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昭英归来
庄承荣便看着儿子似笑非笑道:“我今天在你这里又收到一顶高帽子!你我父子也要如此虚伪客套?”
沈秋君见儿子脸红了,便横了丈夫一眼,对儿子笑道:“你说得也有些道理,你父亲不过是怕你将来被大臣们的阿谀奉承所蒙蔽,这才特意点了出来,你以后多加注意就是了。”
松哥儿忙对母亲笑道:“儿子记下了。”
庄承荣看着她母子一派和谐的模样,便收了笑,叫着儿了去了前殿:“这李意书才算是居功至伟呢,我们还真得好好琢磨一下如何赏他。”
因为之前沈秋君对李瑶琴许下的诺言,故庄承荣与群臣商议过后,便下旨封了李意书为锦乡伯,且可世袭三世。
一时倒是惊动了京城众人,李意书的功劳是不小,可这封赏也太重了些,承袭其父城安伯之位也就罢了,竟还另封了爵位。
众人这时又想到那李意书曾是贤王门下,最终却没有追随贤王起事,可见必是与当今天子之间有些事情的,倒也能理解他被封爵的原因。
不过那三世传袭却有些没道理了,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的老功臣们直到现在还有没得到这等浩**龙恩呢。
便有那心思活络的人想到这次立功不下于李意书的沈昭英,心中便有了数:这是为沈昭英封爵铺路呢,如今有李意书的例,将来这皇后之兄还能差得了?
就连李意书都暗道侥幸,京城众人都心照不宣,暗在心中猜测以此看来。只怕那沈昭英的封位必不会低于侯爵的。皇后母族一门双侯。真真是大齐朝最为显赫的家族了。
永宁侯府在这个时候更是小心谨慎起来,沈侯直言作为皇后母家太显赫了不是件好事,倒是沈老太太不以为然:沈家真正兴盛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呢。
这时东临国的使者也献上降表,庄承荣因为容妃母子之故,对使臣极为冷淡,只冷笑道:“北蛮是国君亲来,你们倒是托大,竟只来这么几个使臣。”
东临国本是战败国。听了此话,那些使臣们更是矮了身子,被庄承荣一阵冷嘲热讽后,只得诺诺退下,赶紧向国君汇报这里的情况。
庄承荣也就冷放着东临国的事情,只将心思放在沈昭英一行人身上。
没过多长时间,沈昭英一行人便进了京城,庄承荣又好人做到底,直道沈昭英多年在外,不得在父母跟前尽孝。便直接命前去迎接的人告知沈昭英可先回家面见父母长辈,休整后第二日再来面圣。
于是沈昭英便将带进京城的人安排妥当。将人交于迎接的大臣,便真就回了沈府,他离开家也有十数年了,只有书信来往,故确实是太想见家人了。
这下不仅众臣为庄承荣对沈家的厚待直咋舌,就是沈秋君也道:“这样捧着沈家也太过了些,如果只是寻常百姓家,只当是女婿敬重岳家,但放在朝堂之上,却不见得是件好事。”
庄承荣却笑道:“总得让你大哥见你大姐一面,我才好行事啊。”
沈秋君知道庄承荣又要打坏主意了,便不再多话,由着他去了。
倒是沈侯见儿子没有面圣先回了家,不喜反叹息道:“这沈家因为你妹妹之故,在京城也够惹眼的了,你实在不该如此,如今事事顺风,一朝不顺,这都是错啊。”
沈昭英含泪道:“儿子实在是想念太您和祖母及母亲了,况且又是皇上的明旨,这才遵了旨意先回的家。”
倒是家人其他人见到沈昭英都极为高兴,纷纷来拜见沈昭英。正所谓远香近臭,不管以前有彼此有什么矛盾,这分开十几年,便只记得彼此的好,那些恶便通通都忘记了,况且又是血亲,更是如此。
沈夫人扶着沈昭英细细端详了一会,忍不住拭泪道:“这么多年没见,可想死母亲了,我还真怕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幸好北蛮那边太平无事了,估计凭着你这份功劳,这以后恐怕就在京城里长住了。”
沈昭英听了母亲之言,脸上颇有些得色,见母亲仍在落泪,且这些年不见,母亲也确实老了很多,沈昭英心中也是一酸,忙又笑着劝解母亲:“是儿子不孝,幸好这次得上天庇护,立了些许的功劳,看皇上的意思,儿子以后是要留在京城长住的,到时也让儿子好好孝敬您和父亲,以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沈夫人听了方好些,高兴之余,又将目光看向儿子身后,有些失望地问道:“怎么不见珍姐儿呢,说起来,自从她出生,我还没见过她一回呢。边关多苦啊,她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我每每去信让你送她来京城,你总是诸多的推脱,难道这次她母子没和你一起回来?”
沈昭英闻言一笑,说起来他倒是前几年就想送女儿入京的,原因倒与那定国公府的林将军一样,知道自己不会一辈子都在边关的,自然不舍得把宝贝女儿嫁在那里,便想着送女儿回京城,也好早早寻门好亲事。
无奈沈大嫂因为与婆婆不睦,又见婆婆总是写信要孙女进京,便疑心婆婆故计重施,要把施在环姐儿身上的手段用在小女儿身上,到时自己又要白生养一场了,况且她对婆婆帮环姐儿做的亲事极为不满,怕婆婆又胡乱把珍姐儿塞给那上不得台面的人家里去,她的珍姐儿可是她沈家的珍珠,她可不许婆婆如此糟蹋女儿,衣食无忧可不是她们这样人家女儿嫁人的先提条件。
所以这几年,沈大嫂为此与丈夫争吵过多次,沈昭英对这个这些年唯一长在自己身边的小女儿也是极为疼爱的,况且又是那样的聪明美貌,放眼天下,他还真觉得没几个可以与女儿相匹配的。
偏沈夫人的做法向来有些小家子气,只想着女人要有个对自己温柔体贴的丈夫,平安顺遂一生,其他的便一概不理会,这样一来,倒也让沈昭英怕到时自己鞭长莫及,女儿被母亲又嫁给个没落与权贵风光无缘的男子。
此时见母亲有此一问,沈昭英便忙答道:“我们是一同来的,不过因为朝中事,她们要落后一两日,到时就能相见的。”
沈侯在旁边欣慰地看她母子几人亲热,又见儿子说话时左顾右盼的,眼神有些游移,便知他想去见祖母,便道:“你祖母这些时日也一直在惦记着你,你也该去春晖园见见你祖母了。”
沈昭英忙应是,于是父子二人便前去沈老太太处,祖孙二人感情一直以来都极为深厚,虽每年书信频繁,却有十数年未见,这一见之下,自然是喜极而泣。
幸好有沈侯在旁相劝,半日后,祖孙二人才擦了泪,这才有了力气说话,沈老太太又嫌儿子在旁碍事,便赶了沈侯回去,却要留孙子与自己一同用饭,好方便说话。
沈侯知道她祖孙二人感情好,这些年难得一处,便同意了,又劝过一回,又对儿子说道:“你祖母如今年事已高,你只说些开心的事情,不要再惹她流泪了。”这才一径去了。
沈昭英陪着祖母说了半日的话,沈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方才情绪波动又很大,又劳了半天的神,便有些困倦,沈昭英便忙服侍祖母先暂且歇息一会再用饭。
沈老太太不一会儿便睡着了,沈昭英看着祖母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心中一阵感伤,见祖母睡得沉,便悄悄起身,走到室外,但见园中仍如十多年前一般生机盎然,可惜物是人非,祖母却已风烛残年,自己只想着建功立业,却忠孝不能两全,只希望上天多赐给祖母寿命,好让自己有生之年能多多尽尽孝心。
沈昭英虽在伤感,因为多年的行军生涯却已锻炼出他超凡的警觉,所以倒不影响他感觉到旁边有人走了过来。
沈昭英循着声音看去,神情不由一怔,接着是满满的愧疚之意便充溢了他的整颗心。
原来慢慢走来的人正是沈丽君,此时的她弱不胜衣,虽然头上的白发不及沈夫人,但那面容及精神看着与沈夫人不似母女,而像姐妹了,如今她就这么静静地站在这满园春光中,周身充满了浓浓的悲怆和落寞,与周边及如今蒸蒸日上的侯府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沈昭英未见到沈丽君之前,想到过他们见面的种种情况,却没想到妹妹就这么安静或者说槁木死灰一般地站在自己面前,一双眼睛就这么平静无波地看着他,没有指责没有哭闹,就如看着路人一般地看着他。
沈昭英不由悲从心起,走上前去,叫道:“妹妹,大哥回来了。”
沈丽君静静地看着沈昭英,眼中多了好多情绪和内容,可是最终仍是归于平静,点头道:“这些年我总担心大哥在战场上的安危,如今看到你平安回来,我也就放心了。”
沈丽君的一番话更是让沈昭英无地自容,他叫道:“是大哥对不起你,你要打要骂,大哥都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