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象兵的培训方法
这还只是儒家的礼物,世家和佛门的杀手锏还没有用出来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论价值或者破坏力应该不在五千头战象之下,看来反李贞联盟真的是将李贞恨透了,不将他置于死地誓不罢休。
巴法瓦尔曼同样是感到震撼莫名,李贞究竟是怎么得罪你们了?以至于你们耗费这么大的手笔也要干掉他?
不过相较于这个问题,巴法瓦尔曼内心的另一个问题更加的渴望得到答案,那就是儒家究竟是怎么培养出这么多象兵来的?这可不是个简单是工作啊,不但耗时耗力又耗钱。
毕竟想要搜集五千头大象很简单,这时候的大象可不是后世的保护动物,随随便便找个人家,基本上都能看到大象的踪影,想要购买还搜集到五千头大象还是很简单的。但想要将五千头大象培养成合格的战象,这其中的困难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不过巴法瓦尔曼也知道这是人家的秘密,不可能告诉自己的,所以在旁敲侧击了几次之后,便放弃了刨根问底的打算,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这五千战象。
其实儒家培养战象的方法很简单,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机密,只是南洋人不爱思考,没有总结出经验。但汉人可不像他们那样懒惰,只是在了解了大象的弱点之后,就总结出了一套专业的针对性训练方案。
这大象不是害怕大声音以及突然的动静吗?
那咱们就在大象休息的时候在旁边演奏各种声音,让大象慢慢适应就是了,这有什么困难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象的确有点不适应,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演奏的是舒缓的曲子,对大象来说不但没有惊吓作用,反而有助于大象的休息,渐渐的大象们也就接受了这种声音。
等大象适应后,就可以试探着演奏一些稍微激烈的曲子……
再次适应后,就可以演奏激烈的曲子了,比如《将军令》什么的……
再到后来就可以直接在大象旁边打鼓了,不过大象已经逐渐接受了这种声音,所以并不会出现受惊的情况……
紧接着,就是用炮轰击了,刚开始的时候距离很远,再慢慢的放进距离……
到最后就算直接拿炮在大象耳边放,大象也不会再受惊了……儒家的象兵就这么训练成功了。
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不少失败了的,但从整体来说,成功率比之南洋人纯粹靠运气培养象兵来说,可是高了何止一百倍。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培养方法时间还是太慢了一点,儒家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南洋布局了,但一直到现在也不过培养了不过五千头合格的象兵罢了,现在为了干掉李贞,全都送给了巴法瓦尔曼。
在将象兵交给巴法瓦尔曼的同时,反李贞联盟也将唐军中大炮的情况说给了他听,并且还给他演示了几遍。但是情况和李贞猜的一样,面对反李贞联盟的警告,巴法瓦尔曼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什么大炮之类的只是反李贞联盟的夸大之辞罢了。尤其是反李贞联盟在他面前放了几门大炮之后,虽然大炮的响声的确让巴法瓦尔曼震惊,但等他看到大炮的威力后,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这大炮的威力的确有点大,但波及范围也不过最多一两丈罢了,除非这样的大炮有成千上万门,否则想要威胁到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还远远做不到。唐军有成千上万门大炮吗?当然是有的,但少年军这边的大炮却没有这么多啊——神机营一共也不过才五千人罢了,这五千人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炮手,还有枪兵和掷弹手等等,虽然他们也都接受过大炮的训练,但按照一门大炮需要五个炮手来操纵的话,就算五千人全上也不过才能操纵一千门罢了。
看起来数目挺多,但问题是所有人都去操纵大炮了,那谁来搬运弹药?谁来警戒防卫?……
这些都是需要人的。
实际上神机营中一共也不过三百门大炮罢了,不过这些大炮大部分都是口径一百毫米以上的,甚至还有十来门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炮。
按说以南洋的地形,是不适合使用重炮的,因为南洋多雨,空气潮湿,地面也是泥泞不堪,丛林山脉遍布,根本不利于重炮的行进。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质量是相当惊人的,一般都在五吨之上,这么重的重量放在南洋这种地形,只怕还没走两步就要陷入地里了,五吨重的大炮陷入土中,光靠人力可很难弄出来的,就算弄出来,过不了几步还会陷入土中……这会严重掷拖少年军的行军速度。
事实上李贞在来南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就是考虑到重炮在南洋施展不开威力,干脆就放弃了。这批重炮是李贞委托侯君集带来的,因为到了实际地方,李贞才发现,南洋这里的地形虽然不好,但这里可是有一样相当适合作为拖拽工具的牲口——大象,有了大象,就完全不怕大炮的重量了,大不了将重炮拆开让大象分别运输就是了。
所以在得知这一情况口,李贞便紧急传信大唐,让侯君集顺便给捎来了十五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以及一部分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
如果巴法瓦尔曼在见识到李贞麾下有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的威力的话,说不定……不,是一定会提高警惕的,但现在他却对儒家的警告却视若罔闻,虽然已经注意到大炮的威力了,但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至于原因嘛……
额,主要是因为儒家弄来的大炮太小了,数量也太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唐的军工的监督可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大炮,每一门出厂的时候都有独特的编号,想要私自贩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连报废都要经过多次检验才行,想要大量获得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