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
慕容遐离长城之差一步,饮恨病死关外,随行众人及百姓,无不失声流涕,感怀其忠义,萧珺命人收拾了棺椁,将慕容遐迁入关内厚葬。
过了雁门关,南归大队人马陆续到达朔州,只见前面数匹快马飞奔,迎面而来,为首之人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命使臣。
细看这位使臣,年纪五十多岁,也要快六十的样子,头戴燕尾乌纱帽,身着大红官袍,慈眉善目,鼻正口方,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萧珺的八弟、大唐丞相萧瑀。
只见萧瑀翻身下马,一手提着袍子几步走上前,躬身作揖,说道:“小弟萧瑀,特来恭迎萧娘娘,归国还乡。”
“萧瑀?”坐在车辇上的萧珺顿时眼前一亮,激动的眼神凝视着萧瑀,不住地上下端详,即满怀欣喜,又忍不住热泪迸出。旁边侍女搀扶着萧珺下了车辇,姐弟相见,心生感慨,忍不住老泪纵横,喜极而泣。
自从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萧珺和萧瑀一别数载,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姐弟二人边走边聊,说话间走到一块大青石旁边,姐弟二人相搀而坐,攀谈起来,萧珺问道:“八弟亲来迎接,是当今大唐皇上的拆迁么?”
萧瑀道:“正是,皇上派小弟前来,就是为安置内迁的百姓子民,并迎接娘娘前往长安。”
“哦……”萧珺问道:“此番随我先行的子民有一万余众,后面还有两三万人,要陆续入关,不知皇上欲遣往何处?”
萧瑀双手抱拳:“皇上已有安排,在忻州新设一县安置百姓,新建县城就取名‘定襄’,无论归国的是汉民、还是突厥,只要诚心归附,皇上都责成了户部,划地分田,妥善安置。”
“嗯。”萧珺点了点头,心满意足,又问道:“方才见面,你喊我娘娘,到让老身心惊不已,老身已传懿旨退伍,受不得这称呼了。”
萧瑀笑道:“此乃皇上特许,三姐是先朝正宫皇后;论辈分,又是当今皇上的表婶子,皇上岂能不敬,特传旨尊称萧娘娘,不必担心。”
“唉……”娘娘这称谓,让萧珺思绪万千,回想旧事,与萧瑀也聊起不少家事,姐弟相伴,一路南去,直奔忻州。
到了忻州,忻州的官员早已准备妥当,接收内迁百姓。新设的定襄县就在忻州南面不远,土地肥沃,风气淳朴。丞相萧瑀向随行百姓传下圣旨,百姓喜得迁居此地,自此定襄县由塞北迁至忻州。真可谓:
远离故土感伤怀,重回家园洗尘埃。
狐守丘兮丘由在,鸟返乡兮穿云来。
萧珺在忻州住了几日,随行的百姓先后分地分田,各自有了安排,看着久居塞北的百姓能回故乡安居乐业,形成了新的定襄县,这令萧珺十分欣慰,对大唐皇帝也十分钦佩。
百姓喜庆之余,众人见定襄县外车辇马队,又是满载行囊,整装待发。新安置的百姓纷纷出门,夹道围观。
萧珺的车辇又匆匆上路,赶赴南行,这些曾经的后隋百姓感激萧娘娘多年来厚待之恩,纷纷跪倒,夹道拜别,沿途之上送别之声,长流不惜。
这时,皇甫无逸催马来至近前,隔着车窗说道:“禀告萧娘娘,百姓思念娘娘恩德,万民争相送伞。万民伞礼遇不轻,敢问萧娘娘,是否下辇回谢。”
萧珺从窗中望去,众多百姓成群结队,跟到路边,撑伞相赠。萧珺对皇甫无逸说道:“我率领百姓内迁,本是替先皇杨广赎罪,丝毫不欺百姓,如今赠伞相送,实不敢受此礼节。”
皇甫无逸:“不受?”
萧珺一摆手:“老身受不起呀……”
皇甫无逸只得沿途抱拳答谢,丝毫不肯接受百姓相赠的万民伞,大队车马就此匆匆乘辇离去。这才是:
身处异域别中原,隋主退位弃前嫌。
万里长城何曾喜?烽火高台无狼烟。
昨梦怨声别故土,今见子民归乡田。
千里长歌雁南行,草原再无定襄县。
大队人马过了潼关,沿途百姓安居乐业,交易买卖人来人往,再无兵荒马乱,呈现盛世安宁,萧珺与萧瑀同乘一辆辇车,萧瑀指指讲讲,让久离关中的萧珺尽收眼底,思绪蓬生。看着大唐重兴,萧珺问道:“大唐江山取自大隋,此番回到长安,皇上不会有什么忌讳吧?”
“尽可放心,皇上视娘娘为表婶,又有海纳百川之心怀,不必忧虑。”萧瑀道。
萧珺又问:“听说唐主麾下,有不少前朝降臣,不知是否会有积怨?”
“前朝的旧臣无不思念娘娘,尽可宽心。”话说到此,萧瑀顿时又想起什么,说道:“小弟到有一事,不知当不当问?”
“你我至亲,但讲无妨。”萧珺道。
萧瑀问道:“皇上迎接娘娘之事,满朝文武皆无怨言,唯有裴虔通极力反对,莫非娘娘与裴虔通有何过节?”
“裴虔通?”萧珺听得此名耳熟,思量少时,萧珺猛然问道:“裴虔通还活着?”
“呃……活着,活着好好的呐。”
萧皇后目生仇恨,两眼放光,让多少有些萧瑀不寒而栗。,看着姐姐惊异的神情,萧瑀问道:“自从江都兵变,裴虔通忍辱负重,屈身叛军,后来几经辗转,归顺大唐,追随当今皇上,忠贞无二。”
“哼!哼哼……”萧琤两声冷笑,令人惊悚:“狼心狗肺的东西,也能有忠贞无二的时候?”
萧瑀问道:“娘娘如此不愿理喻裴虔通,莫非其中有何隐情?”
萧珺追忆往事,脸色沉苦,回想着说道:“想当年先皇帝杨广,遭兵变遇害,兵变主谋之一便是裴虔通。”
“啊?”萧瑀一惊:“竟有此事?”
“是啊,参与江都兵变的那些骁果营叛军,在聊城之战已经被窦建德斩尽杀绝,万没想到裴虔通竟能苟活至今,还身居要职,扶保在朝纲。”
“此事,小弟必将呈奏当今皇上。”
萧珺点了点头,便把当年江都宫变,隋炀帝及皇亲宗室被叛军杀害,宇文化及祸乱后宫的诸多旧事一一叙说。回想往事,能促成江都兵变,放任骁果营入行宫,这裴虔通、元礼等内宫侍卫造反,有着莫大关系。萧珺说到伤心之处,刺心如恨;苦难之时,泪眼如伤。萧瑀也长吁短叹,愕然难安。
大队人马匆匆前行,姐弟二人虽说随走,眼看长安已在眼前。如今的长安,便是当年的大兴,高大的城墙,漆红得城门,让萧珺眼前浮现出无限往事。萧珺一生只有两次是带着感慨来这座古都。一次是十六岁时,嫁给大隋皇室来到这里,第二次便是花甲之年,亡国数载再次回到西京。
只闻数声炮响,城门大开。金甲武士,仪仗骑兵,列队出城,文臣武将陆续出迎,分列城门两侧。
皇驾从悠黑的城门洞出来,黄罗伞盖之下,只见一人头戴燕尾乌纱,上面嵌着宝玉,二目矍铄,鼻正口方,八字美髯,身着滚龙黄袍,乘骑白马,身披杏黄斗篷,当中而来,此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率领百官出城相迎,归朝众人纷纷跪倒叩拜,萧瑀先下了车辇,又扶着萧珺下来。一起走到近前的李世民,萧珺缓缓下跪:“老身萧珺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一看萧珺两鬓斑白,眼袋深陷,虽有美人遗容,也是风烛残年,人生变迁令人感慨。萧珺膝盖尚未落地,李世民赶忙双手扶起萧珺:“萧娘娘快快免礼,远途辛劳,朕特来恭迎。”
看着李世民华年英姿,萧珺赞道:“皇上真乃世之英主,古今无二,今逢圣主,天下百姓幸甚。”拜见之后,萧珺又命杨政道、萧嗣业上前拜见,随后是康苏密等归顺官员。萧珺归朝,一团和气。
李世民传旨,将长安城兴道里一处大宅院赐予萧珺,安享晚年;杨政道封为散骑常侍员外郎,入朝为官;其余众人也各有封赏。皇帝对隋室宗亲各有封赏,丞相萧瑀对李世民是千恩万谢,李世民道:“萧娘娘归国不易,传朕口谕,命前隋的旧臣遗老,陪同游览一番。”
“谢皇上隆恩。”萧瑀道:“臣还有一事,不敢冒言。”
“朕恕你无罪,尽管讲来。”
萧瑀作揖道:“今日百官相迎,独不见裴虔通,不知为何?”
“裴虔通已请旨调任,昨日就离京了。”李世民道。
萧瑀道:“微臣陪萧娘娘归朝,刚刚得知,裴虔通乃是当年参与江都宫变的始作俑者,貌似忠良之相,实为弑君之贼。”
“哦?”李世民心中一惊,感叹道:“听闻宇文化及叛军无恶不作,没想到裴虔通也是罪大恶极之辈,难怪裴虔通不愿萧氏归朝。”
萧瑀道:“是啊,不仅弑君谋逆,而且当年骁果营沿途作恶,裴虔通必有干系,臣请旨问罪裴虔通。”李世民不由得怒上心头,传下旨意,命皇甫无逸为讨捕使,缉拿裴虔通,回京问罪。这才是:
江都宫变隋祚终,委身唐廷保虚荣。
萧后老来忆旧事,终见问罪裴虔通。
欲知裴虔通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