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三人在报国寺汇合了。此时,云空正好从藏经楼出来。

只见他一路走,一路点着头,嘴里似乎还念叨着什么。

众人都以为云空已经从经书中发现了关于宝藏的线索,急忙围过去,迫不及待地问:“咋个勒?是不是找到线索了?”

“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云中从他的念叨里回过神来。

“那你嘀咕着什么玩意儿?”贝尔勒抱怨。

“哦,我正在说这藏经阁的藏书可真够丰富啊!简直堪比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待在里面都快忘了这凡世尘俗。”

“好了,师父。快说说怎么回事!”唐汭截住云空的话,她虽然能够理解云空法师对经书的着迷之情,但她更想听听他的调查结果。

“我仔细翻查了从唐朝以来所有与大佛有关的经文,但都没有发现里面有关于宝藏的描述和详细记载。”

“啊?你的意思是我们做无用功了?”贝尔勒表示极度失望。

“不,希望有倒是有,只是也比较悬。”

“别卖关子了,神父大人。”贝尔勒嘟囔道。

云空朝唐汭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说道:“我从一本经书的引文里发现一条线索,佛宝的记录原本藏于乐山凌云寺,后来唐末战乱的时候,这些资料都转移到了峨眉山,曾藏于金顶华藏寺。可惜的是,1972年的金顶遭遇了一场大火,里面的器物和经书几乎全部被烧毁,所以要找到经文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微乎其微并不代表没有希望,我们可以试一试。”唐汭建议。

“得了吧,除非这经文能够水火不侵,还能完好无损。就你这一句话就忽悠大家上金顶,那也太离谱了。”李欧一听这事情不靠谱,再估摸着这天气上金顶属于疯子行为,赶紧掐灭这几人的邪念。

云空微微点头,并没有要强迫的意思:“贫僧也不想做毫无意义的试错,我想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找一个活经文,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线索。”

“活经文?”贝尔勒听不明白。

“高山区洗象池寺有一位大德高僧,他在峨眉修行数十年,知晓世间万事之理,峨眉的一草一木,兼在他胸怀之中,能够找到他问一问,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贝尔勒双眼放光。

“只不过他一向闲云野鹤,虽身在此山中,却云深不知处,能否遇见他全靠运气。就算见他本人了,他也不一定会搭理我们,就算搭理了我们,他的话也不是常人能懂的。”云空算是卖了个成功的关子,李欧看着贝尔勒那跃跃欲试的神情,知道阻止不了这帮人的行动了。

虽然预料之中又出了变故,但目前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按照佛系CEO的指示,再往山中去了。

几人上了车,李欧驾驶,沿着盘山公路前进,到了七里坪那一块,就开始堵车了。刚开始还缓行,渐渐变成龟速,最后干脆停了,时间不等人,这样耗着不是办法。贝尔勒穿上雨衣,沿着公路跑了一阵,见车流组成了长龙,望不到边,不少人都下车观望,有的憋不住尿的就在路边小解。

这时,一辆黄色的道路救援车沿着路边缓缓开了下来。贝尔勒截住他,问道:“请问前方什么情况,我们急着上山。”

“上个锤子!”驾驶员不耐烦地骂道:“暴雨把路都冲塌球,弄一天都清理不完!”说完一轰油门跑了。

贝尔勒骂了一句,回到车边,给大家说明情况。

“看来只有步行了,累是累一点,但没有选择了。”云空无奈地说。

“那我找个地停车。”李欧一松手刹,油门踩了踩,就把车弯进了公路外围,开了一会儿,见前面山崖下有个缺口,就把车硬塞了进去,暂且先停这里了。

大家拿好行李,穿好防雨衣物,先沿着公路前进。

走了半个小时,这才看见道路前方出现严重塌方,碎石烂泥滚落一地,被风刮倒的老树随处可见。李欧抬头望了一眼天,看到天空阴云密布,偌大的雨点从空中倾盆而下,不时还有红色的闪电划过天际。

在这样的天候条件下上峨眉山上去,本身就是个笑话。李欧真想给云空说改天再去,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因为他看见云空的目光中没有一点迟疑,这些盗宝分子,真是些亡命之徒。

这里有一条小道通进山去,几人拾阶而上,走了不久来到了上行主道。

整个道路被雨雾吞没了,前方的石板小路只能隐约看见,沿途的商铺全部关门打烊,看起来毫无生气。

一个背着背篓,艰难行走的老人经过几人身边时,在轻声抱怨:“人啊犯了大罪,老天爷要惩罚人哦……”说得几人心情更加沉重。

徒步上山,大家走走歇歇,除了云空有点不胜体力,其他几人都还显得轻巧。但前后不见人影,雨雾幽灵一般从四面八方袭来,一种孤独感和恐慌感渐渐袭上心头。

为了排遣抑郁心情,大家边走边聊。

“小李子,讲个段子来听听。”贝尔勒招呼道。

李欧喘了口气,满足他的愿望;“从前有个穷学生,买不起灯油,他的隔壁住了一对新婚夫妇,昼夜灯火通明,学生很聪明,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人家的灯光学习。从此学业荒废,一蹶不振……”

贝尔勒愣了一会,突然哈哈奸笑起来。唐汭也忍不住,噗嗤一笑,骂道;“什么玩意儿,好好的励志故事被你讲成这样。”

贝尔勒又继续了:“我也说个。巴黎的一个公园草坪上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踩草坪,违者罚款1元。公园一常客发现这个金额和以前不一样了,便问管理员,为什么罚款降低了呢,以前不是罚款5元吗?”

“可能人性化了吧。”唐汭插了一句。

大橘学着那管理员的表情,说道:“5元没人踩啊。”

李欧不屑地说:“一点也不好笑。”

大家说说笑笑,话也多了起来,贝尔勒见云空不说话,便主动问他:“Oh神父,这个乐山大佛这么神秘,一定有很多故事吧,作为资深的佛学高僧,你能给我们摆一摆龙门阵吗?”

云空看着远处的黛色山峦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贝尔勒又请求了一遍,他回过神来,这才欣然答应:“哦哦,好,那就给你讲讲吧。这座乐山大佛呢,可以说是身世坎坷,它最开始是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由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修建的,然而,当大佛修到一半的时候,海通大师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也随之中断。然而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继续让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们继续修大佛,并且由于此项工程浩大,朝廷为了鼓励工人们,下令赐麻盐税款,在利益的刺激下,工人们干劲十足,于是,工程进展相当迅速。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不得不再次停工。这一停就又停了四十年,四十年后,又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这座大佛才算是彻底完工,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差不多九十年时间啊!”

“这工程真是相当浩瀚!你们中国古代的工匠真是了不起!”贝尔勒感叹着,不禁竖起来大拇指。

云空充满敬仰地说:“乐山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头与山齐,足踏大江,气势宏伟,真是天下一大神迹。”

“喔噢,神神叨叨,神机妙算,我词穷了。我就很想知道当时那些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突发奇想在山体上面建造这么大的佛像,他们是怎么实现这一杰作的。”贝尔勒问道。

云空抚了抚胡须,双眼渐渐望向远处:“这个嘛,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传说。哦不,是同一题材,不同内容的两个传说。”

“好啊,那快讲来听听!”贝尔勒来精神了。

云空嗯了一声,把登山杖杵在石阶上,身子一顿,停了下来:“先讲第一个。”…………

唐朝时候,乐山的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

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海通法师不止一次看见民船被江水吞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海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两人都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石虚想了想,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象才能把它镇住。

但是石诚的思路却恰恰相反,他说:“我看,要刻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

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不知要刻到猴年马月?”石诚说:“这岩石硬就更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

海通见二人争执不下,觉得都有道理,就说:“你们两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从此,石诚石虚二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凿佛像。石虚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十八罗汉降龙伏虎,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刻了一尊又一尊。而石诚呢,选了一片又高又硬的大石岩,开始雕凿大佛。两年后,石虚的千尊佛像刻成了,而石诚的大佛连头部还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都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有刻完大佛一个头。”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当不到我大佛一个头。”说完又继续雕凿大佛。而石虚领了工钱,谢过海通,潇洒去了。

石诚的恒心与毅力让海通很感动,他请来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帮助石诚一起雕凿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凿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都纷纷来到工地帮忙。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千锤挥动,凿声如雷,岩片似雨。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海通为了修大佛到外面募化了许多银子回来,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兵丁来到凌云寺,对正在指挥修大佛的海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凿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私自开工,破坏山岩,目无官府,罚你银子一万两,限三日交清。”海通毫不畏惧地说:“修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消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修大佛的钱,一两也不能动!”

那官吏见诈不出老和尚的钱来,就恐吓说:“要是不交罚银,就剜你的眼睛。”海通却面不改色地说:“就算把眼睛剜给你,也不能动修大佛的一文钱!”说罢,立即拿刀剜出了自己的眼睛,端在盘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端着眼睛向他走来,盘里两只眼睛射出两道闪电一样的光芒,照得他心惊胆战。忽然,那两只眼睛从盘里向他飞去,吓得那官吏扭头就跑。谁知心慌意乱,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个筋斗,就摔到江里喂鱼去了。

海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大佛的修建上。后来,他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徒弟和石工们叫到自己病床边说:“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刻造大佛。”说完就咽了气。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刻造大佛。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经过了九十年,大佛终于刻成了。

因为这尊石刻大佛像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他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贝尔勒沉浸在故事之中,走路也不觉得累了,见云空的话中断了,赶忙递了瓶饮料过去:“海通法师就像我主般仁慈非凡,敢与恶势力作斗争,真的让人很感动。”

李欧笑了笑,当初做导游的时候,这个故事也是常常被提起的,尤其是海通“双眼可剜,佛财难得”的那段,流传最广。不过贝尔勒把海通比作西方耶稣,还是有点滑稽。

“还有吗,法师。”贝尔勒像是小孩子在催睡前故事。

“嗯,再讲第二个故事。”云空休息片刻,又打开了话匣子。

相传,海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这年夏天,嘉州城发大水,凌云山下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很多船只都葬身大江。大家都说是献给江底妖龙的童子让它不满意,惹得妖龙发怒了。海通心急如焚,他来到凌云山下,想向妖龙求情,求他宽恕百姓。忽见一个激浪打在岩上,浪头退去后,一个壮年汉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海通忙上前,把汉子背到岸上,过了好一阵,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汉子名叫石青,是个石匠,他见凌云山下水势凶猛,来往船只常常翻沉,许多船工兄弟白白地送了性命,心里实在不忍,便决心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好让船工们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不料刚打了几下,一个恶浪扑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石青的行动感动了海通。

海通意识到,祈求妖龙发善心是不可能的,他下定决心,要压制妖龙的邪性。他心生一念:“不如在这山岩上凿一尊弥勒大佛,借佛祖法力收妖镇怪,减弱水势,保护行船。”

石青听了连连点头,觉得这是件宏伟大事。于是,他就和海通两人认真商量起修大佛的事来。两人做出了分工,海通翻山越岭,四处募化资金,而石青率领各位能工巧匠开凿大佛。

海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开去。各地百姓,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纷纷前来相助。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闹腾起来。从山岩上打下的石头,象下雨一样轰隆隆地掉进河里,激起无数浪花。

谁知,滚滚而下的巨石惊动了江底的那条妖龙。它是李冰当年修都江堰时,用铁链锁在江底的一条孽龙。因铁链年久锈坏,孽龙挣脱枷锁,逃到凌云山下,兴风作浪,为所欲为。这孽龙见山上滚下许多石头,堵住了洞口,忙施起妖法,掀起狂风恶浪,把海通和尚卷入洞中。石青见妖龙卷走了海通和尚,忙带领众石匠,拿着铁钎、钻子、铁锤等工具下去寻找。不一会儿,找到了石洞,石青领头杀了进去,孽龙寡不敌众,终于被制服,最后逃下了江底。

制服了妖龙,工匠们又继续凿岩刻佛。海通为修筑大佛操劳过度,不几年,他就圆寂归天了。之后,石青等老石匠也相继去世了。后来,西川节度使韦皋继承了海通和石青的事业,组织人力物力继续开凿,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整整花了九十年,才修凿完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