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设在城市里就像是一条鱼在水里,畅快地游来游去,摇头摆尾。很短的时间,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城市,并且自由自在,很享受这里所有的文明成果。金巧云感觉他变了,变得油滑起来。原来在家里的时候,金建设就比较活泼。兄弟仨,三种样子。老大金建军是稳重的,不怎么爱说话,喜欢把心思藏着。人们不太搞得懂他的心思,他也不肯主动和人说。老二金建设则正好相反,他成天嬉皮笑脸的,嘴里呱哩呱啦说个不停,有什么话就喜欢说出来,一点也掖不住。而且,他到哪也坐不住,像只猴子,动来动去的。老三金建明则好像中和了他们两人的一些特点,比较秀气。
金巧云过去在家里很讨厌金建设,讨厌他那嬉皮笑脸的样子,讨厌他的那张嘴巴。虽然金建设比她还小,应该叫她姐姐,可是他却完全缺乏对一个姐姐的尊重,经常挖苦和嘲讽她。他到城里去以后,她以为他会变得好一些,可是事实上他还是那副样子,只是挖苦嘲讽时更加地巧妙了一些。她有时要仔细想一想,才悟出他话里的意思。当她反应过来并责骂他时,他却是满脸堆笑,说她误解了他的意思。
金建设加以嘲讽的,正是金巧云在城里的种种不自在。城市里看上去很繁忙,人们来来往往的,可事实上它却有很多自身的规矩。金巧云作为一个在农村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姑娘,第一次进城,难免会有唐突之处,而金建设就是利用这些,进行嘲讽。表面上,他是在提醒说,说到了某处某处,应该如何如何,实际上就是在嘲讽她的土气和无知。她没有和他计较。她知道,在他提醒的背后,也有自我炫耀的意思。
在城里的一个多星期里,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金建设陪着的,陪她去逛街,陪她去风景点,甚至还陪她去剪了一次头。金建设也带她去看了那个厂。厂里现在招的全是农民工。那个亲戚不在,到外地出差去了。金巧云感觉厂里乱乱的,她不能肯定金建设是否已经真正融进厂子里去了。表面上看,他好像还和过去在窑上一样,只是玩的地方不一样了。
金巧云也去看望了金建明。她发现金建明比春节时又胖了些,也更白了一些。他带她参观了大学的校园,到处都是茂盛的树木和古旧的建筑,真是漂亮极了。她很羡慕他,羡慕他能够在这样的大学里读书。
她发现大学生们一个个都很精神。
弟弟当然也是精神的。
金巧云相信弟弟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金建设告诉她,说镇上的团委书记乔娣娣也在省城,在共青团省委的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他那意思好像是要她们见一见,但她不快地说:“她来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认识她。”金建设说:“见了不就认识了嘛。”金巧云说:“我要认识她干嘛?”
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她想。
她受不了“娇滴滴”的声音。
让金巧云最为惊讶的是,在城里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她一下就花掉了四千多块钱。原来她想最多花个两三千就不得了啦。要是在乡下,四千块钱是村里一个壮劳力一年的收入。可是,她一眨眼就花没了。要是让她尽兴地花,也许三五万都能让她挥霍掉。想到这一点,她真的是吃惊不小。
回到村里以后,她就发现,还是回来的自在。虽然它看上去真的是落后贫困多了,但一切却又都是熟悉的。
熟悉,而且亲切。
金巧云在城里虽然花掉了四千多块钱,但她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了礼物。给爷爷买了两双袜子,一袋枣糕,一袋酥糖,两袋桂圆;父亲是一件青灰色的衬衫;妈妈是一条羊毛裤,一对漂亮的玉手镯;哥哥是一只电动剃须刀;嫂子是一双皮鞋,两双袜子,一大堆好看的发夹。甚至,她连嫂子肚里的宝宝都买了东西,是一套很漂亮的囡囡装。
在村里,她还有两个要好的同伴,她给她们也带了点小东西,就是几个看上去挺漂亮的发夹。虽然东西不值钱,但是她们挺开心的。因为,那毕竟是从省城来的东西呀。
虽然金巧云并不喜欢城市,然而回来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乡村生活的无聊。她无事可做。每天她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和妈妈嫂子说说话。刘璐璐现在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就像是一面鼓。她的脸上现在长满了褐色的雀斑。妈妈说那叫“孕麻”。有人怀孕时重一些,有人怀孕时轻一些。像刘璐璐这样的,自然算是重的。奇怪的是,刘璐璐长了这样的“孕麻”一点也不难看,甚至比原来还多了一种味道。一种特别的味道,也许就是少妇的风韵。那褐色的雀斑,就像是在她白皙的脸上,升起来的一团云。
刘璐璐有时会和她谈一些婚姻上的事情。
金巧云早到了应该考虑的时候了。
然而,她根本就没有目标。
“其实最重要的是两人有感情,”刘璐璐说,“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没有感情,以后根本就没有办法过下去。”
金巧云也无数次地想过,在她的这种状态下,能找一个什么样的呢?
挺难的。
无聊透了,她就到窑上去,帮着马小娥干活。
马小娥自然不能让她干什么具体的活。
也就是在窑上,金巧云再次看到了方洪兵。她想到了他那次在车站的样子,想到了他的推辞。她看见他的眼神里还存着一种哀伤。
也许是出于一种天生的女性善良愿望,她希望她能够帮助他。
25
太阳把大地都快烤焦了。
七月。
窑上还是一切照常生产。
26
在最热的夏季里,金建明没有回来,倒是金建设回来了。
金建明留在学校里,他说要看点书。金德旺自然是支持的,他爱学习,这是一件好事。他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哪怕将来读研究生、博士生,他也能供得起。不要说全家就只有他一个大学生了,就算有十个,他金德旺也无所谓。遗憾的是金巧云和金建设都不行。建军是老大,当时是没有机会让他继续读。巧云是个女娃,她自己读得不太感兴趣,也就算了,关键是建设,挺机灵的一个人,但他却是玩心太重,根本不把聪明智慧用在读书上。
金建设回来没什么事,他说就是回来看看。他还向家里透露了一个消息,说金建明在学校里一部分是为了读书,另一部分可能是恋爱了。他说他有一次去那个大学找他时,看到他和一个小女生并肩走在一起。
“那个小女生圆圆的脸,单眼皮,个子不高,好像是个南方人。”金建设说。
“管它呢,只要人好,就行。”杨秀珍乐滋滋地说。她相信,金建明的选择一定不会有错的。不管怎么说,人家女娃也是个大学生。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金贵。
杨秀珍对这样的消息,甚至是欢喜的。能够有一个女大学生当媳妇,自然是很光荣门楣的事情。如今的金家,不同于一般的村民,在婚配问题上,自然也要讲个对称。
对称就是美。
让金德旺没有想到的是,真正有问题的,是金建设。金建设这趟回来,并不单是他一个人,而是和乔娣娣一起。他们俩一同约好了在省城的某处碰头,然后买票上车,并排坐,由火车,到汽车。漫长的旅程,热烈地交谈。然后到了镇上,他们才分开。
金建设有点喜欢上了这个乔娣娣。
乔娣娣当然是漂亮的,出众的。她无任走到哪,她注定是要引起人注意的。在省团校学习期间,她和他接触不止一次。她发现金建设很聪明,人也机灵。他特别会讨女孩子喜欢。到了假日,她只要一打电话给他,他就会开车来接她。有时,她还会把别的同学一起叫上,然后去某个地方搞野炊。
就算是在野炊时,金建设也显得比别的男青年要灵活。别看那些人都是县里的什么团干部,可是在解决一些难题时远远比不上金建设。比如说,缺刀子,缺锅,或是缺别的什么当时没有考虑到的,他总是能临机一动,找来替代品。
几次郊游以后,乔娣娣发现和他们一起玩的一个叫朱碧的女孩,好像对金建设有了点意思。这让乔娣娣很是意外,因为,这个朱碧是个地道的城市人,而且家就在省城,她是在水利厅下属的一个单位里当团委书记。据说,她的家庭也还可以,父亲是在一个处级单位里当领导,母亲是位教师。乔娣娣当时所以会喊上她,是因为发现朱碧一点也没有大城市人的架子,很亲和。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满足自己在金建设面前的一点点虚荣。
朱碧长得虽说不是很漂亮,但也挺不错的。圆脸,白白净净的。身材不高,但很匀称。关键是她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也许就是大城市姑娘的那种气质。
乔娣娣想:她怎么可能会看得上金建设呢?不管怎么说,她朱碧是个大城市里的人,在省里工作。父母也都是干部,家庭条件不错,自身还是一个大专生。她要找对象,在省城,什么样的条件不好找啊?而金建设算什么?只是一个农民,一个进城的青年农民。在她看来,这几乎是不可理喻的事。
但是,慢慢地,她相信了,这一切是有可能的。如今的城市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城市中人们的观念变化更大。也就是在最近几年,人们的身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济。即使你目不识丁,但只要你经济搞上去了,有了钱,那就是成功了。成功了就会得到承认,得到尊重。金建设虽然身份只是一个进城的农民,但是他在这个城市里有产业。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企业家。
在城市里经营的青年企业家。
尽管他所在的那个工厂实际上并不是他所有,而是他家里的。但是,他家里的财富不就是他的财富吗?
财富就是一切。
也不知怎么了,乔娣娣突然在心里滋生了一种想法:与其让这个朱碧追他,还不如自己追呢。毫无疑问,如果朱碧真的开始追求金建设了,那么自己肯定不是对手。朱碧虽说不如她长得好看,但是她有她的优势,而且那种优势非常的明显。如果把她们两人打分的话,那么她的分数应该在九十五分,而她最多只有六十来分。所以,她应该在朱碧有所表示前,抢先行动起来。
好多个晚上,宿舍里熄灯以后,她躺在**想:她要是长久在黑槐峪,那一辈子也嫁不出去的。没有一个男人愿意生活在秦家振的阴影之下,戴那样高大醒目的一顶绿帽子。那么,县城的人呢?人家也未必就肯找她。
她是处在一种极端不尴不尬状态啊!
不管如何,从长远计,她是一定要和秦家振解脱关系的。秦对她不薄,这点她知道。但那只是他贪恋她的。他也并不是真心地爱她。她得到的,只是她应该得的。如果他娶她,她当然也就愿意和他好。她不在乎他比她大,也不在乎他有过家庭,有孩子。问题是他不可能娶她。男人是种政治动物,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他和她分手,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她不能被他一直拴着。
她要及早摆脱,越早越好。
然而,金建设就愿意吗?她在心里问自己。
这样一问,她才又发现,事实上真想要追他并不容易。第一,他很可能知道关于她的一些传闻,这些传闻会极大的影响她的正面形象;第二,他现在是生活在城里,厂里有很多女工,想追他,或者暗恋他的,一定不少;第三,就算她追上了,他们好了,他家里也一定会反对的。
乔娣娣忽然在心中有了一种哀叹,感觉自己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