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投清的下场
云南的官员从总督府出来,恰好看到了李星沅的行李,好嘛!两箱书、两箱衣物,这哪是要常住的架势,一般的官员,进京述职带的行李也不止这些,看这架势李星沅来云南的目的,就是打算在经历上再添一笔啊!
众人也没多说什么,各自心里都有个算盘,该挺谁该避开谁,各人心里有数的很。
上任伊始就碰了几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自己要快速处理滇西事务的策略也被迫停滞,李星沅也蛰伏了几天,私下里见不少云南的官绅。
到任的第五日,李星沅才依照规矩发了上任摺和一些劝诫的摺子,看来这位新督也有底牌了。
第六日一大早,李星沅带着云南的属官一一拜了文庙、武庙、文昌庙、城隍庙、龙神庙,再拜了云南的矿神庙,众人回到总督府,李星沅第一句话就是要复审张马投诚一案。
李星沅的话是有讲究的,张富,马效青投清,那叫幡然悔悟,被说成是案子,这位新督的立场就很明确了,追究前事平息回乱,看来有人要倒霉了。
“总督大人,这张马之事并不是什么案子,何来审问一说?”
事关自身的安危,协办爱兴阿第一个站了出来,当日张必禄率军平贼,爱兴阿也是参与了的,张马投诚根本没有疑问,现在扒这事儿,不是给自己穿小鞋吗?
“本督奉圣谕彻查张马投诚一节,前任总督贺长龄近日也复报了此事,但圣上并不满意,这几日京师那边接连来了两份廷寄,严令彻查此事。
此事的枝节不少,你们相关的各衙署一定要密查此事,切不可将消息漏到滇西,若是引起回回大乱,罪责各位清楚。”
圣谕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没了话,这还怎么说?皇上都发了话要严查。那张马之事就是案子。
“总督大人,缅宁之匪乃是保山黄巴巴旧部,与张马二人无关,此事乃是前任提督张必禄促成,如若追究此事,就怕缅宁之匪起了拼死之心,回回历来心齐,缅宁又地处边荒,一旦张马二人之事处理不好,回乱恐难消弭啊!”
这话爱兴阿是说不出来的。这些话源自杨猛的师爷徐子渭。无绍不成衙。爱兴阿这个满臣的师爷也是绍兴人,有些话徐子渭传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这也是杨猛的主意,没人掣肘李星沅。就怕这位新督,激起滇西回乱的规模,今年的年景不好,缅宁的所在又有些棘手。
上有大理、下有版纳、背靠缅越,这处所在回回商人居多,一旦激起他们的凶性,云南的绿营怕是要不济事。
而爱兴阿在上次平乱之中,立了军功,这位正想着离开云南呢!张必禄那老贼奸狡。一看云南的情势不好,在贺长龄被降职之后,也走门路调到了贵州,如果上次平乱被李星沅否了,那身在云南的爱兴阿。就要背这口无边的大黑锅了。
爱兴阿身为满臣,本身就不惧李星沅,让他拖拖李星沅这位新督的后腿,再好不过了。
“夷性犬羊,这可是你说的,回乱之事不可纵容也是你说的,怎么今天又变卦了呢?
大白象、马大、马效青、张富、海连升、马登霄、马国海,这些乱匪你能分清了哪个是哪个?
平回乱安回心,这是大路子,但也不能过分的纵容回匪,保山之回可恕,余者皆该强扫!不然怎能显示朝廷的威仪?
平乱之事我已有定计,诸位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劾迆西道罗天池、永昌知府恒文的折子,我前些日子已经上了。
今日除了要处置张马二人之外,监生沈聚成也该下狱了,这人是永昌屠回的首恶,云南回回切齿之人,不抓不杀不足以平回乱、安回心。”
“总督大人明鉴!”
李星沅的话头刚刚落下,徐柳臣带着迆东道诸位官员,就开始拍马屁了,看来这几日李星沅降服了迆东道的诸位官员,滇西的事情要麻烦了。
李星沅所说的回回,杨猛全部清楚,现在缅宁一带主要是海连升、马登霄的地盘,这两人就是黄巴巴被杀之后,与张富、马效青决裂的回回。
至于大白象、马大、马效青,说的就是一个人马效青,此人也是刺头,云南回乱事事都有他的参与。保山板桥店之事,是他与七把香会的万桂林冲突所致。当日就是他不敌万桂林,败退之后牵连了板桥店附近的回回妇孺。
滇西回乱他也一场没拉,最后事有不济,又撺掇张富投了大清,这人该杀!
马国海也是与张马二人一同降清之人,现在又窜到了缅宁,这事儿张马二人也脱不了干系,据滇西来报,马效青也带人奔缅宁而去,只有张富还算老实,带人回了保山,这次李星沅要翻案,只怕张马二人要遭难了。
张必禄一走,他训练的绿营兵也散了,缅宁之事并不好办,现在李星沅又要把沈聚成下狱,只怕金鸡村那数万哨练也会有反复,起码不会帮着李星沅平乱。
如果那沈聚成是个精明的,就该把金鸡村的哨练交给他干儿子沈振达,有了沈振达的牵制,沈聚成一时半刻死不了。
缅宁的回回只有千余,只是在蓄势,并没有作乱,他们剿不剿都成,李星沅如此急迫,只怕是要向朝廷邀功,再从京师那边做文章,调离云南这个泥潭。
只是他李星沅拍拍屁股能走个干净,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处理呢?缅宁不似永昌,那里回回多是商家,李星沅强势打压,势必引起他们的不满,有这些人撑着,回乱只怕绵延不绝。
乱一次剿一次,加上今年的饥荒,李星沅再强动兵戈,滇西那边恐怕要有乱子了。永昌的杜文秀一行人,一去就是一年多,八成是越级告官,在京师被下狱了。
如果让魏五的那个家仆疏通一下,让杜文秀在京师告上一状,会不会牵制一下李星沅呢?
总督府的议事。杨猛没听多少,结束之后李星沅就开始了排兵布阵,这位新督绝对是个干才,政事军事处理起来十分的娴熟,滇西附近的绿营兵,在他的安排下,分成数路围向缅宁。
滇西的绿营兵,多数是张必禄练出来的,初战告捷之后,缅宁的回回陷入了困境。为了求得喘息的机会。马国海首先倒了霉。
这位不是死于清兵之手。而是被本族之人诛杀。把头颅献给了清军,可李星沅的胃口不小,一个马国海显然不够吃,滇西那边虽说没什么战事。可一张张虚报军功的折子,却雪片一般递到了总督府。
李星沅有了徐柳臣这个云南通,也知道这些捷报里面的猫腻,但他的心不在云南,也就顺势递了上去。云南绿营不可用、不能战,这是他没想到的,现在只能把希望放在对付张马二人身上了。
马效青逃奔缅宁,算是一步好棋,安分守己的张富是第二个倒霉的。被保山的差役,直接捅死在家中,头颅和家人被献到了昆明。
连战连捷的折子,也从李星沅的手里一个劲的发向京师,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有滇西的绿营官员清楚。
马国海、张富,这两个降清的回回伏诛,加上滇西弄来的案情,一下就把贺长龄和张必禄前次戡乱的功绩推翻了。
张必禄精明,事先调到了贵州,加上之前的功劳,他算是逃过了一劫。而贺长龄就倒霉了,这个一心想消除云南回乱的前任总督,四十年勤政惠民,没有得到一点的褒奖,先是被降到了河南做按察使,罗天池保山屠回一案被掀开之后,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绝了继续为官的念想,贺长龄无奈上书乞骸骨,想要告老还乡。
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贺长龄乞骸骨之事算是成功了,可马国海、张富伏诛,滇西之事翻盘,贺长龄直接被朝廷褫职,为官四十余年,连最后的体面都被扒了个精光。
从十一月开始,李星沅的布局也开始有了收获,撤换了一批绿营官员之后,缅宁已经被包围了,当地的回回慑于清兵的势力,也开始慢慢散去。
马效青这个参与所有回乱之人,也被同族献了出来,被清兵诛杀于滇西。马国海、张富、马效青,前次回乱残余的三大匪首相继伏诛,李星沅也就有了做文章的本钱。
这次滇西戡乱,军资虽说耗费不少,但绿营兵将没什么伤亡,也算是完胜之局,有了这些本钱,李星沅也就有了调职的可能。
而杨猛筹备的后手却起了反作用,杜文秀和马青虎,还真是在京师被羁押了,杜文秀一干永昌回回的高层,被杨猛捞出来之后,直接就告了御状。
永昌回乱的根底也被挖了出来,迆西道罗天池,前云贵总督贺长龄、现任云贵总督李星沅,永昌回乱的苦主杜文秀,四方的折子和供状一对比,好嘛!四人四个故事。
云南现在也是道光帝瞩目的地方,六十多的道光帝,身子骨越来越差,滇铜是他留给后辈的财路,滇西回乱,显然触动了这位至尊的神经。
加上杨猛透给杜文秀的缅宁回乱之事,李星沅调职的梦想算是破灭了。缅宁回乱的匪首海连升,成了李星沅的下一个任务。
杨猛本想着牵制一下李星沅,让他早早调离,可没想到杜文秀却在京师坏了事儿,交通不便啊!如果自己的手里有艘小火轮,走长江水道,经运河入京,那事情就会是另一个结局。
强势的李星沅云南不需要,只要一个似贺长龄一般的人物就好。
最坏的状况也要出现了,随着罗天池一案被掀开,恒文被免职,而屠回的罪魁沈聚成就要被问斩了,他那个干儿子沈振达,最近也蠢蠢欲动,滇西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了。
海连升、马登霄、马得喜,缅宁回乱的三大匪首,因为先后献出马国海、张富、马效青三人,致使三人死于清兵之手,也被缅宁的回回高层所诟病,这三人做的事情与张富等人没什么区别,也是投清之举,没了回回高层的支持,三人无奈离开了缅宁,往云州方向遁去。
一路上收容本族之人,加上杨猛先前赶到附近的一些山民,近千人的队伍,又被拉了起来。少了高层们的钱粮接济,海连升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在云州地界抢了几个寨子。
这事儿李星沅也想压住,可爱兴阿这个协领,因上次戡乱之事受了牵连,也是怀恨在心,趁机又把云州回乱再起,捅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