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砺锋抱着包袱紧紧挨着陆晏舟,惊恐的看着敌人。
北陆将四位大人挡在后面,不会武功的仆人们也为主子筑起一道屏障。
这前面挡视线的人也太多了,陆晏舟心里暗自吐槽:还好自己长得高,不然都看不到是什么情况。
前面方问渠带了一小队人马来帮忙,前面收拾的差不多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也就领头人武功还算好点。
不到一个时辰,所有人全部被制服,盖大人松了一口气,对他们说:“看着是真危险啊,我还以为我们要遇难了呢。”
沈怀远附和的点点头。
他从小到大都在京城,哪里见过这种场景,真吓人。
陆晏舟耸耸肩,表示:“有这么多将士保护,不会有事的。”
他对大哥他们无比自信,更何况北辰他们还是暗卫,碰到杀手组织可能还会完球,这些不过是些草莽,不足为惧。
杨南星和方问渠商量过后,决定由杨南星带人把匪徒送去官府。
这一战没有伤亡,不过有些士兵受了轻伤,沈怀远拿出药箱,奔波于伤患中间,陆晏舟没什么事也去帮忙打打下手。
很快就将他们处理完毕,陆晏舟决定,今晚暂时就在这里休息,总不能让伤患跟着赶路。
陆晏舟经过粗略的人数统计后,招来北辰,低声交代:“劳烦你跑一趟,去镇上再买来两辆马车,有些伤者的伤口较深,易崩开,明天需要乘坐马车赶路。”
人数不多,两辆马车应当足够了,实在不行他可以去骑马,让陈砺锋去和其他大人挤挤。
文官都只带了一个贴身仆人,马车多了也没人驾车。
剩下的路途一切顺利,方问渠估计再有五天左右就能抵达淮安。
这经过连日来的奔波,众人皆疲惫不堪,等到了地方估计会更忙。
果然,淮安知府冯清羽携众下属迎接他们。
陆晏舟下了马车,和冯清羽寒暄几句,将物资交给他。
随后,他说:“让所有闲着的人都出来给百姓施粥,发干净的衣服。”
淮安富商不用管,他们什么都不缺,在大灾面前,贫困的百姓才是主要救助对象。
其他人被安排去休息,多日奔波,谁都受不住。
几位文员状态也不算好,但是一直坐在马车里,情况比其他人还算是强了一点。
所有人听令忙碌起来。
冯清羽见他不像其他官员,到了淮安先聚会吃饭,而是直接投入工作,所以仅仅是初次见面,就对他的印象特别好。
他对陆晏舟行礼,安排属下接手这些,按照陆晏舟所说,有条不紊的进行。
百姓们远远看见朝廷派遣的赈灾官员及物资,皆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期盼官员能尽快施以援手。
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却冷漠地表示:“所有官员都一个样,若他们明天能发粮就算有良心了。”
旁听的百姓听但这话,心情顿时沉重。
不料没多久,前方就有人喊道:“快来人,官府发衣施粥了!”
乞丐惊愕的瞪大眼睛,嘴里念叨着:“不会吧?这么快?”
淮安连日来遭受饥荒,民众已断粮三日,仅能靠汤水维持生命,所以才会期盼赈灾的人快点来。
随着人流,他来到施粥处,领得一碗满满都是白米的粥。同时,领取衣物者可以在相邻的浴堂享受免费沐浴,随后穿上整洁的衣裳。
乞丐捧着衣服进去,帮忙搓澡的人也不嫌弃他。
不久之后,难得洗的干干净净,穿上像样衣服的乞丐忍不住落泪。
当他家乡遭遇灾情时,派来的官员漠视民生,所发粥食中米量寥寥。
他被迫流离失所,途中遭遇劫匪,最终逃难至淮安,沦为乞丐。
陆晏舟强打起精神,与冯清羽等人商议修筑堤坝、解决引流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是将水引出去,帮百姓重新建立家园,当然这一条需要所有百姓都参与进来。
这次洪水不小,除了房屋特别结实的还能留下残骸,那种土房全都**然无存。
陈砺锋越听越精神,他对水利研究颇深,听到关于自己会的方面就聚精会神的听。
片刻后,冯清羽带人离开,去统计都有多少百姓失去土地和房屋。
陈砺锋则和其他人员去勘测情况,离水近的地方已经不能住人了,看哪里适合他们定居。
这时候,陆晏舟才回房,进了屋子,衣服也没换,直接躺下就睡。
北辰进来,帮他换衣擦脸,一顿折腾人都没醒。
第二天,百姓们积极配合官府的工作,他们不是懒汉,都能干活。
有些大户不满,因为他们的地方都很大,这样按人头分,他们太吃亏。
陆晏舟亲自出马,表示:“拿出证据,证明自家有多少土地,差的可以等比折成银两发给他们,再多的不要想。”
他们想得倒挺美,指望自己给足他们财产呢?
随着防洪工作的深入推进,陆晏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防洪措施的高效全面执行。对于履不称职或不作为的官员,将予以惩处乃至罢免。
并且严禁官员欺压百姓,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他指派专人采购生活必需品,确保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仅一个月时间,城镇秩序井然,民众虽辛勤劳作,却满面笑容,对未来充满憧憬。
陆晏舟经常会去帮忙,不少人都见过他,知道他是此次赈灾的主要官员。
乞丐在远处看着他,将他的模样,深深记在心里。
朝廷不是没有好官,只是自己之前没福气,没有遇见。
陆晏舟鼓励有钱人消费,还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能给灾民生路,又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让所有人都有一处安身之所。
河流的分流与疏通也很重要,陆晏舟跟着陈砺锋去看情况,给了他不少建议。
没过多久,陆晏舟就晕了过去。
沈怀远诊脉之后,同众人说:“只是风寒,但陆大人自幼便有心疾,这个病本就需要精细调养,平时避免过度劳累。”
众人对陆晏舟的身体状况并不知情。
冯清羽深感内疚,表示自责:“是我疏忽了,陆大人肩负如此多的工作重担,我未能替他分担。”
在他接过陆晏舟的工作之后,有百姓问:“冯大人,怎么没看见陆大人?是回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