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负责建造中都凤阳的营造司郎中过来。
“陛下,中都宫殿已经竣工,请陛下移驾祭祖,这是已经早就定下来的事情。”
朱元璋早就想去中都看看,但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这大事也一点离不开他。
他跟马皇后商量一下,马皇后非常温柔的看着他说。
“重八呀,登基这二十年以来,你一直为天下大事所忙碌,身上也落了一身病根,子安叫你以静养为主,哪有空回家祭祖?我看标儿年纪已经不小了,不如叫他监国就好,咱们回到中都,一边祭祖一边静养,岂不是更好?”
朱元璋被她说的心思活动了,但是仍然有不少忧虑,说道。
“那些出征的老将们就要回来了,有功要赏,有过要罚,涉及到封赏大将,这是最闹心的事儿,怕是标儿镇不住场子,还有,这次出征所耗费的军费需要到户部核销,这些事情还没有办完,你叫咱如何放心的下?”
马皇后拉住了他的手,说道。
“标儿是我们夫妻看着长大的,他贤明仁义,满朝文武对他都心服口服,长孙雄英也是后起之秀,还有一些兄弟们辅助,其中棣儿和子安更是佼佼者,有这些能臣辅助,还能有什么问题?”
这些话,陆宁和朱标不能说,其他的文武大臣也不能说,但是马皇后作为他的妻子说出来,朱元璋不得不考虑一下。
“再说,我们大明新的制度已经建成了,不是一两个人想说撼动就能撼动得了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叫孩子们锻炼一下不更好吗?”
就在这时候,忽听啪的一声,原来是一根蜡烛烧到了尽头,只剩下了烛泪。
宫女过来更换蜡烛,被朱元璋制止说。
“妹子天色不早了,先休息,有什么事明早再说。”
两人一同就寝,次日,朱元璋急宣朱标父子和陆宁进宫,他就把昨天夫妇二人商量的事说了一遍,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我和你们母后要去祭祖休养,朝中的事儿就由标儿监国,如果没有入侵,平叛等军国大事,就不必麻烦朕了,希望你们能把朕的万里江山守住,不要叫朕失望。”
朱元璋回凤阳祭祖,这是为了父母尽孝,谁也无法阻拦,朱标只好接过了这个重任。
如果之前他还是一位仁弱太子,那么现在随着陆宁给他开阔了眼界,又把他的儿子培养的这么优秀。
对于治理这个江山,他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并且他也有了自己的担当。
朱元璋嘱咐完了太子父子,又转过身来对陆宁说。
“子安,现在大明江山固若铁桶,你说这朝中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其实大明现在的制度未必就是完美,再过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
只不过欲速则不达,改革的步伐太快,只会拔苗助长。
现在许多先进的东西已经有了,基础学科的建设已经成功了。
陆宁所要做的就是巩固现有的成果,在大明形成共识,另外就是为大明培养一些新政所需要的人才。
“父皇,大明所要做的一切都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努力维护。现在儿臣也想向父皇请一道旨意。”
朱元璋看了看他,说道。
“你对大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说吧,叫父皇怎么赏你,其实以你的贡献早该晋升为亲王了,为父想等出征的将士回来再封,但是马上要去祭祖了,不如先下旨册封了吧。”
从前他这么说,就多少有些试探的意思,但经过这长时间的相处,他发现陆宁掌权但不揽权,还似乎对此毫不介意。
不论给他多么重要的差事,只要朝廷有需要召回他,他毫不犹豫的交权回来。
这一点比大多数的文官武将要强的多,现在他说出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
他知道陆宁对皇位是没有一毫的觊觎之心,而且对于实权也没有。
他虽然现在家财万贯,但哪里闹了灾,第一个捐款援助朝廷的一定是他,如果说这样的人也叫有野心,那么天下还有谁没有野心?
自己也曾经认过养子,这是在宗法上亲于义子的,但没有任何一个比陆宁要强,甚至比亲儿子更被自己器重。
因此他现在说封陆宁为亲王,绝对是真心实意的。
听到朱元璋终于愿意封陆宁为亲王,不管是马皇后还是朱标父子,都相当的欢喜。
太子赶紧说道。
“恭喜兄弟了,赶紧向父皇谢恩吧,这样的恩典,可不是多见的。”
陆宁毫不犹豫地跪下给朱元璋磕头说。
“君父有赐,为臣为子者不敢推辞,那就多谢父皇。”
“好,朱棠,从今天起,你的义子身份就成为朕的养子身份,和朕的亲儿子一样,都是我大明江山的柱石,朕下旨册封你为镇国王、护国王爵位,一门双亲王,位在太子之下,其他诸王之上!”
听到这个旨意,即使是太子也倒吸了一口冷气,父皇对陆宁的恩宠,也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