奄一息了。再看丈夫,他倒伏在地上,一动不动,一股青紫色的**顺着他的右腮淌下。原来她甩过去的炉钩的尖端,刚好嵌进李某一侧的太阳穴,她见状吓得昏了过去。

礼仪点睛

朋友、熟人之间适当开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但开玩笑一定要适度,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

1.开玩笑要看对象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点儿玩笑,或许可调节气氛,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则要适可而止,这并不是说女性就心胸狭隘,而是说不定你哪句玩笑就触动了别人内心比较隐蔽的事情,所以这种玩笑还是少开。

2.开玩笑要看时间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开玩笑,最好选择在对方心情舒畅时,或者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

3.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在医院、教堂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

4.开玩笑要注意内容

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风趣幽默,情调高雅。在社交活动中,忌开庸俗的玩笑。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更不要挖出别人的当玩笑的话题,这会让人很下不来台。)第七节客气的话要适可而止

假如你到一个朋友家去,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只是“唯唯”而答,和你说话时他总是满口客套,唯恐你不欢,唯恐得罪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会觉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直到离开他家,才觉得如释重负。

这种情形你大概遇见过不少,但是你必须想一想,你是否也如此对待过来客呢?

虽然是客气,但这种客气显然让人受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记住这句名言。

刚开始会客时说几句客气话倒没什么,若一直说个不停就不太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感情,加深双方的了解,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阻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拆掉,人们只能隔着墙做一些简单的敷衍应酬而已,很难有更深层次的交流。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的,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会显得虚伪。如果有人替你做了一点儿小小的事情,比如说倒了一杯茶,你说声“谢谢”就足够了。

说客气话的时候要充满真诚,像背熟了一般泻出来的客气话最易使人讨厌。说话时态度更要温和,不可显出急忙紧张的样子。此外,说客气话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过度的打躬作揖、摇头弯身并不是一种雅观的动作。

把平时对朋友太客气的语言改成坦率的词语,你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对平时你从来未表示过客气的人们稍说一些客气话,如家中的佣人、你的孩子、商店的伙计、出租车司机等等,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要避免过分客气。在一个朋友家中,如果你显得随便自然一些,主人也就不会过分客气了。反过来,当你是主人的时候,你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说话要实在,而不要虚假,这是说话要具备的条件之一。与其空泛地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毋宁说“你的小说真是文笔流畅,情节动人,让人爱不释手”等话。恰如其分的赞美不仅不会让他感觉你这是客气话,反而觉得你是个热情知心的人。

礼仪点睛

说话办事要客气,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劝解。话不错,但客气也要有度,也要讲究艺术。否则,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假,从而对你避而远之。)第八节不要随便与人争辩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来“压倒”别人,使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不客气地加以指正。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应不应该反驳呢?这要分几种情形来决定:

1.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经常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讲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否则就会失掉互相讨论的意义,而且也就犯了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会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就显示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气来。

2.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是初识,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要反驳,起码不要当场反驳,当然也不必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几点,我还没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的场合,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得那个发表意见之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去更多人对你的信任。

3.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荒谬至极的言论,或散布对大家有害的谣言,那么就应该提出反驳。但是,在这种场合,就多少需要一点儿说话的技巧,一方面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对方的错误,一方面又能够轻松幽默地争取大家的认同。切忌感情用事,这样不但会把气氛弄得太过于紧张,而且也不易让人明白你的看法。在这种时候,就需要考虑得十分周到。

4.倘若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是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意见,那么,你就要设法替他“解围”了。这时就要想出一些表面上和他不冲突的话,实际上是替他补充,使别人觉得他的意见并非完全错误,只是有点儿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只是措辞上有一点儿不妥而已。但事后,却应当单独地向他解释,指出他的错误。

总之,大家见了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难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应该根据当时当地情形来作决定。

礼仪点睛

“事情有缓急,说话有轻重”,有些人在日常交际中,对问题缺乏理智思考,容易反驳别人,说话没轻没重,以致说了一些既伤害他人、也不利自己的话。其实,把话说得有轻有重,有理有据,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将心比心,把自己对别人说的话放在对自己说的位置上想一想,就知道我们所说的话有多少分量了。)第九节拒绝他人别太生硬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结果失信于人。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无条件接受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例如,你在法院工作,你的一个朋友的亲戚做了违法的事,正好由你审理,朋友的亲戚托他给你送来一些钱,求你网开一面。如果你收了钱,那么你就是知法犯法,弄不好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会有很多人请你做违法的事情,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要求过分而不合理,或者打乱了你的生活计划,或者无端将分内之事推卸给你,这些情况并不少见,可见,“拒绝”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不能毫无原则地接受别人的请求,面对那些有违原则的事情时,巧妙地说“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

记住,所有人的观念都是不相同的,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你必须学会恰当地拒绝。

下面介绍几种委婉拒绝之道:

1.巧妙转移法

不好正面拒绝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罢,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绝不会答应,而不致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能以“可以谅解”的态度接受。

2.幽默回绝法

幽默拒绝法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正如前文所讲的,钱钟书在拒绝别人时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钱钟书在电话里对想拜访他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用下蛋的母鸡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动,而且幽默风趣地拒绝了对方。

3.回避主要问题法

通过回避主要问题,而将话题引向细枝末节,这样的回绝是很高明的。

“好啊,就这么办!”

“咦,你愿意?”

乍一听,似乎觉得老主任是个很大度的人,不计较个人利益。然而老主任马上找了一个借口“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部门经理不知道,这正是老主任回绝的理由。

4.敷衍拒绝法

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绝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个子吉姆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他的部门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吉姆,你看是不是早日把你的职位让给年轻人呢?”

“是啊,不过俗话说‘鸟去不浊池’,所以我有一个请求,希望能让我把正在进行的工作彻底完成再走。”

“哦!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你那个工作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还要10年吧!”

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银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

总之,委婉拒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艺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方式。

礼仪点睛

拒绝别人要委婉,遭到别人拒绝也应该不失风度。因为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永远拒绝,甚至有可能是对方的一个“小花招”。你如果因此口出恶言,就有可能彻底断绝了回旋的余地。)第十节知人莫言尽

在某百货公司里,一位顾客正在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明显有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而且,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了。我记得不久前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全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见被识破了,便无话可说,况且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也“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货员之所以能顺利解决这起小事件,避免起纷争,关键就在于她事先替那位顾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余地。

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时时处处与他人争斗的人,在他们的不断攻击下,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争斗”的漩涡,并因此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有时会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暂时吹响胜利的号角,但这也很可能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对方失去的面子和利益,很可能会择机“讨”回来。

虽然“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让对方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儿面子和立足之地,有时对自己也有好处。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因此,在交际中要做到话莫说尽,事莫做绝。

礼仪点睛

做人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苛求别人的完美,宽容让你自己不断完美起来。在别人的某些缺点比较严重时,我们应该以私下谈心的方式委婉指出,疾风暴雨不如和风细雨,当场训斥不如私下平心静气。只有我们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别人才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在我们指出他们缺点的时候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