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6节(下)
那个男生轻轻地咳了一下,随即念了出来。
……
……”
尽管声音不是那么浑厚,尽管英文发音还不是那么准,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在专注地听。
秦南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和感动,她用余光扫过秦北,发现他正在看着她,目光中似乎还带着一抹不可置信。曾几何时,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是他,坐在台下的是她,现在位置完全调换,应该是自己感觉不可置信才对吧。
“andiamhappy,happythatitsnottrue。”听到这个男生朗诵完了最后一句,秦南带头鼓起掌来,在座学生的热情也被带动,他们怎会不为自己的同学感到自豪呢?
“聂鲁达的另外一首诗ilikeforyoutobestill——《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谢谢这位同学。”秦南又冲他点了点头,看到他腼腆地笑了一下。
接下来不断的有人站起来朗诵诗歌,什么语言的都有,掌声不断的响起又落下,场面的热闹完全出乎了秦南的意料,秦南不禁为自己当初认为学生都不了解西方诗歌的想法而惭愧。是自己太不了解学生了,就盲目下了判断。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秦南巧妙中止了大家的自由状态,投影上适时地出现了一个问句“什么是诗歌?”于是全场又陷入了安静的思考状态,等待着秦南的下文。秦南对大家的配合感到很满意。
“看大家方才的表现就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充满诗意的,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至少那么一首能打动我们让我们心灵颤动的诗,那让我们回到那个看似最简单却也最本质的那个问题,诗到底是什么?”
投影上换到了下一个页面,还是一行字:“poetryiskindofsaying。”
“诗歌只是一种叙事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说话的方式,但是不是我们所有说过的话都是诗呢,显然不是,大家说说看具备了什么特点才能算是诗?”再一次抛出问题,等待大家的答案。
“韵律……”
“节奏……”
“意境……”
“感情……”
“……”
秦南将下面七嘴八舌的答案一一写在了黑板上,直到下面再没有声音。
“还有吗?”扫视状态下又对上了秦北的眸子,这次明显比上次还要深邃许多,赶快移开。
“意象。”不知是谁突然说出了这两个字,秦南寻找声音的来处,就是最开始朗诵诗的那个男生。
“意象。”秦南又重复了一遍,投影上相应地打出了这两个字。
“当然方才大家提的这些也都是诗歌中的常见元素,但是‘意象’,也就是英文中的‘image’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诗歌的产生靠的是诗人的形象思维,可以说创造意象的能力是诗人的根本标志。”
“我们通过视觉意象,比如明亮的太阳,通过触觉意象,比如软软的沙滩,通过听觉意象,比如恋人的细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感觉印象,传达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所以‘意象’是通过感情以传达经验的语言,它暗示了我们内心的图景。”
“但是诗是存在于语言中的,而不是直接存在于感觉中,诗的作用不是仅仅让我们体验印象世界的生动,而是通过对人、对事物的生动表达来‘激’发我们的想像,在这个意义上说,光有意象是不够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受众都参与了诗歌的创作,因为我们自己的想像可以赋予诗歌新的内涵和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探讨接受美学,还是回到诗歌的构成元素。除了必不可少的‘意象’,还有更复杂的‘隐喻’。谁能告诉我,‘隐喻’是什么?”
“很好,隐喻就是隐含的比较,谢谢这位同学。就是把某个东西说成是,或等同与另一个很不相同的东西,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基础知识。那么在诗歌中,隐喻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或者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投影转换成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莫伤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我用了中文译本。大家看,作者用圆规的两只脚隐喻一对情侣的灵魂,表现他们的‘精’神之爱,可以说这个隐喻中喻体和喻指的差距非常大,语境也不同,但是却带给大家很新奇的感受,所以隐喻的力量在于把不同的语境连接,因为差距造成冲撞,进而产生力量,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察觉到方才那个男生脸上‘露’出了一丝疑问,秦南暂停下来,问道。
“我想请问,为什么不能将圆规的两脚理解成象征呢?或者说隐喻和象征有什么区别吗?”话音刚落,下课铃响,秦南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坐下,笑意从心底延伸到了脸上,这个学生很有自己当年的劲头。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隐喻和象征的区别,大家可以回去随便拿来几首诗体会一下,哪些用了隐喻,哪些用了象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吧。”秦南说完去收拾讲桌上的电脑,却被很多学生团团围住,原来是她因为紧张忘记做自我介绍了。
打发走了最后一个学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拎起电脑往外走,在教室‘门’口看到了靠在墙上懒懒地‘抽’着烟的秦北。
“你是,在等我吗?”虽然嘴上这么问,心里是可以确定的。
“你说呢?”懒懒地吐出一个烟圈,反问。
“那个,我正好去接若若,你就不必……”自己没课的时候都是秦北接若初放学的,今天正好顺路,秦南想可以不必麻烦他。
“一起吧。”走过来,不由分说拿过秦南手里的电脑,兀自朝电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