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夜晚,赵昕的内心却是一片火热,对于未知的渴望与好奇促使着他打开一本后草草看过大概,而后便翻下一本。

这些内容确实是很重要,但是对于赵昕而言,目前只需要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行了,在脑海中留个印象。

赵祯既然将这些抄本送给他,日后便是他的,等到需要用到时再去翻找不迟,内容之驳杂,想要一口气看完也是不现实的。

李沆,王旦,王曾,赵安仁,马良,晁迥,鲁宗道,宋绶,陈尧佐,王随,张士逊,王拱辰,刘平,章得象……

这一个个名字,哪怕不是两府执政,也是御史大夫,六部高官,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权势滔天,后世在《宋史》里赵昕每一个名字都见过。

他们,不是与吕夷简有着姻亲关系的,就是有着科场关系,再不然,也属于同流(有因利而交,有因义而交,最终都归于利)。

范仲淹也是一样,其主要团体有杜衍、苏舜钦、蔡襄、欧阳修、孙涌、余靖、石介、孙复、胡缓、李靓等。

里面详细记载了官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开始的联系起于何时,通过何事关系得以加强,之间有无过节之类。

一些事情恐怕当事人自己都忘了,但是在这里却清清楚楚,一件一件地记载下来的内容详细地好像他们的肚子里面的蛔虫一样。

赵昕单单是看着,就觉得胆战心惊,一方面震惊与吕夷简势力的强大,基本上和每一个宰辅都有着不弱的关系,难怪后世学者以吕夷简集团指代他们。

此外赵昕更加震惊于皇权之强势,竟然至于这等地步。不过若无这等强大的皇权,又怎能控制住吕夷简这等权臣。

吕夷简这等人物,放在而今的欧洲,就是割据一方的豪雄,也只有在中华大地才盘着像一条蛇一样。当然,尽管是蛇,也长出了獠牙,分泌着毒液,不断侵蚀着皇权。

一旦皇权衰弱,赵昕毫不怀疑,吕夷简后人会行王莽故事。即便是当不了王莽,和魏晋士族那样把持门路,阻塞仕途,也是大概率。

赵祯究竟是怎样搜集到这些情报的?一些姻亲,科举同年关系有心去查,不难获得,可是几人在私宅交谈的内容,赵祯又是如何得知的。

难不成在每个大臣的府上都有皇城司的探子吗?这和后来的锦衣卫东厂又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赵昕可不敢问,毕竟实在是太过于敏感。

赵祯坐在一边,见赵昕不断地翻书,不断地看书,畅游在未知的海洋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于忘记他这个老爹,心中生出几分满意之情来。

想当年赵祯自己初次接触类似的内容时,表情和赵昕也是一模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见识过这些臣子势力之庞大,赵祯才会变得猜疑多忌,一个个嘴上说着忠君报国,私底下全部都在结党营私。

到了这一步,才可以说自己已经接触到了政治的深层。政治,没有这么多温文尔雅,所有人都很现实,容不得半点天真。

将赵祯带来的这些抄本翻了三分之一的样子,赵昕不再继续翻下去,跪坐在赵祯身前,直起身体,朝赵祯深深一拜:“多谢父皇所赐!”

其实赵昕自然是想要接着看下去的,只是自己的精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继续看下去。其次,也是明白赵祯将这些抄本带来,定然是有所交代的,总不可能真的将赵祯这个便宜老爹撂在一边不管不顾吧。

赵祯轻轻嗯了一声,道:“将这些交给你,是因为你今日就邸,日后与朝臣相交的机会自然变多,听到的声音也随之变多。如何从不同的人口中,听见正确的声音,是你必须学会的。”

“而你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听出他们有目的的话语,不少人嘴上说着为国举才,私底下却干着蝇营狗苟的事情,你注意不要被蒙蔽了。”

“这些都是谗言,一概不听便是!”赵昕回答道。

赵祯笑了,不过是冷笑,“哼,谗言!你要明白,你听见的东西,不管是从后宫嫔妃们口中,还是从宦官口中,亦或是那些个大臣口中。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声音,都是别人希望你听见的。”

“为什么?像当年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吗?”赵昕好像听明白了一些,又好像没有听明白。

赵祯摸了摸赵昕的头,道:“因为有些事情只有皇帝有这个权力去做,臣子去做便是僭越。他们要做的,是借用皇帝的权力来实现他们私人的欲望。”

赵昕没有回答,赵祯便继续道。“你觉得他们希望你听见的声音,是说他们好话的,还是说他们坏话的?”

“那肯定是说他们好话的!”赵昕下意识地回答道。

“不一定,可没有这么简单,你可听说过以退为进四字。”

赵昕嘴张着,呆在原地,这都啥呀。

赵祯被赵昕逗笑了,道:“王翦伐楚,上书求良田美宅,有其事乎?”

赵昕点了点头。

“汉初,刘邦以萧何为相国秉政,御驾亲征英布,军归,百姓沿路上书,言相国贱买民田宅数千万,有其事乎?”

赵昕不再点头,但是却已经明白了赵祯所言的意思。

楚地方千里,王翦伐楚,甲兵六十万。秦始皇以一国之兵授之,定然心中不放心,是以王翦几次上书请求良田,同时大臣跟风弹劾,是为了缓解秦始皇心中的猜忌之心。

至于萧何的情况,也是一样,贱买百姓良田前不久,萧何刚刚设计杀了韩信。

同样是汉初功臣的他,在狡兔死,走狗烹的环境下,身负重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进无可进,如何缓解刘邦的猜忌之心就是他必须要思索的问题。

强买百姓田地,自己名声自然差了,即便是发动叛乱百姓也不愿跟从,换而言之,威胁变小了。

这两个例子都是让君王听见自己的坏话,却也符合以退为进的策略。

人性千年不变,将故事移到宋朝,不少人说宋朝臣子奢靡无度,特别是武将爱钱,而皇帝往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轻发落。

他们是真的喜爱奢华吗?皇帝是真的市恩无度吗?

用同样的逻辑解释,有没有发现自己发现一扇新的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