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大同会战6

“啪。”中川犹太再次的开枪射击,不过很可惜,子弹并没有击中他所瞄准的中国士兵,中国士兵趁机迅速的左右奔跑了起来。、

中川犹太迅速的拉动枪栓,想要再次的射击,但是远处的一串子弹,却打在了阵地上面,让中川犹太不得不低头,躲避射击过来的子弹。

轻机枪仍然在射击,子弹打在阵地上面,激起一层层的尘土。

中川犹太的脸上露出了冷笑,从子弹的连续射击,他已经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名新兵,根本就不会使用轻机枪。

“射击。”中川犹太看了看一旁的部下,急忙的下达了命令。

部下点了点头,端着步枪,悄悄的露出了脑袋。

子弹一直打在中川犹太所在的位置,可是出乎意外的是,这名部下刚刚露出脑袋,一颗子弹就击中了他的钢盔,日本兵倒在了地上,钢盔也被鲜血染红了。

中川犹太有些疑惑,按照子弹的射击规律,这名轻机枪的射手,绝对是一名新兵,怎么可能会击中自己的部下呢。

不过此刻的中川犹太也不敢露头了,生怕自己会成为另外一具尸体。

新兵兴奋的把打空的弹夹扔到了一旁,换上了新的弹夹。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打死一个日本兵了,但是轻机枪的连续射击,让他十分的兴奋。

远处的班长已经慢慢的靠近了火力点。新兵再次把轻机枪对准了日军的阵地。

“轰”的一声。一颗微型榴弹从日军阵地发射了出来,微型榴弹落在了新兵的身旁,新兵倒在了血泊之中,轻机枪也被微型榴弹击毁了。

日军的掷弹筒手,很轻松的解决了轻机枪的威胁。

中川犹太换了一个地方,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到远处的轻机枪在也没有任何动静,中川犹太再次把步枪对准了班长。

就在中川犹太想要扣动扳机的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脖子,中川犹太捂着自己的脖子。倒在了战壕里面。

远处的张二顺,全身颤抖着,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开枪,但是却是他第一次开枪杀人。原本他瞄准的是额头,没有想到子弹竟然打到了脖子上面。

这是张二顺的幸运,日军的反击开始了,张二顺滚着自己的身体,躲避到了一旁。

班长回头看了看,看到了张二顺,看到了自己的其它二名部下,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挥挥手,示意他们迅速的退下。

看到新兵能够成长起来。班长已经没有任何的牵挂了。

抗战,是很多人嘴上的口号。

在全面抗战没有发起的时候,班长见过很多人,他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抗日。但是真正的抗战来临了,这些人又在做什么。

党军的抗战很干脆,没有任何的口号,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另外一种抗战,死。死在战场上面,死在御敌的阵地上面。

班长拉响了手榴弹,扑在了隐蔽火力点上面。

临死的时候,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家里的老娘,似乎看到了未来的胜利。

三名新兵看着班长牺牲。眼含热泪,虽然相处的时间不久。但是老兵们对于新兵的照顾,是他们能够体会到的。

在作战的时候,老兵们和军官们冲在前面,让新兵们留在后面。

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兵们总是能够安慰他们。

手把手的教他们打枪,耐心的告诉他们在战场上面注意的事情。

“如果我们死了,你们必须要成长起来。党军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兵,你们成长到老兵的时候,也一定要教好新兵。”

这是班长在他们到来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和新兵们说的一句话。

他们,早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果。

战死在沙场,是他们的命运。

大同镇,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

前线的作战是惨烈的,每一刻都会有人死去。

大同镇作为日军攻击的重点,已经遭遇了数次日机的轰炸。

最危险的一次,孙兴华被砖头和木头压在了下面,如果不是警卫营的部队,孙兴华这条小命恐怕就要丢失了。

蒋校长的电文已经发到了这里,孙兴华却是沉默不语。

叶正清不再身旁,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几个参谋知道孙兴华心情不好,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够在一旁忙碌。

“军座,刘湘主席电文,二十二集团军马上就要赶到西安火车站了,他希望军座能够照顾一下这些川军,能够补充他们一些武器弹药。”一名上校参谋把电文拿到了孙兴华面前,看着孙兴华说。

孙兴华点了点头,把电文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看。

电文看到了一半,孙兴华无奈的放下了电文。

川军是什么样的部队,整个部队根本就没有几门火炮,部队装备的是落后的破枪,整个国民政府,恐怕都无法给他们补充弹药。

虽然蒋校长答应给他们补充弹药,但是实际的情况,孙兴华是了解的。举国抗战,各个部队损失惨重,这批川军部队,根本就不会有人照顾,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以落后的武器,去和装备精良的日军去作战,这不是在作战,而是在送死。

“你马上联系梁浩,让他暂时放下整编部队的事情,立即到西安去,拦住二十二集团军,让他们到宁夏去,把以前缴获孙殿英杨虎城阎锡山部队的武器弹药下发给他们,另外通知蒋百里将军,组建短期的军官培训团,培训川军的军官,在让各部抽调与日军作战过的老兵,到川军部队之中传授他们作战经验。”孙兴华下达了命令,如果他没有武器弹药,如果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孙兴华不会做什么,但是他手上有多余的武器弹药,又知道了这件事情,他自然要做些事情的。

川军也是中国的部队,他们完全可以窝在大后方,不用到前线来作战,但是在国防会议上面,刘湘是坚决的抗日派,直接答应蒋校长整编川军,出川抗日。

对于这样的部队,孙兴华是要帮助一把的,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送死。

“军座,淞沪战场可是一个大熔炉,多少部队投进去了,都是落得一个伤亡惨重的代价。现在抽调部队到淞沪战场,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一个步兵旅,一个炮兵团,对战场影响不是很大,投进去也不会有任何的作为。我看还不如这个部队不能派遣,否则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参谋们对于孙兴华的命令,开始议论了起来。他们都不愿意把部队投入到淞沪会战之中,在他们看来,淞沪会战就是一个熔炉,多少部队投进去,除了伤亡惨重,不会有任何的收获。

孙兴华看了看参谋们,参谋们闭上了嘴巴。

“我知道,部队投进去,对战场影响不会太大。但是总需要有部队进入到淞沪战场去作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党军部队不能够退缩,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党军部队也要走过去。我们怕损失,多少部队在淞沪战场上已经伤亡殆尽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保存实力,不派遣任何部队。如果真是这样的,我们还和日本人打什么,直接把土地送给他们好了。”孙兴华有几分怨气的说着。

参谋们听到孙兴华语气不悦,也不敢在多说什么了。

孙兴华的怒火,倒不是因为参谋们的几句话,而是因为前期的作战,是需要太多军人的生命来进行抵抗的。

日本人的优势,不是一两支精锐部队可以拟补的。更不是几个省份的先进能够拟补的,这是需要生命来进行抵抗的,用血与肉,构成新的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

“相差太多了。”孙兴华感慨的说着。

日军部队的番号,孙卫华已经调查出来了。所以孙兴华的攻击重点放在了三十八旅团这里,希望能够围歼这个被党军第一师打残过的部队,但是三十八旅团的战斗能力,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日军的预备役,和中国部队的预备役,完全是两种概念。

1937年九月十二日,党军第四旅在兰州誓师,前往淞沪参加作战,跟随党军第四旅作战的还有炮兵第二团。

官兵们唱着党军的军歌,在百姓的欢呼声,离开了兰州。

共计八千余人的部队,没有人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够回来。

飘扬的军旗,整齐的步伐,是他们给百姓们留下最后的印象。

在党军第四旅离开兰州之后,党军第二师进入宁夏进行守备任务,邓宝珊的军部在天水成立,他的独立师则是担任甘肃省的防御。

梁浩的一百师进入到青海,担任青海的守备任务,同时梁浩的部队,也会在这里整编成党军第四师。

此刻的梁浩,却已经带着自己的副官,来到了西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二集团军,大批的武器弹药,也开始运输到青海,蒋百里抽调了兰州军校的部分教官,以及党军第二师的部分军官,担任了短期军官培训班的教官,对川军部队的军官进行培训。

从各部之中抽调的老兵们,也聚在了一起,准备把与日军的作战经验,传授给川军部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