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袭击敌营
几分钟后,李副将与十名中队长走进了大帐来到了吴浩的面前。吴浩此时将地图平放在桌子上,然后环视了一下各名中队长,在确认都到齐了以后,说道:“现在我要开始布置战术了,都给我听好了。第一、二、三、四弓箭中队和第六、七、八、九朴刀中队,在到达敌人营区之后,就通过草丛隐藏起来,然后迅速将敌营给包围住,不许让一个敌人逃出去。如果有人逃了出去,第五弓箭中队和第十朴刀中队立刻出动将其灭杀掉!!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十名中队长异口同声的答道。
两个小时后,大军极其隐秘的移动到了敌营的四周。
这时,吴浩与李副将站在离敌营有五百米处的草丛之中。吴浩朝着敌营的上空望去,只见有造饭时产生的烟从敌人的营区内飘了出来。
“李副将,现在敌人正在做饭,所以此时敌人的警惕性肯定不高。我命令,弓箭中队在发动三回攻击之后,朴刀中队立刻对敌营发动冲锋!不许放跑一个人!!”
“是!”
十分钟后,只见空中陆陆续续的出现有三批上百只箭矢射向了敌营,随后敌营内响起了一阵阵的惨叫声,和一阵阵的呼喊声,显然此时的敌营内部已经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
“杀——”朴刀兵们的冲杀声也在此刻响彻了草原的上空。
经过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屠杀之后,敌营内已经是血流成河,遍地都是敌人的尸体。
吴浩在李副将的带领之下走进了敌营,只见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士兵们先是将敌人身上的盔甲脱掉以后,这才将敌人的尸体集中焚烧。随后,士兵们挨个儿的搜查每顶帐篷,将里面有用的东西都搬了出来,然后交给了后勤部清点入账。
李副将把吴浩带到了一顶大帐篷内,说道:“禀告将军,这里就是敌人中队长的大帐。”
吴浩先是环顾了一下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了正前方的桌子上。吴浩来到桌前,只见桌上放着一张地图,和三捆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票。
吴浩知道这张地图是敌人标明阳关商道两侧明暗哨的布防图,然而这三捆票却让他心中产生了疑惑。吴浩抱着好奇的心态拿起了其中的一捆票,然后仔细的看了一遍。但是,票上只是印着“慰安票”着三个大字而已,根本没有其他的价值。吴浩见状便随手将其丢到了一旁的地上,随后便与李副将一起走出了大帐,而李副将这时的手中多出了一张地图。
等到所有的士兵都撤出了敌营之后,吴浩就命令把敌营给烧毁掉了。
又过了两个小时,吴浩大队终于是回到了临时搭建的营区。此时此刻,士兵们的肚子早已经饿得咕咕直叫了,所以一回到营区的士兵便以一个小队为单位开始做饭。
这时,吴浩和李副将回到了大帐之中。李副将把手中的地图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当着吴浩的面将其展开,随后二人便开始认真的研究起来。
二十分钟后,两名士兵端着两份饭菜走进了大帐,见吴浩与李副将还在研究地图,便将饭菜放在了桌子上,随后就走出了大帐。又过去了十多分钟,二人直到饿得不行了,这才狼吞虎咽的快速的把饭菜给吃完了。二人吃饱之后,便又研究了一个多小时后,方才把整张地图看明白了,并且他们还获得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敌人建立了一处大营。而这处大营的功能就是提供粮草给各处明暗哨和兵源补给。
“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我军距离敌人的大营只有十公里。如果我们不是取得了这张地图,我军就会继续深入。然而,继续深入必定会导致我军被敌人的明暗哨所发现,那样敌人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将我军给包围住,然后向我军发动攻击。我军在没有后方大军的援助之下,我军必然会被歼灭掉。这样一来,后方的大军也会被敌人给发现。从而,敌人会从后方调集重兵将我们的大军歼灭掉。最终,我们的反攻计划就会彻底失败!”说完,吴浩心中产生了一丝后怕。真是一步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啊。
李副将听完这番话后,也是心头一紧,问道:“将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啊?”
“立刻让传信兵将这张地图给联队长看。还有,马上派出探子去侦察一下我军附近所有的明暗哨有多少人驻扎。”
“是!属下立刻去办。”
第二天清晨,吴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练武,而是坐在大帐内焦急的等待着消息的传来。
等待了近一个小时后,李副将终于是将消息带了回来,说道:“报告将军,联队长命令我们原地待命,等到大部队与我军汇合后,联队长会亲自布置作战计划。根据探子回报,在我军附近的三处明哨内只有一个小队的兵力。”
“听从联队长的命令,我军原地待命。”
又过去了一天的时间,两军最终于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汇合。
联队长的大帐内。
桌子上平放这那张敌人的布防图,而桌子的周围围着十名大队长和赵康、项英。赵康此时一边在地图上比画着,一边说道:“根据吴浩大队长的情报,敌人的暗哨内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而明哨内只有一个小队的兵力,所以我们在整体实力上比敌人要强许多。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在我军前方十公里处的敌人大营,我军直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敌人大营的兵力有多少,所以这处大营是我军最大的威胁!”
这时,第一大队的王大队长建议道:“联队长,既然这处大营内部情况我们还不知道,那么我觉得我们应该步步小心。所以,我们应该全联出击,慢慢的将这些明暗哨一个一个的吃掉,让他们没有机会跑到大营那边报信,最后我们再去攻打这处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