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千年一步
林晓和校长周全谈了一个小时,若不是宿舍门要关,还要谈得更久一些。
校长走后,林晓不禁想起不知是哪个名人说过的一句话来:
有些人年轻着,却已经老了;有些人老了,却还年轻着。
是的,林晓感觉到校长周全的胸膛正燃烧着年轻人一样的火焰和**。
林晓开始有些诧异,到后来有些明白了,似乎是自己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校长。校长也年轻过,不是吗?校长讲述着他年轻着的时候走天下的故事。
林晓那时还并不清楚校长周全心头宏伟的计划。
一个星期后,林晓从校报上看到了“楚天大学即将成立汉学院,拟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这则新闻。
在报纸上,林晓看到校长周全在筹备会上的照片,林晓明白校长那晚找自己谈话时为什么始终充满**了。
英雄总是惜英雄。
看来,这是已近花甲的周全在他最后的校长生涯中要留下灿烂的一笔。
汉文化渊源流传,普惠中华大地,要研究起来何其艰深?过去的学者可谓皓首穷经,而现在,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整合优秀人力、物力资源,似更有可为。
校长周全将亲自主持招聘专家,面向全世界,面向社会,无论资历,无论学历,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来面视、来应聘!
林晓看到这的时候,奇怪的是,首先想到的是冯村人的男女老少。
在林晓以为,冯村整个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一个现存无比珍稀的样本,随便拎出哪一个人来,就足以惊世骇俗。
实际上,林晓把冯村的文化意义夸大了,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冯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顽强而封闭的文化形式,他保留下来的文化气息虽然古老,但与历代占据正统的中原文化又有不同。然而即便这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而言,他们若发现冯村的人和物,心头将有着类似生物学家发现一个基因宝库的狂喜。
正当林晓念叨着冯村人,念叨着冯家妹回到冯村之后是否受到责备的时候,冯村的人找上门来了,找他的正是冯国放,而且不止他一个,总共两个人。
六月六号的晚上,接近十一点林晓才回宿舍。
虽然事情过了一个多月了,林晓依然是媒体追逐的热点。
每天晚上,他或者躲到图书馆看书,或者到帅青他们宿舍聊天、讨论什么,捱到宿舍快关门了才溜回来。
林晓看到冯国放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人站在自己宿舍门口,显然,他们是在等他。
林晓以为又是冯家妹出了什么事,赶紧把他们引进房间里后就问,一问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冯国放此次前来,是受全村人所托来找林晓的。
在房间里,林晓听冯国放慢慢叙述着,原来千年冯村,想打开村门,想走出村外的世界了!
林晓一听就来了巨大兴趣,他立时产生一种投资冯村开发文化旅游业的冲动,但他强行按住了心头的这个冲动。
冯家妹随父回村之后,并未受到家人及长辈的责备,只是冯村过去是一潭千年不变的潭水,而现在,却被冯家妹这颗“巨石”给搅起了波纹,事实上,也怪不得冯家妹,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族长七公及开明的长老召开全族大会,把冯家妹出走之事前前后后告诉了冯村的男女老少,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表评论。
评论的热潮让族长七公有些始料未及,可一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冯村人千年的教育让人清净无为,可好奇、求知、探索乃是人的天性,这些都让人冲动向外,让人莽撞摸行,遮掩压抑反而会让人更加向往。
听说,现在外头是信息化时代!听说,全国上下掀起了村村通路运动,过去靠着交通闭塞而自生自长的冯村,封闭的生存状态一旦被打破,村人将何所适从?
作为族长七公,在如此高龄遇上冯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不得不让他殚精竭虑去思考、去思索。如果说过去一切矛盾都深藏于水中的时候,那么重孙女冯家妹的出走,就那这种藏着掖着矛盾大白天日了。
冯村人因循过去,以自身顽强的文化力不断消融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可世界大势,滔滔如海啊!
七公出去过,楚天就曾经是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想起那热血如歌的外面世界的日子,七公几回回梦里梦到,自己尚且如此,年轻人又拿什么来抵抗外界的**呢?
七公不想看到一旦冯村暴露在世人面前,冯村人一副副胆怯畏缩的面孔,如果是这样,与其自我封闭,不如主动走出去,去大胆“兜售”冯村古典而质朴的文化。
冯村自古以来,并不是绝对的封闭。
在最早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末汉初期、三国风云、南北朝、五代十国,在中国历代乱世中,冯村以其广阔容忍的胸怀容纳着来自华夏大地的各族流离失所普通老百姓、落魄的士大夫,亡国灭家的末代皇族,他们一旦在冯村居住下来,渐渐地就忘却原有的文化记忆,渐渐地依附于这一片天地钟情的山水,渐渐地也都改了“冯”姓。
有意思的是,冯村的繁荣往往是中国的乱世。
在中国历代的太平盛世里,天高皇帝远,冯村悄然无息地发展,不会萎缩退化,却也无意于争斗扩张。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即使冯村人不大胆地走出去,自解放以来,冯村人的人口已经锐减,与外村人通婚,必然加速冯村暴露于世人面前的进程,同姓人通婚,比如说冯姓与后来改姓冯姓的人通婚,但这样的婚姻越来越像是包办婚姻了。冯村遇到非常现实的挑战,那就是繁衍力匮乏。
看来,是该痛下决心了。冯村要勇敢面对世界,不再做文化的孤岛了;冯村人要勇敢地走出去,去传播冯村优秀文化。
七公的主意定了,可要说服村中其他长者费了他不少周折,长辈们在感觉到形式严峻之后也都纷纷同意了七公的看法。
那么,具体怎么走出去,又成了村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种争论从○七年二月一直持续到六月。
不能怪冯村人太过小心翼翼,因为这是他们千年后的第一步。庆幸的是,冯村一直有不少优秀的外派人员,这些在外面红尘世界滚打了一番的人,他们的意见,渐渐成了左右大局的意见。
讨论形成几点意见是:
第一,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冯村现有的生活方式,保证愿意过清净无为生活村民不受外界干扰;第二,加大外派子弟学习的数量,要五倍甚至十倍的增加,谨慎地选择学习的地点以及专业;第三,每一个在外弟子要以推广冯村文化为己任,让冯村文化获得世人的尊重与承认,而不被看待是怪物。
…….
冯村人先期考察的地点就是楚天。因为历史上冯村人大多是以楚天为发展根据地的,有着颇深的渊源。
到了楚天,冯国放很自然地想到林晓,于是他就和同族的兄弟冯国青来楚大找林晓了。
林晓听冯国放说完前因后果,兴奋得头皮发麻。
林晓拿笔迅速在纸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大圈,一个小圈,林晓说道:“两位冯哥,你们看,大圈是外面的文化,小圈是冯村文化。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彼此吸收但依然保持各自特色,要么是小的被大的吃掉,要么是处于两种文化剧烈对抗的局面,不外乎这三种情况。”
冯国放、冯国青看着两个圈,点了点头。
林晓说道:“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冯村依然封存,封闭,那么早晚免不了被外面文化吃掉的结果,这其中将发生个人的悲剧,也会发生冯村整体的悲剧。”
冯国放、冯国青神色严峻,他们显然也预知这种命运,特别是冯国放最近一趟在外面的世界走上一遭,感触颇深。
林晓继续说道:“我个人认为,七公的决定,英明无比,主动出击,一个亚文化圈去接触、去碰撞外界的大文化圈,这样就有可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获得一种缓冲,从中吸取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所必须的文化养料,通过这个来反哺自身文化,希望能达到第一种状况,彼此吸收但依然保持特色。”
冯国放点点头,说道:“林晓,你说得正是七公所希望的,我们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晓说道:“你们需要一股力量,一个屏障,这股力量,这个屏障为你们至少挡去由于商业化所带来的冯村的蜕变。”
“哪有这种屏障?”冯国放不禁问道。
林晓微笑到一指自己,说道:“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