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极分化的欧美玩家

这部分玩家在玩过第一章后,就去了找伪满时代的相关书籍去看。了解大背景后,再重玩一遍游戏,体验顿时高了不少。

等打过第二章的试玩,他们被新增的那么多武器勾起期待,同时也了解第二章的大概时间、空间背景,立刻就去寻找相关的资料。

在西方国家,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书籍有不少,在各地图书馆里都能找到。可这些书籍的读者很少,没什么人会去看的。可最近好像刮起了一股风潮,大量年轻人前往各地的图书馆,去借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英文书籍。

这些青瓷科技在西方的粉丝们,心理很简单,既然那中国公司不迎合他们,那么他们就去迎合那中国公司。所以会尽可能详细地去了解游戏的背景,以期能和在玩到游戏时,获得最佳的体验。

他们想要在玩新游戏之前,就弄懂游戏的相关背景。可是,中国的抗战历史太庞大了,图书馆的书籍又太杂乱。他们从头接触,各种东西搞得一团乱麻,看了前面忘了后面。

比如说长沙会战就有四次。除此之外,各种战役、会战更是看的人头都大了。要是有本书简单明了地把时间线划一划,告诉他们大概的情况,那该多好?

结果还真有。最近有一位名为张纯如的华裔女作家,要出本抗日题材相关的书,名为《四亿人的八年》。从网上看介绍,那女作家按着时间线,完整地写明了中国八年抗战的所有大事件。

这书可太好了,听书名就感觉简单易懂,正是那些玩家们所需要的。毕竟又不是做学术,了解一下游戏的前因后果。等发售时玩起来更投入,也就可以了。

《四亿人的八年》这本新书,要到游戏发售后两天才会上市。新书面世后。一般要等个几年才能从图书馆借到。既然如此,不少玩家为了提高游戏体验想看这书。赶紧预定。

在正式发售前,那女作家还会环游全美各大城市,做演讲和签售。等不及的玩家甚至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提前买书看。

这些玩家因为游戏的惊人玩法,爱屋及乌,连带得也接受了游戏的背景。可更多的欧美玩家却没有这个意识。

迎合青瓷科技?怎么可能?作为消费者,天然就是上帝,去迎合厂商?怎么想出来的?

第一章面世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给青瓷科技写信,请求那中国公司改做欧洲战场的游戏。毕竟再怎么样,也得考虑一下这些花五十块钱买游戏的玩家意见吧?

没想到,青瓷科技无动于衷,按部就班地做出了第二章。

基本上每个发信要求做欧战游戏的玩家,都有被无视的感觉。他们忍着气,玩了试玩,或多或少总会有所不满。严重些的,甚至都想把桌子给掀了。

因为这个游戏在立项上,就是以王不负的喜好为出发点。没有为欧美市场做任何考虑。所做出来虽是大作,可个人化气息太过明显。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

试玩中那三分钟开车剧情,更是让无数玩家恨得咬牙切齿。

这简直太坑人了。那家中国公司知道美国人不见得会看这种剧情。不仅设置了不可跳过,还要时刻进行无聊的操作,才能渡过那三分钟!

对于欧美的玩家来说,用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作背景,已是非常坑人了。用就算了,起码得有一点包装的技巧吧?将内容循序渐进地灌输给玩家,有什么难的?通过事件,将主角的经历、队友的身份、敌人的凶残都展现出来,然后再开始正式的剧情。不行么?

简而言之,就是先把仇恨拉好。再打怪。

《远东战场》第一章做得不好,但还算勉强做到了。主角是个猎人。日军烧了主角的家,队友救下了主角,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但第二章这是什么?在第一章中那么迷茫的主角,为什么到了第二章,却东跑西跑地帮军队打了四年仗?这心理转变太大了,没有丝毫铺垫,不是逻辑混乱是什么?

此外,“yuyanling”是谁?主角为什么要听他的命令?完全可以逃跑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守住这个地方?主角打这仗能得什么好处?这些基本的故事要素都不交代,那中国公司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让欧美玩家困惑莫名,但在王不负乃至所有中国玩家看来,却全是完全不需要解释的事情。

主角为什么要打仗?抗日!还要什么解释?

两方玩家由于文化、教育、环境等等因素,对于同样的题材,接受程度却天壤之别。对中国玩家来说,这游戏就是神作。可对欧美玩家来说,却是缺点和亮点同样明显的作品。

欧美的游戏玩家从小接触各种游戏,所玩游戏的数量只怕是天文数字。但他们从未见过有这么一款游戏的。上来直接告诉玩家:你的敌人是谁,你的友军是谁,你要做什么。至于要问为什么?原因你自己去查。

根本就是捏着人的嘴巴,然后往人喉咙里塞一把药片。已经到了不尊重玩家的程度了。

那中国公司用奇怪的剧情也不是第一次了。绝大多数下载去玩试玩的人,本来就不是期待能看到多吸引人的剧情,而是想要知道第二章中新增了什么玩点。

等看完了剧情,操作到迫击炮后,他们就目瞪口呆了。本来以为第二章相比第一章就算有所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呢。没想到居然增加了火炮,还有那么炫目的击杀特效!

机枪、手榴弹、刺刀……新增的玩点一个接着一个。

这游戏实在是有些难办。一方面有着惊人的玩法,另一方面,游戏的剧情根本就是在无视玩家。这种不尊重人的态度,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一家位于纽约的游戏杂志,曾经热情评价过背景为纽约覆灭的《狂潮》,却不假言辞地批评了《远东战场》第二章的试玩。

“这肯定是一款令人失望的游戏,中国游戏制作商的毛病暴露无疑。”

文章之中,那杂志的编辑写出了理由,认为这款游戏的生硬剧情,已经到了无法让人玩下去的地步了。这可能是因为那家中国公司的管理层出现了问题,缺少对市场的评估。

明显可以看出,第二章的试玩是从游戏本体中切割出来的,可能那家中国公司,直接把第一个关卡放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游戏的剧情,都是这种东西啊。在1944年,保卫“hengyang”,对抗日军“”……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名词。

编辑断定,第二章的销量绝对走低。可能凭着一些惊人的玩点依然吸引少部分玩家。但长此以往,那家公司就会因为无视市场的傲慢态度,而导致自身的失败。

最后文章也给出了建议。事到如今,换个剧情已经不现实了。起码也得把剧情编得容易接受一些吧?最好将游戏发售延期,请好莱坞的编剧参与剧情的修改,做出更能令玩家理解的剧情。

不是只有纽约的这家游戏杂志不看好。所有的游戏杂志都是如此。游戏杂志的编辑们本身就是最资深的游戏玩家,他们接触了大量的游戏,所以觉得《远东战场》特别刺眼。不看好这游戏的市场表现。

网上的风浪就更厉害了。除了玩游戏的人,还有日本的右翼团体参与其中。

这些团体从日本的大财团、大企业得到资金,专门在国际上操纵舆论,以洗白过去历史。最终目的,是希望能欧美人能毫无芥蒂地使用日本产品。

这帮人行事肆无忌惮。只要有人胆敢在公开场合向世人述说历史真相,就会被他们苍蝇一般地骚扰。

毫无疑问,《远东战场》第一章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在网上极尽抹黑之能事。第二章发售在即,他们也行动了起来,企图拉低游戏的销量。

不管是骂是夸,时间总要向前。终于到了游戏在欧美正式发售的前夕。

……

纽约。

有个金发青年,从报亭上买了本游戏杂志。先翻开关于《远东战场》的文章。看了一会,说道:“这杂志说得没错!那家中国公司太自负了。一点也不知道迎合市场,他早晚有一天会衰败的!”

“中国公司?做了什么游戏啊?”卖报人好奇起来。好多买了这杂志的人,都会义愤填膺卖骂几句。真是奇怪了。

“叫做《远东战场》。”青年把名字告诉卖报人。

卖报人是俄罗斯裔,还真不知道自己卖的杂志里有这些东西,赶紧拿起一本,边翻边兴奋道:“是不是二战游戏?当年苏联红军可是歼灭了几十万日军的!”

“不是,是中国军队打日本军队。”青年叹气说。

就好像中国人难以想象菲律宾也发生了抗日战争一样,绝大多数美国人也难以理解中国在二战中起了什么作用。金发青年也是如此。

游戏公司不应该制作玩家不感兴趣的题材。这不是常理么?谁会将非洲部落追逐猎物的过程,制作成游戏给玩家玩?

生僻的题材,下场都是做得越好,亏得越惨。那中国公司是怎么敢于开始做的?

卖报人也是同样毫无兴趣,翻看了几页,合上杂志道:“这有什么可做成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