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长想了半天,还有点不敢置信:“你觉得咱们的这些孩子们,有指望吗?”

“有!”温润道:“起码您家的张岭、杨家的杨木、刘家的刘壮,这三个孩子,三年之后,就能下场一考。”

这三个孩子是他大班里十五个孩子之中,最为刻苦的三个。

也最有灵气的三个孩子,平时最刻苦,也学习最认真。

其中,张岭就是村长家的大孙子,也是张大哥的大儿子。

杨家的杨木,就是杨大叔家的大儿子。

刘家是村里头唯一有磨盘的人家,他们家做豆腐,号称“豆腐刘”,他家的大儿子,就叫刘壮,这孩子大概是从小就没断了豆浆的关系吧?是所有学生里最壮实的那个。

个头高,体格健壮,但是并不笨,学习很不错。

这样的好苗子,温润觉得考个秀才,绰绰有余!

“这……这是真的吗?”温润到底不是莲花坳培养起来的自己人,加上温润的身份,是举人老爷,罩着他们莲花坳所有人家,是他们需要仰视的存在。

要是自家孩子能考上,哪怕是个秀才,那也是他们莲花坳的孩子,受惠的也会心安一些。

“嗯。”温润点头:“我这次去,已经跟他们说好了,以后我这里的就算是咱们村儿的私塾,就叫莲花私塾。”

这是他想的名字:“要是他们学得好,考中了秀才,那咱们莲花私塾可就出名了,考中了举人,我就把莲花私塾改名字,叫莲花书院!”

温润越说越兴奋:“我考不了进士,还不能当个书院的创始人么?甚至是山长。”

他不是当官的料,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对那些都不感兴趣,唯有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海洋里,只有东方古典文学,才会让他觉得快乐。

现在他有功名护身,可以尽情的读那些让他唇齿留香的好书啦!

闲暇之余,再教育一些孩子成才,成就感满满,这日子才过得舒坦。

“等等,你等等!”张大爷赶紧喊停:“咱们村儿,一共才几个人啊?你这梦想挺好。”

就是不太现实。

“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温润更乐了:“您放心,我不会揠苗助长,但也不能埋没了人才,孩子们都很好。”

张大爷砸吧了一下嘴巴,将话题扯了回来:“我看你娘家那边……。”

“温家庄,我没有娘家。”温润道:“等到将我父母的坟茔迁过来,就跟那边彻底没了联系。”

温润都从元刀那里听说了,因为元刀的一个手下,就娶的温氏女为妻,那女人有点长舌。

温氏一族在他出嫁的第二天,就开了祠堂,将他在族谱上的名字都给勾勒下去了,这名字上族谱难,勾勒下去容易,但是要想再上,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啦。

而温润并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在老温家的族谱上存在。

那等于是一个族的人,有什么株连九族的事情,都得倒霉的被连带。

老王家简单啊,就这么几口子人,还都是小孩儿,不会惹是生非,更不会犯错误,他们才是一家子。

不管原主在那里生活了多久,最后原主去世的时候,身边没人,且家产被夺,要不是他来了,估计原主就算是亡故,那也得算到老王家的头上去。

可怜老王家三个孩子,到时候该怎么办?

温润一想就更不可能回到温家庄啦!

“好吧,温家庄那边,恐怕不会这么容易就没事儿了。”张大爷道:“起码,温家庄的温氏族长,还是咱们县里的乡老之一。”

县里的乡老一共十一个,遇事不决的时候,就看大家怎么说了,因为是单数,要表决的时候,总归是有一方多,一方少,故而他们这个组合的人数,还挺合理的嘿!

“乡老没用。”温润却道:“我是举人老爷,连县令大人都没资格褫夺我的功名,他们算什么?”

温润中举之后,便代表着从平头百姓当中超脱而出,纵身跃入了乡绅贵人一级的中坚力量,同时具备了当官踏入仕途的资格,例如为人所熟知的海瑞、左宗棠等皆是举人出身,而后踏入官场凭借出色的能力一路高升。

秀才算是最低级的读书人了,可是中了举,就有资格成为“乡绅”,自家也能成为“乡绅人家”了。

当然,如果当官的话,举人的地位也有局限,一般都是中下级官吏,比如教谕之类的学官,或者县丞、主薄之类,若是侥幸遇上时机还能放任知县。

虽然落在高官大员眼中一文不值,但在平头百姓眼中却是高高在上,这些对于一个食不果腹的穷苦书生而言已然称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纵然不曾踏上仕途,单凭举人这个身份以及做官的资格便有无数人敬畏攀交。

除此以外举人还具备一定ъeΙBěI的司法特权。

举人之名可大可小但毕竟是功名在身,因此在司法上也具备一定的特权。

例如见到县太爷等地方官员可以自称学生不必行跪拜之礼,另外如果有民事官司不用亲自登庭,可差遣下人立诉。

若是发生命案遇到刑事官司,也不用受刑,需主审官员上报相关部门革除功名之后才能动刑,且律法规定举人要与平民区别对待,轻微之罪可以直接豁免。

这些特权说来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却标识着高人一等,亦是对举人中层阶级地位的巩固。

不用提他还有免除赋税、赦免徭役、征调从军等等事情。

更可以庇护名下的农户们,让他们也能免于这种负担啦!

有的时候,甚至是地主或农民都会借机“送田”将家中田地挂靠在举人名下借此避开昂重的赋税,当然同时举人每年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分成,也是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因此便有“穷秀才富举人”这么一说。

并且可以使用奴婢。

一般平民百姓就算是有钱,也无法使用奴婢,因为奴婢并非有钱就能使用的,你得有身份。

但是温润中举太低调了,莲花坳也就这么点人,能有什么风声呢?故而温润在一些事情都办好了之后,才去了县城的书院,请客吃饭。

不止是要为自己正名,更要广为人知。

他温润,今时不同往日了。

再也不是那个只知道读书的温小秀才了,他是温举人老爷。

这也是为什么,温家庄会急了的原因,他们是真的怕温润记恨他们。

实际上,温润也是真的记恨他们了。

“是、是这样吗?”张大爷有点结巴的道:“他们管不到你吗?”

“管不到,也管不了。”温润这才知道张大爷担心的是什么:“您老放心,如今整个莲花坳都在我的名下,以后什么事儿都有我罩着呢,另外,我买了田地,您老给看看,谁家有多余的劳力,就佃租我的田地吧,租子就给两成,我家人少,也吃不了那么多粮食。”

两成的租子,这比时下三成、四成的可要少多了。

就算是交赋税,那也是交给王家,温润算了一下,大概是田地收成的四五成左右,佃农是要出种子和力气的,他什么都没干,就白得人家一半的劳动成果,可以了,他很知足。

知足常乐的温润,也让张大爷很知足:“这件事情就交给我了,肯定让你满意。”

莲花坳别的不多,空闲的劳力还是有的,何况现在有温润在,他们也不用出什么劳役,那还不是闲人大把大把的有?以前没敢种地,是因为种地多了,缴纳的赋税也就多了。

再说了,这租子这么低,只要肯努力干两年,别的不说,起码能吃饱肚子。

温润跟张大爷一口气聊了半天,中午张大爷家吃两顿饭,他也没在这里用饭,而是带着人回去了。

王家中午是有点心和热汤的,温润回家喝了一碗热汤,跟陈强家的道:“家里要不再买点羊肉?”

这里的冬天虽然不像是他前世,东北那么冷,可也没暖和到哪儿去,尤其是有些湿冷,下雪的时候,更是冷的很。

没有西北风,只吹纯纯的北风,那也够让人冻得打哆嗦了。

“羊肉啊,咱们这里很少吃的。”陈强家的想了想:“要不买点小公鸡什么的?喝鸡汤也不错。”

主要是这里的小公鸡老母鸡的还不少。

“那就买点吧。”温润道:“外面能冻得住吗?”

习惯了,他前世东北那边,冬天外面就是个天然的大冰箱,什么东西都能冻住,零下二十几度呢,一冬天冰箱都是空的,还不通电,因为需要冷冻的东西,都在外面放着呢。

“可以是可以,但最好是新鲜的,活着的。”陈强家的笑了笑:“那样的活物,味道更好一些。”

“那就买活的吧。”温润在这方面,没什么坚持。

听人劝,吃饱饭啊!

陈强加的下去了,她可以去找二少爷拿钱了,二少爷就是王珏。

家里零花钱,是王珏掌握的,这一点,温润一直没改过,也让王珏有了一点“大权在握”的感觉。

这孩子对于钱财看得很紧。

当天晚上还好,但是睡觉之前,发现外面开始飘雪花了。

温润又穿上了厚实的衣服,披了狐皮大氅,出门去走了一圈儿,看看大门关严了没有?小门锁了吗?以及众人的火炕热不热?炉子里的煤球够不够取暖?

“东家真细心。”看到温润来看他们屋里的火墙啊,炉子什么的,刘老四还笑着调侃了一句。

“不是细心,我是怕你们着凉。”温润没好气的道:“下次睡觉之前别喝酒了,冷了就烧,家里煤炭和柴火有的是。”

他闻到了刘老四嘴里有一股子酒糟味儿。

有点不开心,大晚上的喝这么多酒干什么?

结果刘三儿听了哈哈大笑:“东家,他在后厨偷吃了一碗酒糟圆子,我们平时是不喝酒的!”

“还有酒糟圆子?”温润因为还没到吃宵夜的时候,并不知道后厨今天晚上的宵夜是这个。

“是,陈强家的说夜里吃点那个暖身体。”程老五道:“一会儿就给您送去了,我们先吃了,吃过了也好趁着热乎劲儿睡觉。”

“哦哦,那行,晚上记得炉子里压一些煤球。”温润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道:“不是不让你们喝酒,只是这不年不节的喝什么酒呢?等到冬至的时候,咱们再喝不迟。”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一年四季,都是走的节气,冬至这天尤其是要吃饺子的,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其他人都无所谓,只是感叹了一句,东家真是个体贴的人。

温润晚上在书房那里看了看账本,家里人多了,开销却没多出去多少,最主要的是,他家的东西很多,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一穷二白的王家了,有人做饭,打扫卫生,洗衣叠被。

温润可算不用围着锅台转悠了。

又有不少学生家长送来的各色东西,算作束脩。

其实温润没有强行要什么束脩,可各家的人还是送来了一些东西,只求家里的孩子能好好的学习。

另外,木匠做的算盘终于弄好了,温润打算明天开始教学生们《九章算术》,再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以及扒拉算盘珠子,可千万别“不识数”哇!

正在盘算账本,自家有多少盈余,这个时代可没什么保证,温润觉得需要留够一年的嚼谷,以及一些钱财,布匹。

明年的地佃出去,到秋天又会回来一批粮食,温润不打算卖粮食,他觉得粮食存在家里才能安心,毕竟这个时代,动不动就天灾人祸,听元刀说,前面府城的南边儿正在闹匪患,那里应该是真正的江南之地,也是本朝的膏腴之地。

而他“嫁”的那个王珺,就是因为剿匪,缺少兵丁,才会被拉去的,这会儿也不知道人怎么样了。

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也没个消息传回来。

按理来说,这个人这么舍不得弟弟妹妹们,要是没事儿的话,起码会捎话回来吧?

也不知道以后见了面,是个什么情况?

正想着这事儿呢,他书房的门被人推开,进来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