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规范女孩的言行举止,来唤醒她们的性别意识,强化她们温柔、优雅的天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上,而对于性别差异的认识相对较弱,没有对男孩和女孩分别地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于是,在生活中,小姑娘不喜欢穿裙子,走起路来大大咧咧,男孩子说话细声细语,喜欢照镜子打扮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

有专家还指出,孩子出现“性别错位”,根本原因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无意中抹杀了幼儿自身的性别意识,“男女分教”这种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应在国内及早推广。

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女孩儿来说,家长们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规范她们的言行举止,来唤醒她们的性别意识,强化她们温柔、优雅的天性。

妈妈是女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她们对于女性行为标准的认识,往往是从母亲开始的。所以,培养淑女,更需要妈妈言传身教。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场景:妈妈教导女儿说:“小姑娘不可以这么大声说话。”结果,女孩儿会悄悄地嘀咕:“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和爸爸也是这么大声说话的。”这就需要当妈妈的尽量克制自己,无数事实证明,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女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母亲是大嗓门,那么女儿讲话也必然不能细声细语;母亲行为无所顾忌:女儿必然也会大大咧咧……所以想让女儿有女孩子的样儿,妈妈做得如何是关键。母亲本身是一个优雅的女性时,再纠正女儿的一些不良姿态,她也容易听得进去。

女孩儿走路,肩膀乱晃,大大咧咧是有碍观瞻的。家长应该提醒她们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身体重心落于足的中央,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伐适中,两步的间距以自己一只脚的长度为宜。走路脚步要放轻,不要走得咯咯作响,遇到急事时,不要急不择路,慌张奔跑。至于平日的坐卧举止,若有让人看着不舒服的地方,家长也要不厌其烦地给予矫正。这些地方看似是小事,其实对于女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意义重大,并能对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规范人体行为举止之外,我们还要让孩子了解个人举止行为的禁忌。比如在一些公众场合,应力求避免从身体内发出的各种异常的声音,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均应侧身掩面再为之。文雅起见,最好不要当众抓耳挠腮、挖耳鼻、揉眼睛,也不可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等。若身体感觉不舒服,非做不可,就应该去洗手间完成。出洗手间时,一个人的样子最好与进去时保持一致,或更好才行,像那些边走边扣扣子、拉拉链、擦手甩水等行为都是失礼的。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趴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躺在沙发上;对陌生人不要盯视或品头论足;当别人在进行私人谈话时,不要去打搅他人;当别人需要自己的帮助时,要尽力而为;看见别人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时,不应该去嘲笑他人,也不可跟着起哄。

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爸爸妈妈的耐心。当孩子一时做得不够好时,父母不要着急,不要训斥,只是要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有一位刘先生,他的女儿非常优秀,现在已经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说自己教育女儿的方法,是从一年级下的工夫。孩子上了小学,他就告诉她应该怎样吃饭,怎样进行日常活动,怎样写作业。在这一切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他有一根小棒,他管它叫“教女棒”。这根小棒很小,跟筷子一样细。爸爸就坐在旁边,看到孩子的姿势不对,就敲她一下,这都是很轻的,不是打孩子,就是提醒她。

坚持了半年时间,孩子就跟人家不同了,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连写的字都规范漂亮起来。培养小淑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是当家长的只要下足了工夫,则成效日见,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女儿举止日渐优雅的时候,心中的快乐则可以抵得上平日里的辛苦了。

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女儿意识到她是女孩儿,应当有与自己女孩身份相符的言行举止,这对她以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可以使她的个人风格符合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取向,使她拥有一个宽松的大环境;其二,可以逐步强化她的性别意识,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