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

武氏这边的院子。

李重把研究的成果都塞进这边的书架里。

而这书架,一眼望过去,全都是描写大唐百姓生活,以及风俗转变的一些书籍。

当然,以上的这个‘百姓’,可能更多地指的是‘贵族’。

主要的话……

武氏最多也只能是接触到贵族。

你让她去真的去接触那些底层的百姓,李重觉得,那恐怕反倒是为难她。

最多最多,也就顺便描写一下贵族家中的奴婢。

在这个世界上,能跟一般大唐百姓打成一片,甚至心心念念的都是他们的,大概也就只有李重了吧。

其实……

倒也不是说李重真的想要心心念念着他们。

而是……

打小就受到了相关的教育,这对于他来说,可能已经算是一种本能了。

一提到百姓,李重就会立刻想到。

如今他们过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

即便他未必会去做什么,但这种想法,无时无刻不自心底里冒出来。

“这几天怎么经常过来。”

武氏一看李重又来,也是悄悄地抽出他刚刚塞进去的,拿出来读了读。

书名:《元亨二十二年冬,钓鱼》。

翻开来看了看,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

似乎都是跟一些钓鱼的小孩子的谈话。

只能说……

自己郎君已经无聊到连这个都要记录下来了。

说实话。

她倒是觉得这没什么好记的。

便道:“这有什么好记下来的?”

李重回道:“只能说,资料越多,数据越多,后人还原我们如今所处的这个时代,就越是真实。”

武氏便道:“别人都是正正经经地写列传,而你是不管什么东西,都往纸里装。”

李重:“又不差那几个钱。对了!让你手底下的人,再多抄录几十份。”

武氏:“为什么?”

李重:“防止只有一份的话,要是忽然有什么变故,就失传了啊。”

说完,李重便又道:“到时候,看拿什么东西,做一个不会腐朽的盒子,然后埋到地下去。”

敢情他是想过个几百一千年以后,让后人给挖出来。

武氏好像有点明白他要怎样把这些东西给流传下去了。

毕竟……

就这么一本《元亨二十二年冬,钓鱼》,里面的内容也一丁点都不精彩,估计就算是拿到外面去给别人看,别人估计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看吧,更别说流传下去了。

不过……

随后武氏又想到,如果是别的人写的东西,那估计肯定是没人看的。

但如果是她这位郎君的话……

那还真不好说!

毕竟,李重再怎么说,也算是名声在外。

只是……

在看过了内容以后,武氏还是觉得不怎么看好,毕竟,她就不明白,这样的东西,流传到一千年以后,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

后世之人,真的会在意这些东西么?

推己及人,武氏紧接着便想了想之前的那些朝代。

她倒是不觉得自己对以前的朝代,有什么兴趣。

唔……

除非是某些特别特别珍贵的著作。

又或者说是比如说王羲之的字。

但王羲之的字起码还有一点用处,可以拿来给人对着练字,可这元亨二十二年冬,钓鱼……

只能说……

谁又有兴趣,去看这些东西。

看来也无益啊。

心中虽说对自己郎君这么做有点难以理解,不过……

确实!

正如自己郎君所说,又不差那几个钱。

反正……

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此时在武氏这里,虽说资料不多,但是,也写满了好几个书架了。

这总字数加起来,估计没有一千万,也就几百万。

不少都是介绍大唐女性,又或者是一些节日风俗的内容,甚至的话,对于一些节日风俗的话,为了扩充字数,可能还进行了一番‘考古’。

就是把节日的由来,跟谁有关这些,都一一详细地记载了下来。

那些其他书上都有说的,当然也就不用记了。

主要是针对那些记载得没有那么详细的。

李重此时看着这些架子,也是考虑着,到时候,是直接搬到昭陵里面,还是怎么样。

现在昭陵那边的话,这墓道口还打开着,人员都可以在墓里面出入。

当然!

肯定不会有人那么无聊,去进进出出。

反正……

到时候,肯定是等李重跟李丽质死了以后,这墓道口才会彻底地封死。

说起来……

这兕子跟新城又该怎么安排?

好歹都是姐妹,不带她们的话……好像又不太好。

其实……

人死了以后,这墓穴就应该早点封存起来。

不然的话,这氧化,氧着氧着,说不定这墓穴里面的墙壁的画估计都要褪色了。

只不过……

李重这属于是特殊情况,而特殊情况,那只能是特殊对待了。

好在,如今这大唐也还算是比较地稳定。

要是来个战乱,说不定,这墓穴就没人管,那到时候,只能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只能说……

这拖的时间越长,那风险肯定是越大吧。

李二在死前明显,肯定也是有考虑过,要不要把他给立刻弄死,然后一起下去陪他的。

只是……

是否真的有这个必要,另外,丽质可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啊,李重说也把丽质葬里面去。

那等于说,要是决定把李重给弄死,那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女儿也给一起弄死。

就这么稍稍地思考了一下下,李二便决定了,还是等李重自然死亡以后,再下葬吧。

再说了,就李重这都一把年纪了,估计目测他最多也就只能再活十年吧。

只能说,李二也不差这十年。

还有就是,是否真的有必要?

如果能把李重给留下来,那对大唐应该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当然,这种好处往往也与风险并存。

李二难道就不怕李重篡权夺位么?

前有杨坚篡夺自己外孙的皇位,足以为鉴。

只是……

这种风险跟好处相比起来……

究竟哪一个更好。

直到自己临死前李重跟他说的,不是别的话,而是‘我曾无数次想过,你将来会怎么死,只是,我没想过你原来是这样死。不过……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是的!

只是这样一句话,就彻底地打消了李二的疑虑。

要换个别的人,到了此时此刻,不都得战战兢兢。

生怕他把自己也给拉下黄泉去。

可李重就是不一样!

所以,李二觉得,说不定让他活着,对大唐的好处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