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觉得你像土皇帝了,吃个早餐还有人帮忙占位排队的。”边走,何若雨边轻笑着嘀咕道。
来到东子他们的位置上,占位的东子立刻站起来道:“老大,您跟嫂子坐。”
“别搞得我跟个资本家似的。一起坐。”刘子涵微微皱眉,故作生气道。
听到刘子涵的话,东子才有些拘束的坐了下来。
“子涵,那边那个城墙是怎么回事啊?”何若雨刚坐下,就指着前面那个类似城池的建筑物问道。
“恩,我们这边叫皇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战乱年代,明朝崇祯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广东世袭桂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1652年,在这里设立的行宫。不过当时的行宫早就荒废了,这个是近几年,当地政府重新出资按照当年行宫的模样修建的。”刘子涵轻笑了笑说道。
“呀,原来历史上那个南明小皇朝的行宫是在这里啊。以前书上说过一些,但是没有说具体的位置呢。那名十八先生墓是不是也在这里?”何若雨有些惊讶的说道。
“哈哈,若雨如果有兴趣的话,今天我就陪你好好逛逛吧。不止名十八先生墓在。王囊仙知道吧?她的家乡也是在这里。”
“王囊仙?”何若雨歪着脑袋想了想,半响后才惊讶道:“号称皇仙娘娘,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的那个?阿从长大象花样,长得更比山茶花漂亮。后园竹叶好看,没有阿从眉毛弯。盘江河水清又清,抵不上阿从眼睛明。是这个人?”何若雨张着小嘴说道。
“没想到若雨对这些历史文献也有涉及啊。”刘子涵微微有些惊讶起来,这些历史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除非是专门研究过这一时期的人。不然一般都没人知道这些名字的。
“恩,小时候喜欢跟慕容爷爷在一起。在他书房里面看过不少。”何若雨轻笑了笑,随后又接着道:“子涵,今天陪我到处逛逛。跟我说说还有什么历史人物在这里出现过。
刘子涵轻笑着点了点头,还想说什么的时候。帮他们排队的青年已经过来了。端着两碗面条放到刘子涵他们面前道:“老大,来咯。”
“谢谢。”何若雨轻笑着对他说道,刘子涵也微微点了点头。顿时两个青年一阵激动。
“老大,要不我安排辆车过来,你不是陪嫂子逛街吗?没车多不方便。”刚才在一旁一直听着刘子涵他们聊天的东子突然开口道。
刘子涵想了想,摇了下头道:“不用了,逛街嘛,就是要慢慢走。开车的话就没意思了。”
“哦,那行。老大你们慢慢吃,我们先走了。”
“恩,去吧。”刘子涵也没有挽留,轻笑着点了点头。
“啊,啊。你这个坏蛋。带我吃这么辣的东西。你不知道吃太辣了脸上会长痘痘吗?而且这,这也太辣了吧?”何若雨抬起桌上刘子涵给她准备的水就往嘴里灌。小脸辣得红彤彤的看上去甚是可爱。
“
我不是问过你了吗?你自己说的能吃辣。”刘子涵没事人一样擦了擦嘴说道。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辣会是这样的。呜呜。”何若雨一脸的委屈看着刘子涵。
刘子涵轻笑着捏了捏何若雨被辣得微微有些汗水的鼻子道:“辣你还全部吃完了。”
何若雨拍掉刘子涵的手,轻声嘀咕着:“不是好吃嘛。”周围一群吃早餐的人看到何若雨娇癫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出神。
两人吃完早餐,刘子涵就带着何若雨逛了很多当地的名胜古迹。从一开始的行宫,一直到最后半山亭记。
远处,一座独立的亭子高耸在那里。看上去就像是建立在一座小山上一样。门口一条弯曲的青石台阶看上去也破旧得厉害,但是却也证明了这里悠久的历史。
弯曲台阶的旁边,一块有些凹陷进去的石崖里面竖立着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何若雨走到石碑前,用手触摸着石碑上面已经模糊得那些词句缓缓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
刘子涵轻笑着站在旁边道:“这个应该是记录修建这座半山亭的一些事迹吧,以前还能依稀分辨出一些字。应该是说明文什么的。”
何若雨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身走向青石台阶。
“子涵,里面肯定就是张之洞幼年学习的地方咯?”何若雨走在青石台阶上说道。
“恩,张之洞幼年曾陪父亲在这里观赏荷花。咯,就是招堤。”说着,刘子涵指了指身后一片池塘,从湖面上的一排青石长廊,跟里面的一些湖上小亭可以看出也是经历了一些岁月的。
“后因喜欢上这里的风景,就在这里修建了这个半山亭。在这里完成了他幼年时期的学业。”刘子涵继续看着前面的山亭的方向说道。
两人走完弯曲的青石台阶。大门上树立的青石牌坊上写着几个大字。只是已经过了百多年后,上面的四个大字依旧清晰。“绿云清苕”四个大字深深的刻绘在牌坊正上方。只是微微有些遗憾的是旁边两根石柱上分别刻着一些字迹,却并没有上方的字迹那样清晰了。
穿过牌坊,两人才算是真正走进了半山亭里面。
“真美。”何若雨站在牌坊里面,看着四周古色古香的建筑。突然跑到不远处一套石桌的凳子上坐下。
“景色真不错。”
“若雨要是喜欢,子涵哪天也找一处清净之地盖上这么一个亭子。闲暇之时跟若雨露天而坐。”刘子涵轻笑着坐在何若雨旁边的位置说道。
“哼哼,你少哄我。这种地方只是偶尔品一次足矣。要是常住的话还不闷得发慌啊?”何若雨调皮的吐了吐舌道。
片刻后,两人又朝亭子里面走去,原本看上去宽敞的亭子,等走进里面后才发现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空旷。这里的布置都敲到好处的弥补了空旷的感觉。随处可见的几道青石台阶上都竖立着一道小牌坊,
上面却都雕刻着一些楹联。只是有的字迹已经十分模糊,需要靠自己的想象跟猜测才能够解读出来。
走上一处小台阶,一个小型亭子出现在两人眼前。何若雨欢快的跑进亭子,坐在石凳上面看着亭子的石柱上的字迹,这些自己并没有雕刻。都是用毛笔书写上去的,只是墨迹已经褪了很多。
“这里以前是张之洞跟一些文人赏景的时候即兴提的一些词句。当时也没有雕刻,直接用毛笔书写在上面了。后来不知道有多少后世文人来这里重新填写,这些词句才得以保存到现在的。不过现在都是政府专门有请人每隔几年就重新填写一次。这也算是政府为了保存这些历史词句做的一个贡献吧。”见到何若雨有些疑惑的看着这些墨水字迹,刘子涵轻笑着出声解释道。
再往亭子后面走了几步,又是一个弯曲的青石台阶,不过这次却是往下走的。
“若雨,这下面就是当时张之洞的父亲张锳加初建半山亭时,宴请宾朋,酒至酣甜。当时年仅十一岁的张之洞即兴一气呵成七百余字的《半山亭记》的地方。”刘子涵走在何若雨前面说道。
这里也是一个亭式的建筑,只是跟往常的亭子不太一样的是,这个亭子是依附在山壁上建的。而正位的巨大石头雕制而成的石床后方就是一块巨大的山壁。中间一处很明显是经过抛光打磨过的。一排排刻文的字迹看上并不算十分的工整,却又透着另外一种狂野的潦草。
“万山辐凑,一水碧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何若雨站在巨大石床前,看着山壁上的半山亭记刻文缓缓念叨出来。
“以前只在书上看过张之洞的这个半山亭记词,没想到现在能看到他的真迹啊。”何若雨好半响后才感叹道。
刘子涵听到之后,不由得有些哑然起来。
“若雨,这是不是他的真迹还没有考证呢。文献记载当时他只是即兴题词而已,并没有立刻书写呢。”
何若雨楞了一下,不满的瞪了刘子涵一眼道:“我家里有他的一幅真迹,从字迹上看应该没有错了。”
刘子涵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想到这妞的背景。不禁也释然了,对于何若雨为何能够一眼认出是否真迹也不再怀疑。
“很难想象哦,子涵。当年他才十一岁,就能提出这么好的词。”何若雨转身挽着刘子涵的胳膊道。
“噗噗,你也不想象古代的时候那些人的受的什么教育。从小就读四书五经的,读了6、7年能够提词也没啥大不了。”刘子涵愤愤的说道。
“哼哼,你就瞎说吧。”何若雨在刘子涵的胳膊上轻拧了一下。
只是刘子涵好像并没有感觉到疼痛,片刻后又说道:“不过确实是值得赞赏的。很多古人就是而立之年也不定能够提出这种意境的词吧。”
“这还差不多。我还以为子涵只会胡搅蛮缠呢。”何若雨听到刘子涵的话,微微楞了一下后温柔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