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于男孩,可以使他们更活跃,更自信;对于女孩,可以使她们更为自尊自爱,做事也更加积极大胆。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权威,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孩子要无条件地顺从。以下的场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

小文的妈妈脾气不好,小文每天要做什么,什么时间去做,她都有严格的安排,孩子一旦提出不同意见,都要被她一顿训斥。有一次,妈妈要带小文出去购买衣服,小文看中了一条膝部有很多褶皱的牛仔裤。妈妈一看,立刻皱眉道:“小女孩穿那么奇形怪状做什么,我看还是老老实实地穿背带裙好。”然后不由分说,给小文买了一条天蓝色的棉布裙。小文也不是不爱穿裙子,但是妈妈的这种态度,总让她觉得很委屈,以后有什么话,也不愿意跟妈妈讲了。

在打骂声中、命令说教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很内向,什么事情都不跟爸爸妈妈说,在学校里也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而在讨论交流下民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面对什么问题都是不慌不忙的,沉着应对,而且能够说出有理有据的答案,能让人信服。

好孩子是好父母培养出来的,而父母对他们的平等和尊重,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待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拥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们的注意力往往放在给孩子无限好的物质条件上,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很少与孩子进行对等的交流。其实,孩子不仅需要好的物质生活,他们还需要被家长当成大人一样尊重,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尊重对于男孩,可以使他们更活跃,更自信;对于女孩,可以使她们更为自尊自爱,做事也更加积极大胆。

曾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很关注中国的教育现状,他写了《一封给中国学生家长的信》,希望家长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自己的个性。他说,家长不要有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要惩罚孩子的失败,不要对孩子说教,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更加不要低估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善于学习、独立自主、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童年,他们回报我们的将是一种大胆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作风,那些过于专制和严厉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了。

尊老爱幼、尊师爱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其中也暗含着代际不平等,在西方社会提倡的就是互尊互爱,在这种观念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为积极独立。

在今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理想,要树立育人观而不是育才观。不是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而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有智有能,乐观,求实创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