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后一份诗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这最后一句,用在此时此景,那是最恰当不过。
香燃尽之后,众人纷纷交上自己的诗稿。
梁山也就和顾恺之一同回到二楼。
“梁先生,怎么样呢?”刘明武故作关心地问道。
梁山笑了笑道:“勉强还可以,就看对手如何了。”
刘明武微笑不语,等着看梁山的笑话。
第二关取前十,以他对这些参赛者的理解,掐着十根指头算下来就有十三个极富诗才的,那都是享誉至少五六年的才子。
所谓的江南才子,几乎都是从这等场合杀出来的,说是身经百战也不为过,让他们在半炷香时间写一首应景的诗,实在是小意思。
方才影子回报,说其他人提笔刷刷而就,唯独梁先生冥思苦想才最后完成,刘明武就更不看好梁山了。
替梁山报名,只是兴致所至,刘明武并未真就是看梁山的笑话。
大抵还是内心深处对修士这一类人的警惕,刘明武想看看梁山在诸多情况下,到底有怎样的表现。
自古以来,帝皇将相都少与修士有接触。
刘明基登门拜访这位梁先生,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刘明武警惕之余自然也好奇。
太极殿夜宴的刺杀,最后就是梁山出手。
若非他出手,刘明基已经死了。
修士很少招惹这些的,但是他却做了。
这很难解释,这就越发引起刘明武的警惕。
刘明武并不打算招惹梁山的,金陵宫外监视的人也都撤了,从此井水不犯河水,倒没想到自己看上的商秀芸,他也看上了。
在没有看清对方的底细之前,刘明武不会平白无故地视对方为敌,而要试探对方底细,那就要想办法让对方动起来。
言语中的明讥暗讽,掏二百金为其报名其实都是试探。
在刘明武想来,修士应属不动如渊的那种人,然而梁山的表现,却是有一说一,针锋相对,这就让刘明武更加不能理解了。
这个时候的刘明武心里,并不认为梁山能脱颖而出。
修士的确很厉害,但毕竟不是才子,所谓术业有专攻。刘明武对江南才子们有信心。
而对于乔佳宜,刘明武不得不承认自己方才说了假话。
如果整个秦淮河还有一个可以和商秀芸媲美的话,那就是这个乔佳宜了。
刘明武也曾抬了一顶轿子过去,然而空轿子过去,空轿子回。
乔佳宜的原话是:要么是空轿子回,要么抬一具死尸回。
刘明武没想到乔佳宜这样清秀温婉的女子会这么烈性。
刘明武不会做这么大煞风景的事。这是刘明武唯一的一次失利,无人知晓。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让梁山出马,在他的内心,实在有太多复杂的因素才使得他冲动了一把。
“梁先生写了什么诗,可否让小王一观?”刘明武问道。
梁山却没有搭理他,而是望着花月影道:“你想知道吗?”
刘明武笑了。
刘明武身后的人于是吓了一跳。
六皇子的笑有很多种,这一种就是想杀人的笑。
忽然一阵江风吹来,刘明武醒过来,心道自己这是怎么呢?
他下意识看了看商秀芸,心头忽然浮现一丝怀疑,追商秀芸虽然是故意为之,但有这样七上八下的心思有些不由自主,却是因为眼前的商大家。
这个女人,越与之接触,就越发受其吸引。
这感觉,其实不对。
刘明武清醒了过来,整个人立刻就像是一把冷凛凛的剑。
花月影眸光一亮,刘明武居然摆脱她的“戏境”影响。
花月影没有故意为之,戏境对她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存在,不需要驱动就会自然散发出来,就像是她身上的体香。
“说来听听吧。”
梁山摇了摇头,道:“妙句天成,非一己之力。”
让他直接念别人的诗词,即便无人知晓,梁山也不好意思。
“梁先生但说无妨。”刘明武望着梁山,目光清冷。
刘明武气场的悄然变化,梁山也是感觉到的,心道难怪是可以跟太子刘明基争天下的家伙,果然不一般。
这个时候,乔佳宜正在看选出来的前十名的诗稿。
她已经看了九篇,都是很不错的诗,应景应情,或辞藻华丽,或清丽脱俗,不愧是建康城的风流才子,但是只是眼睛一亮,并没有心动的感觉。
乔佳宜知道自己贪了。
只是为孤独园凑齐未来十年的所需,这是最主要的,至于自己的相公,通过第二关,他定然诗才一流,若是通过第三关,多少是合自己心意的。
三关的选拔,这样的男人配自己,也算不上委屈,至于以后的日子,以自己不争的姿态,白头偕老、相敬如宾大抵还是能做到的。
当然,比不上现在这般自由。
可是,与自己那些姐妹相比,乔佳宜知道自己已经幸运太多,因此心里从未奢望过,有一个男子,忽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他的气息是自己熟悉的,他的目光是温柔的,他是最懂自己最爱怜自己的,两个人在一起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就知道了。
这样一个男子,十年以后睡醒之后望着他,心里头还会觉得甜蜜温馨的感觉,靠近他心还会如同少女般砰砰乱跳的……
这实在是一种奢望!
应该说,眼前这九份诗稿都达到乔佳宜的预期,和他们中任何生活在一起,不用担心出现焚琴煮鹤之类大煞风景的事,两个人说的话彼此能听的懂,不会有南辕北辙的误解之类的,这些的日子,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在这样的一种预期之下,乔佳宜很平静地拿起了最后一份诗稿,然后,轻轻读了起来。
她并不抱什么希望,这篇既然选中,那应该和方才九篇质量都差不多,应该是……咦,长短句?!乔佳宜一下愣住了。
这是一首杂言诗吗?
汉朝至南北朝以古体诗为主,多四言、五言、七言,长短不一,这是主流。而杂言诗则诗中句子长短不一,跟后世的词有些相像,是以乔佳宜展开一看,就以为是杂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