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西楚国的军民们都投降了刘邦,只有鲁地没有投降,因为先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直到刘邦派人拿着项羽的人头到了城下,鲁人确认项羽已死,才开城投降。随后,刘邦以鲁公的身份厚葬了项羽,并亲自为项羽发丧,当场为项羽的死痛哭流涕。虽然刘邦的哭有表演的成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里面确实夹杂着刘邦对项羽这个伟大的对手、这个曾经的“兄弟”的怀念和感情。

刘邦与项羽之争,在于他们都想做天下的主人。权力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来不得仁慈,要不得手软,可惜项羽来不及弄懂这个道理。

刘邦能一步步地由弱变强,最后战胜项羽,虽然主要是因为他有韩信、彭越、张良、萧何等的帮助,但他自身的能力和勇气也功不可没,这一点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大家可还记得,项羽在军事上一直沉迷于斩首行动,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始终认为只要解决了刘邦,其他人都不是问题。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这一特点,屡屡以身犯险,在第一线牵制、吸引项羽,才使得韩信、彭越等人有了可乘之机,而敢于直面天下无敌的项羽,这需要很强的能力和巨大的勇气。

当然,还要有一点儿运气。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经过八个年头的努力,有能力、勇气和运气的沛县平民刘邦终于走到了形式上的最后一步:照例先由大臣们联名上表,要求刘邦为了天下的百姓着想,委屈他辛苦一点儿做这个皇帝,刘邦也照例推辞。但群臣们怎么肯答应,他要是不当皇帝,那他们去哪里谋个开国功臣?于是大家一再恳求,个别人甚至要以头撞柱、寻死觅活。最后刘邦再三推辞不过,于二月甲午日“不得已”在汜水边上即皇帝位,国号为汉。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刘邦把自己的名字由刘季改为了刘邦。“邦”者,国也。此时的刘邦可谓实至名归。

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把哪里定为都城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最初的时候,汉朝的临时都城在洛阳。洛阳是个好地方,这里当年是周朝的国都,懒散的刘邦第一反应就是投机取巧,干脆效仿周朝,把洛阳定为汉朝的国都。

当刘邦真决定要长期定都洛阳的时候,一个叫娄敬的齐国人站出来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告诉刘邦,洛阳是不错,可这个地方地小田薄,而且四面受敌,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都。反观关中沃野千里、关隘牢固,且人口众多,这才是整个天下的咽喉要地。而且天下一旦有变,只要守住几个关隘,就不至于受制于人,因此,他建议刘邦定都关中。

如果是项羽,保不准娄敬就要去油锅里面洗澡了,可刘邦毕竟是刘邦,不管臣下的话是否中听,只要有利于自己,他都能够从善如流。虽然这时候大多数大臣倾向于定都洛阳,但刘邦在询问过张良后还是接受了娄敬的建议,最终把国都定在了关中,具体地点选择在咸阳城附近。为了有别于秦朝,也为了取帝国长治久安之意,新的国都取名为长安。娄敬非但没有进油锅,还被刘邦赐姓刘,做了郎中并获封号“奉春君”。

皇帝也当了,国都也定了,对刘邦来说,麻烦的事却远没有结束,他还要面对项羽五年前所遇到的难题:除了他自己,这个天下还该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