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和之前童试的流程不一样, 当然考试的内容还是一样,不过难度肯定天差地别。用十分来形容难度的话,童试的三场考试加起来的难度只有四分, 那么乡试的难度就有七分。一下子跨三个维度,难度可想而知。

童试的三场考试不是考一场就是考两场,而且当天考完就能回家,但是乡试不是的。乡试虽然只考三场,但是要在考场待六天,并且这六天是不能出考场回家的。

乡试从四月十二开始。十二考第一场, 十五考第二场, 十八考第三场。

第一场考试,主要考四书和诗词歌赋,还有经义。在这其中, 经义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场考试, 主要考五经和策论。

第三场考试,主要考时下事实和策论, 还有算术。

在考乡试过程中,学子们都必须待在自己的考房里。考房非常狭小, 估计只有一平米。学子们吃喝都要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当然也要住在里面。

学子们要自己带被子。当然不能带床,他们只能睡在自己的考房的地上。

考场会给学子们发放盆和热水等一些必需品, 还有中饭和晚饭。

明清时期考乡试,学子们可都是要自己带吃的。赵旸觉得学子们考试已经够难了,如果在不提供伙食和热水,学子们很有可能会生病。

上厕所也是个问题。明清时期考乡试和会试, 上厕所都是在自己的考房里进行。考场会提供一个粪桶给学子。

六天不可能不小便, 更不可能不大便, 可想而知考房里的气味有多难闻。赵旸觉得明清时期考生们考乡试或者会试的,没病死,也会被熏死。

赵旸特意下旨在贡院里修建了厕所,学子们如果想方便,可以出自己的考房去上厕所。当然为了防止作弊,学子们上厕所的时候,会有两个侍卫盯着,看着。

考场里,十二个时辰都会提供热水,学子们需要的话,可以直接向考场的主考官申请。

如果有的学子带的被褥薄或者破,不够暖和。主考官可以提供被褥给他们。

总之,考乡试要人性化一点,让学子们没有后顾之忧地考试。

经过严苛的搜查后,王胖胖带着他的行囊找到他的考房。

考房虽然很小,但是很干净。他把包袱里的笔、墨、砚拿出来,摆放在不大的桌子上。接着,再把被褥和枕头拿出来,整齐地铺在地上。再接着,把茶壶和茶杯拿出来摆放好。

学子们是不能带吃的,担心他们会在吃的东西里藏纸条。再说,考场会提供饭食,他们没必要带。

没一会儿,学子们就陆陆续续地到齐了。

等到辰时四刻,乡试准时开考。

主考官带着侍卫们走了进来,然后当众拿出考卷,让考生们见证考卷都是密封的,没有被拆开。

等考生们见证后,主考官才会拆开密封袋,把考卷拿出来。然后,再让侍卫们一一发放给学子们。

学子们拿到考卷后,就能答题。如果学子们想要热水,可以举手示意。

之前学子们站在贡院的院子里接受搜查,一个个冻的全身僵冷。

四月中旬的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尤其是早上。

主考官非常细心,不等考生们举手申请,就让侍卫们先给学子们发放热水。

王胖胖没有急着答题,而是等侍卫给他发放热水。

在他考乡试前,赵旸送给王胖胖一罐今年的雨前龙井。王胖胖分了一些给他爹爹,剩下的全部带到考房里。

很快,就轮到王胖胖。

王胖胖要了一小壶热水泡茶。顿时,雨前龙井的香味扑鼻而来,沁入心脾。

跟在赵旸身边,王胖胖的茶道进步了不少。

呷了几口热茶,王胖胖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全身上下都舒坦了。

悠悠闲闲地喝了几口茶后,他这才开始答卷。大致地扫了一眼考卷,他发现乡试果然比童试难多了。不过,乡试的难度没有超过他的想象。

王胖胖在考乡试之前,晏殊他们几位先生给他出了考题,而且非常难。乡试的考题跟晏殊他们出的题相比,就显得简单多了。

今年科举考试的考题不是晏殊他们出的。晏殊他们几个之前一直再出考题,但是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出。

乡试、会试、殿试的考题,有一半是赵旸出的。其他的考题都是翰林院的人出的。

赵旸出的题目自然难,而且灵活性非常大。考生们要是不能好好理解题目,就会调入陷阱,答题的时候就会偏题。

王胖胖看到经义题目,在心里把赵旸吐槽了一番。殿下真的喜欢在题目上设置陷阱,真的太坏了。

三天考一场考试,时间对王胖胖来说是完全足够的。对于其他人来说,时间恐怕还是有些不够。

考房里,王胖胖和其他学子正在认真的考试。而,这时下了早朝,赵旸准备来贡院看看。

他没有回东宫换下朝服,直接穿着朱红色的朝服来到贡院。

主考官们见太子殿下来了,自然是忙着迎驾。

赵旸让主考官们不用管他,好好地去巡查监考。他没有急着去王胖胖的考场,而是先去其他考场。

考场里非常安静,只有学子们写字的声音。

学子们都低着头,专注地答题。对巡查的主考官并没有在意。

赵旸脚步很轻地走在考场里,认认真真地巡视了一番。他并没有在哪个学子面前停下来,看学子答题。他怕他要是站在学子的考房前,会吓到正在答题的学子。

一个学子答题答的有些累了,抬头活动了下脖子,忽然看到一个身穿朱红色衣服的少年在他们考场里。他先是疑惑了下,心想这是哪家的孩子,怎么跑到乡试的考场来,难道是某个主考官的儿子?

不对啊,就算是主考官的儿子也不能随随便便进入乡试的考场啊。那他是谁……忽然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该不会是太子殿下吧?

赵旸注意到有人在看他,就循着视线望了过去。见一个学子目瞪口呆地望着他,猜到他应该知道他的身份,对他微微地笑了笑。

他这一笑,把那个学子笑的满脸通红。

赵旸怕他再待下去,那个学子就没心考试。转了一圈考场,他就离开了,前往下一个考场。

刚刚被赵旸注意到的学子,心情非常激动。

刚刚那个人真的是太子殿下吗?

他真的见到太子殿下了?

对了,刚刚太子殿下对他笑了?

主考官见这个学子红着脸,一副傻笑的模样,板着脸对他说道:“好好考试。”

学子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答题。但是,一时半会儿,他是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的。他的脑子里一直回放刚刚和太子殿下四目相对的场景。

赵旸去下一个考场的时候,被不少学子认出来。他们忍不住惊呼了出来,考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赵旸无奈,只好严肃着一张脸让学子们好好考试,并且表示非常期待他们能考中。

听到太子殿下这么说,学子们当然非常受鼓舞,一个个登时像打了鸡血一样。

赵旸又去了几个考场,又被发现,只好又发表一番讲话,鼓励学子们好好考试。

他最后才去王胖胖的考场。

王胖胖第一个发现赵旸的。见赵旸出现在考场,他惊得瞪圆了双眼。

看到王胖胖这副吃惊的模样,赵旸忍不住笑了出来。

王胖胖张嘴无声地问赵旸,他怎么来了。

赵旸对他挑了挑眉,张嘴无声地说他是总考官,当然要来巡视监考。

王胖胖才不相信赵旸这番冠冕堂皇的话,他觉得殿下是故意来考场逗他的。

赵旸从王胖胖身上收回目光,脸色瞬间变得非常严肃,认认真真地巡查。

王胖胖看到赵旸这副模样,非常大逆不道地送给他一个白眼。

很快就有其他学子发现了赵旸,惊得直接叫了出来:“太子殿下?!”

他这一叫,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全场的学子们立马全部都站了起来,向赵旸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赵旸连忙摆手示意:“赶快坐下。”

“谢太子殿下。”学子们乖巧地坐了回去,但是他们的心情非常激**。

“我是来巡视监考的,没想到打扰到你们。”

学子们忙说:“不打扰,一点都不打扰。”

既然被发现,那肯定要说一番话激励学子们。

“你们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之材,我希望你们能好好地考乡试。”赵旸笑着说,“我希望不要因为我的到来影响到你们考试。”

这是在考乡试,赵旸也不好发表长篇大论,简单地说两句就行了。

对学子们来说,能听到太子殿下的两句话,已经是天大的荣幸。

学子们被赵旸的话深深地激励到了。他们此刻充满了干劲,又热血沸腾。

赵旸临走前,对王胖胖眨了眨眼。

王胖胖回给他一个挑眉。

赵旸离开王胖胖所在的考场后,就直接离开了贡院。他要是再待下去,也会影响到主考官。

因为太子殿下的到来,每个考场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变得非常热血。主考官们和侍卫们都感受到学子们激动不已的心情,以及他们满满的斗志。

曹许在贡院门口等赵旸,见他出来,忙走上前去。

“殿下,你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被学子们发现了,再待下去会影响到他们考试。”

曹许想想觉得也是,“胖胖怎么样?”

“他挺惬意的,把我送给他的雨前龙井带到考场。”

“啊?”曹许一脸惊讶,“这小子是去考试的,还是去品茶啊。”

“他这么轻松也好。”赵旸上了马,牵着马慢慢地走了起来,“乡试对他来说应该不难,说不定他真的能考中解元。”从雁北买了不少马回来后,赵旸出门就不坐牛车,改骑马了。不过,目前来说,马还是比牛珍贵,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骑马。

“那就好。”曹许问道,“殿下,我们接下来去哪里,直接回宫吗?”

“先不回宫,去太阳学堂看看。”

“是。”

见太阳学堂和救济院都没有问题,赵旸心里就放心了。

赵旸跟柳七聊了一会儿。

这几年,柳七一直在太阳学堂教书。他原本身子不好,但是这几年身子忽然变好了很多,整个人也很有精神。

柳七跟赵旸说他是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他想要教更多的孩子读书识字,所以他要活的久一点。

到现在,柳七还不知道赵旸的真实身份。不过,他的性子,对赵旸的真实身份不感兴趣。对他来说,只要赵旸继续开办太阳学堂就好,其他的不重要。

他之前以为太阳学堂办不了几年,没想到太阳学堂在这三年里,学生越来越多。

太阳学堂附近的孩子们都来读书了,而且都会识字,还会算术。

今年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有些学生直接去了店铺做学徒。他们会识字,又会算术,在店铺里学一段时间就能上手赚钱。

如果有学生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太阳学堂的先生们会推荐他们去别处读书。

太阳学堂只让学子们读三年书,并不教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今年从太阳学堂毕业的一些学生,一大半去店铺做学徒,一小半被推荐去其他的私塾继续读书。

不管是店铺学徒,还是继续去私塾读书的学生,他们会经常回来,跟先生们说说他们的近况。

太阳学堂的师生们跟一家人一样,非常的亲密。

这是赵旸最乐意看到的情景。虽然太阳学堂只能让学子们免费读三年的书,但是这三年足够让学子们认识不少字,学会一点算术。

赵旸一直在想一件事情。有些学子想要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家里没钱,没法继续读书学习。他在想要不要搞助学贷款,可以让学子们向衙门贷款读书。等到学子们以后考中,入了仕途再还钱。

等回到福宁宫,跟爹爹商议下这件事情,看看可不可行。如果可行,这对学子们来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