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朝廷接到了驻守大同的晋王朱棡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
说是瓦剌骑兵正在扣关,集中兵力攻打大同和宣府,而且来势汹汹,好像早就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朱元璋接到了这封奏折之后,马上就找来了太子朱标,同时也通知了左丞相李善长和已经告病在家的刘伯温进宫进行商量。
等到大家全都到齐了以后,朱元璋指着那份奏折看着他们说。
“你们都来看看吧,这些元朝的鞑子真是不知道死活,咱上次派徐达北伐,只不过是把他们赶到漠北,并不想斩尽杀绝,现在他们竟然自己来找死了。”
朱标是太子,也是奉旨监国的皇子,当然得心中有数,他先把奏折拿过去看了一眼,然后递给了李善长。
李善长快速的扫了一眼内容,然后又转递给了刘伯温。
大家全都看完奏折内容以后,朱元璋先是看了一眼太子朱标,问道。
“标儿,你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才好?你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仁厚的形象,而且辅佐朝政也是治国为主,几乎从不涉及军事。
听到朱元璋这样问他,一时倒是有些发愣,但是他瞬间就缓过神来了,马上就回答说。
“这些蛮夷如果不及时歼灭的话,自然会更加的猖獗,他们畏威而不怀德,那就直接把他们剿灭,死的就地活化,活着的拉回来做奴隶,去当矿工也好屯田也罢,给口泔水吃也就是了。”
朱标是宋濂的弟子,那位老夫子号称江左三大家之一,平时也只顾着儒家形象,把朱标教导的宽人爱士。
因此,朱标在众位臣子心中的印象,也是一个人口甚至有些懦弱之人。
他今天能说出来这样一番话,让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是很震惊,可朱元璋却欣喜非常。
朱标一向是仁厚有余魄力不足,如今这话,却是闪现出一种王者之气朱元璋,如何能不高兴?
因此,这北伐之事基本上也就定了下来,朱元璋直接便说。
“咱皇儿说的非常好,看来北伐已经势在必行了,你们考虑一下,年轻一代的将官里,有谁可以挂帅出征的?”
刘伯温考虑了一下,马上就回答说。
“臣推荐西平侯沐英担当主帅,他是您的义子,又在您的身边历练多时,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是足够的。”
朱元璋想了一下,沐英倒也是一个合适的将才,于是便答应下来。
考虑了一下,他又问李善长说。
“中书省统率六部三院,协助皇帝处理天下大事,你这位丞相到底有什么说法?”
由于胡惟庸算是个聪明之人,听到了前段时间的风吹草动,自己称病回家休养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善长则又一次接替胡惟庸执掌中书省。
见朱元璋问到此处,他如实说道。
“我大明有数万雄兵,而且十几年来从未卸甲,可谓是精兵强将,不过这次出兵,无论是粮草供应还是战马饲料,兵部都没有太多的存储,若是供应不上就恐怕影响作战。”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告诉李善长,这些事情自己会帮他解决。
等众人退去之后,朱元璋带着朱标又一次来到了长宁县。
见到朱元璋到来,陆宁显得非常的兴奋,笑着说道。
“伯父,您想必是生意太忙,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来我这里了,今天我就下厨做一桌好菜,咱们爷俩好好的喝几杯。”
朱元璋却是有些唉声叹气的,看着陆宁说道。
“子安,你有这份孝心我就很高兴了,但是这次来我可是向你求助来了,你可得帮帮我才行。”
陆宁有一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反正他也知道,自己这位伯父只要是来一趟,总归是要带点东西走的。
他倒是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反正你要啥就给啥呗,于是说道。
“伯父,您有什么难处只管说便是了,能办的,办办不到的,我想着法儿也得给您办。”
朱元璋要的就是陆宁这样一个态度,于是他眉头略作舒展,说道。
“朝廷很快就要北伐了,选择了西平侯沐英作为主将,此时,最为短缺的就是粮草和战马所需的饲料,我现在来长宁就是想问你,你这里到底有多少土豆能够卖给国货司?还有,能不能也整一些给战马吃的东西?”
陆宁看着朱元璋一脸严肃的样子,不由得扑哧一笑说。
“伯父,原来您就是在为这事烦心呀,其实大可不必,我这儿现在有好几处的皇庄实验田都在种植土豆,再加上我原来的存储,大概有个二百多万斤。”
听完这话,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要知道他是亲自尝过土豆的,简直可以称作是一种美食了。
若是用作军粮,自然是非常好的,而且有两百万斤土豆,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半个月以上的消耗了。
只要是有了这个时间,户部就完全能够在半个月里,再想办法供应前线。
朱元璋拍了一下陆宁的肩膀,笑着说。
“你小子总能在关键时候给我来一些惊喜,不过人的粮食是解决了,马的饲料你这儿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国货司会大量采购的,价钱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