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回 张居正侃侃而谈应对策 徐尚书绝处逢生缓兵计(9)

接旨后,徐阶慌了手脚。“怀二之心,牢至于今”这句话,不啻是泰山压顶,透过这句话,徐阶似乎看到皇帝咬牙切齿的样子,听到皇帝恼怒之极的话语。他想到了自己被贬谪延平的倒霉事。当年争议的对象是张璁,此次争议的对象可是当今皇帝,奇怪的是他好像又闻到了乌纱帽上的血腥,只见他下意识地摘下乌纱帽,凑近自己的鼻子,同时感到全身的血液奔涌,脑细胞全数动员,怎么办?他问自己。

如果坚持原议,恐怕头颅难保,如果改变态度,自己的人品就出了问题,遇到压力就转篷,岂不被人耻笑?他陷入了深思。

回到府中,善解人意的张氏发现徐阶忧心忡忡,不免动问缘故。国家大事本不可与女流之辈商议,但徐阶心知张氏肚子里也有些墨水,便简略地说了个大概。那张氏一听,玉容变色,着急地说:“此事处置不当,老爷有杀身之祸。”徐阶苦笑道:“如果立时转篷,难免世人唾骂。”当晚,徐阶辗转难寐,而那张氏睡意全无,在书房灯下翻阅旧典。一个时辰以后,张氏兴冲冲入房:“老爷,有计了。”原来张氏查得,太庙的设置也非一成不变,夏代太庙中设五庙,商代设七庙,周代设九庙。既然逐代可增,大明太庙也可从九庙增至十一庙,太庙已满的难题岂不迎刃而解了?徐阶听后,掀被一跃而起,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说:“贤妻说得有理,我怎没有想到?”

于是徐阶再次召集会议,与会范围扩大到五府、九卿、翰林院、国子监等衙门,提出了太庙增设的议题,获得共识后,再上疏文称“夏商周三代太庙既可自五而七,自七而九,则九之外也可增也”。所以太庙和奉先殿各增两室,其一奉安孝烈皇后神主,结末称“臣等学识浅陋,伏乞圣裁”。

由于徐阶及时转变,并为这转变找到了过硬的理由,不但绝处逢生,而且获得嘉靖的谅解。一场弥天大祸,终于擦肩而过。这当然全亏了自己的妻子。徐阶想,谚云家有贤妻夫祸少,果然不假。徐阶虽度过一劫,自然也付出了代价,引来了一些非议。温和的认为徐阶不敢坚持己见,激烈的斥他遇事“依违”,迎合帝意,非正直大臣所为。徐阶只有暗自苦笑。

此后,徐阶开始有了变化。他似乎察觉到周围涌动着险恶的波澜,随时会有灭顶之灾。那“怀二之心,牢至于今”的圣谕,肯定是严嵩的票拟,他明显感到严嵩对自己的不信任。而严嵩此时正权势熏天,自己定要倍加小心。从圣上廷杖和自己见解一致的杨思忠,并把杨思忠“斥为民”一举看来,显然怒气未消,在警告自己。经过连日苦思,徐阶收起锋芒,更少言语。他本来对嘉靖宠幸方士,热衷斋醮不以为然,但此后他积极起来。撰写青词原来是不屑为之,而今他也热衷起来了。严嵩不是靠撰写青词获圣上宠幸的吗?倒不如如法炮制,先稳住脚跟。

所谓青词,即方士斋天时烧化给上天的表文,因需撰写在专用的青藤纸上,所以叫做青词。严嵩学富五车,写的青词深得嘉靖嘉许,所以宠幸不衰。徐阶呢,这探花不是浪得的虚名,现在也参与撰写,哪有写不好之理?

徐阶是有备而来,积累平生学问,撰写的青词居然一写一个准,很快就取得与严嵩并驾齐驱的效果。见徐阶态度转变,那嘉靖渐渐又恢复了对他的信任,并赐他尚方银币,赐他斋天专用的大红金彩仙鹤罗衣。与此同时,严嵩那儿徐阶的脚头也勤快了,常借各种由头去内阁请教。

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