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科举考试的一年。准确来说, 今年又是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一年,毕竟童试每年都考。
赵旸回到朝堂后, 第一件事就忙着主持会试和接下来的殿试。
新科举考试一开始很难, 但是这些年,学子们已经习惯了新科举考试的难度。不过,话说回来, 自从新科举考试开始后,淘汰了不少学子, 为官的人数减少了很多。
得知会试和殿试会试太子殿下主持,学子们非常激动。
自从赵旸带兵收复了西夏和辽国后, 学子们对赵旸非常崇拜。准确来说,他们已经把赵旸当做偶像崇拜。
不止学子们, 就是将士们也把赵旸当做大英雄崇拜。
武将们崇拜赵旸很正常, 毕竟赵旸带兵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赵旸一边忙着主持科举考试, 一边等苏轼、苏辙、沈括他们回来。
这些年来, 苏轼他们三个人一直在外地。苏轼之前在杭州, 前几年又去了苏州。苏辙一直留在北境,而沈括一直在游历。不过,三年前,他的父亲病逝,他回老家守孝,今年九月份就能出孝,届时就会回到汴京城。
前几年,沈括在游历的时候, 丰富了他的眼界和知识, 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成功地发明出隙积术、会圆术。他还发现了磁偏角, 改进了浑仪。(关于沈括的成就来自度娘)
赵旸回到汴京城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沈括, 让他出孝后回到汴京城任职。赵旸一直嫌弃司天监做事不太靠谱,他决定让沈括回来好好地整一整司天监。
沈括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历,如今太子殿下需要他,他当然会义不容辞回来效劳。
赵旸也写信给了苏轼和苏辙,让他们先回汴京城聚一聚,然后再派他们去别的地方。
苏轼和苏辙他们并不想留在汴京城,他们想继续去外地任职,尤其想去曾经的西夏和辽国的地方。
赵旸见他们想去,自然不会反对。再说,以前西夏和辽国的地方是需要好好管理,派苏轼和苏辙他们去,他心里也放心。
至于曹许和王胖胖他们,暂时不会回到汴京城,最起码这两三年来不会回来,因为他们要忙着为攻打蒙古和金国做准备。
再说一件事情,狄青一直追击辽国王室的人。前段时日,狄青成功剿灭辽国王室的几位王子。至于辽王,据说在逃亡的过程中病逝了。
没有了辽王,剩下的辽国王室的人犹如一盘散沙。这些人逃到漠北以外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回来。
赵旸让狄青不要再追击辽国王室的“残花败柳”,让他去和曹许他们会和,然后好好地整顿一下军队,为接下来的作战做准备。
趁金国还不像几十年后那么强大,得赶快解决他们,让他们乖乖臣服大宋。至于蒙古,消灭他们是不可能的,让他们臣服大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绝大数蒙古人应该不愿意臣服大宋。
关于蒙古,赵旸想到一个很好的计策。说实话,这个计策借鉴了明朝永乐大帝的手段,就是分裂蒙古,让他们互相残杀,绝不能让后面的铁|木真统一蒙古所有部落。
其实,这个时候,蒙古所有部落还没有统一。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很好,有的很不好。赵旸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部落恨死对方,绝不会和其他部落合并。
之前派去蒙古的人,过段时间就能派上用场。
等攻下金国后,就先攻打弱小的蒙古部落。在攻打的时候,再趁机加深蒙古各个部落之间的仇恨。
自从赵旸回到朝堂上后,宋仁宗虽然每天还是上朝,但是政事基本上就交给赵旸处理了。
虽然好几年没有回到朝堂上,但是他处理朝政的事情还是非常娴熟,大臣们想要忽悠他是忽悠不了的。
今年会试的难度没有让学子们失望,和往年一样难。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了新科举考试的难度,再难也不奇怪。
对了,今年也考了武举。
武举考试,也要考四书五经,还要考兵法。当然,体能肯定要考。
考中武举的武士们,将会直接分到军营里。没考中的人,可以去报考军校。
在赵旸休养期间,大宋的第一所军校已经建设好了。在前段时间,已经招生了,不少人报考军校。当然,大多数都是将士们的子弟,少数是普通老百姓。
坤宁宫里。
苗贵妃、陈昭容、折筠她们正在和曹皇后说话。
赵宗实谋反那件事后,曹皇后和苗贵妃她们彻底接受了她。
撇开赵宗实造反不说,陈昭容进宫后,并没有做过不好的事情,也没有做过失礼的事情,对曹皇后和苗贵妃一向都敬重。
赵宗实谋反那件事情后,曹皇后和苗贵妃见陈昭容是好的,当然不会再防备她。
曹皇后抱着孙子,一边为孙子吃点心,一边和折筠她们聊天。
赵玦还没有到正式启蒙的年纪,赵旸并不打算让欧阳修他们现在就教导赵玦。
在赵玦正式启蒙之前,就让他跟着空净大师学习。
“嬢嬢,如今牡丹开的正艳,不如举办一场赏花宴,邀请命妇们进宫赏花,热闹下,怎么样?”
曹皇后正有此意,点点头说:“好,我好久没有见到福康和她的孩子,还有滔滔他们。”
提到福康公主,苗贵妃的面上不由露出埋怨的神色来。
“自从成婚后,福康就越来越野,天天跟驸马去外地游玩。”
福康公主成婚后,终于离开了皇宫,可以光明正大地四处游玩,她当然不会老老实实待在公主府里。
成亲一个月后,她就和姚家三儿子去外地游玩,直到怀有身孕才回到汴京城。
等孩子满一岁后,他们小夫妻俩就再也忍不住,再次跑出去游玩。他们出去玩,还不带着孩子,这一玩八、九个月才回来。如果不是家里人催得紧,只怕他们还不会回来。
这几年,他们的孩子大了,他们夫妻俩就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这两年来,他们一家人就住在江南。福康公主还在江南生下一个女儿。
就在两个月前,福康公主他们一家人才从江南回来。
他们回到汴京城后,就进宫见了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但是,就是在前段时日,福康公主和她的两个孩子都病了。前几日才好,所以一直没有进宫。
“福康他们出去玩不是坏事。”曹皇后非常羡慕福康公主,“你看她这些年过得不是很快乐,很幸福吗?”
陈昭容在一旁说道:“福康公主脸上的幸福,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驸马把她惯坏了。”苗贵妃见女儿这些年过得幸福,她心里也高兴,但是女儿每次出去游玩,好长时间不回来,她见不到,心里很是挂念。苗贵妃就福康公主一个女儿,自然想天天能见到她。“她之前说想把燕云十六州都走一遍,看看燕云十六州有什么样的风景,有什么样的美食,娘娘你说他们是不是太野了。”
“旸旸把燕云十六州收了回来,福康想要去看看很正常。”曹皇后笑道,“说实话,我也想去看看。”
陈昭容附和道:“我以前看书就觉得燕云十六州都是好地方,也一直想要去看看,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机会去看,如今公主有机会去看是好事。”
曹皇后笑着说:“就让她带我们去看看。”
“听说雁北地区的风景非常好,对了,那边的羊很多,听说羊肉很好吃。”
苗贵妃听到陈昭容这么说,故意笑话她道:“没想到你也是个好吃的啊。”
陈昭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小时候就爱吃。”
“旸旸说了,过段时间就会有很多羊送到汴京城,到时候我们就能敞开胃口吃羊肉。”曹皇后说道。
“我们女人就该多吃羊肉。”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给宋仁宗和赵旸行礼的声音。
曹皇后她们连忙站起身,走到门口去迎驾。
“见过官家。”
“都起来吧。”
赵旸向曹皇后她们行了礼,随后牵着折筠的手坐了下来。
宋仁宗怀里抱着孙子,见曹皇后她们满脸笑容,就好奇地问道:“你们在说什么,这么高兴?”
“说羊肉。”曹皇后言道,“陈昭容想吃雁北地区的羊肉。”
“我听说燕云十六州那边有很多羊,而且很好吃,所以就想尝尝。”
“那边的羊是很多,而且是很好吃。”宋仁宗轻笑道,“那边的羊还很会长毛,它们的毛能用来做衣服。”
“用养毛做衣服肯定暖和。”
苗贵妃望向赵旸:“殿下,你肯定吃过那边的羊肉了吧,是不是像陈昭容说的那样好吃?”
“嗯,非常好吃,比汴京城的羊肉好吃多了。”
接下来,赵旸简单地跟曹皇后她们说了说燕云十六州的美景和美食,听得曹皇后她们面露向往。
跟曹皇后她们说了一会儿话,赵旸就带着他的太子妃和儿子回东宫了。
回到东宫,赵旸就去忙着处理劄子。
折筠就教儿子读书识字。
赵玦完美地继承了他爹爹和他娘亲的智商,非常聪明,过目不忘。
读了一会儿书,赵玦就去找他爹爹玩。
赵旸放下手中的劄子,抱着儿子去院子里玩。不管有多忙,他都会抽空陪儿子玩。
折筠站长一旁,微笑地看着丈夫和儿子玩躲猫猫。
她现在非常幸福,真的非常幸福。
上有疼爱她的公公婆婆,下有宠爱她的丈夫,还有聪明可爱的儿子。
看着把儿子举起来的丈夫,折筠眼中一片温柔。
她何其幸运遇到殿下。
殿下不仅容貌出色,能力还非常卓越。不仅如此,殿下还用情专一。
很多年前,殿下曾经对她说过,他这一生只会有她一个妻子,他做到了。
前段时间,官家和皇后娘娘要给殿下纳侧妃,但是被殿下拒绝了。
殿下再次郑重地告诉她,他这一生只会有她一个妻子,绝不会再有其他人,让她不要为这事烦心,他会处理好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