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绿营是个怪胎

润淼从舅实际上,也是不知兵的;杨孟晗对绿营兵制的过往由来,更是蒙查查的,尝试着裁减绿营士兵时,才发现差点闹笑话;也差点闹出乱子。

后来才慢慢知道些,这绿营的兵制,是比较特殊的,也怪怪的,贼有意思的。

首先,兵皆土著。所谓兵皆土著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本地人来理解。也就是不能用外来无籍贯的兵来充当。这是为了好管;因为本乡本土的兵,他们的家小就在军营的所在地,倘若在本乡犯法,家室就会受到牵连,所以这种人在军营里,就比较容易管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是外来人,一旦为非作歹,事发之后,一跑了之,不好追索。二是作为固定不移来理解。也就是绿营兵士一列兵籍,便终身不能改;入伍后,是不能自由退伍的。假如他们入伍后,想要当逃兵,军营便可以按户追索,无处遁形。

士兵平时在营操练,有事征调出征,事定,遣撤归伍,从哪里来还回那里去。也就是说,绿营的战时营和他们的非战时驻防营,是分开的,驻防营头才是固定的。

其次,世兵制度。绿营兵丁以世业为原则。何为世业?简单理解就是:爷爷当绿营兵、爸爸当绿营兵、到了儿子还是绿营兵。之所以成为世业,是其补拔制度而来的。余丁补拔制度,对绿营有四大优点:第一、他们都生长在兵家,从小耳闻目濡,执锐披坚,自然比从普通人家招募的子弟易于训练。第二、绿营兵的粮饷很少,子弟做了余丁,就多了一部分收入,对于稳定绿营也有一定好处。第三、有了余丁这个制度,绿营就不缺乏源源不断的兵源。第四、遇有征调时,余丁有随军服兵役的义务,分担一部分运输的工作,可以使部队少幕长夫。因为,绿营是“兵有定数、饷有定额”,而子弟众多,大家都是余丁,往往是“缺少人多”,很多人争取一个名额。可以看到,父兄在伍,子弟为余丁,兵士都出于兵家,实在是一个世业的制度。这个制度和征兵制不同,跟募兵制也不同,姑且称为“世兵制”。

可是清朝严格控制绿营兵的数量,招募比较严格,一般是缺一补一,而且招募的对象主要是原绿营士兵的子弟。

第三、使将帅无从专擅。绿营兵制建立后,经过数次改良,到康熙时已相当严密,武将已无法拥兵自重。绿营的将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将官不能直接统兵;兵卒平时分派各地作为守卫、差役,只到战时临时拨给部队,组成临时战营;而统兵之将多由文官担任,文臣不知兵,以文制武,倒是很有效地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但有得必有失,我大清的绿营兵制,虽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上下左右都相互不熟悉,也互不信任,号令不一,各自为战,败不相救,各自夺路而逃,非常容易引起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武将是防住了,国家军事力量,却慢慢变成软脚虾了。

绿营军制的胎里病,加上薪水微薄,物价上涨,上官克扣,几个因素共同发力,到我大清中后期,绿营已经彻底的毁了、废了。

咱先说说饷银,绿营只有旗营的四分之一左右;无马战兵每名按月给银一两五钱,守兵每名按月给银一两。总体来说,薪水是非常微薄的,清朝初年,仅能勉力养活一家老小。但清朝在中期受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影响,四口之家的生活成本上升至每年50两。当时就有明白人,给皇帝大万岁上奏本时,实实在在地坦言,士兵依靠正常薪水,只能保证绿营每家每月头十天锅里有米。

其次,便是各级克扣。克扣也有两种,第一种是上面默许的合法克扣。第二种克扣是督抚和地方高级将领互相勾结,喝兵血。上下一起糊弄,清廷想管都管不了。夸张的,连绿营兵训练时用的火药铅子,需要由从兵饷中支取;可想而知,最后到士兵手中,还能剩多少。嗯,谁还脑子抽了积极训练,打枪放炮?

后来,我大清在派兵出征之时,为了鼓舞士气,推出了战时饷银制度;它由“出征行装银”、“出征盐菜银”和“出征口粮”三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大战的时候绿营兵的工资是拿双饷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绿营士兵收入的不足,能让士兵好好安心在外面打仗。不然士兵出征,可能连服装、器械都凑不齐。

然而,这种制度,得好处最多的,还是各级官员、将领;借战争之机,虚报冒领,发些小财。

第三,福利保障不够。

出征阵亡病故,留下妻子儿女的,朝庭不过是给一个月5钱银子抚恤,发到家中第一个男孩十六岁后为此;可这一点点钱,还不够买30斤大米的钱,能够孤儿寡母吃几顿?

吃亏上当几回后,谁还肯出死力,又何苦去拼命打仗呢?自己战死了,老婆孩子可就受大罪了!

有一点儿要强调的就是,如果兵士年龄过大,不能当差上操怎么办?

兵丁年届五十以上,年老不能差操者,解退名粮。也就是超过五十的士兵,不能训练或者干活了,就要回家了,让家中后辈顶上。如果还能差操呢?那就继续干。除非是有伤残的,否则是没有退休金这个说法的。

低薪加克扣,让士兵生活无着,兵饷微薄不足以赡家;为了活下去,只能自己想办法,出去捞外快、搞副业,有的当小贩,有的当手艺工人,因此疏于训练;好多根本就不参与训练,战斗力不下降成渣渣才怪呐。

从而慢慢养成了绿营兵将钻营猾巧、慵懒涣散、谋利敛财、漫无纪律、贪生怕死的积习;很多脑子好用的士兵,常常会领空饷,全职在外搞副业。

绿营的职责,后来,也慢慢给弄成一个大杂烩。你说他是军队也行,你说他是衙役也像,有点时候还干工程兵、邮差和保安的活儿。这些任务,很多都属于内政事务,应该是捕快、衙役等公差的工作;但是,因为经费问题,各州县一直缺人手;于是乎,绿营就被拿来“充百役”了,当然也给几个跑腿钱。苦哈哈的绿营还愿意干这个活,既不用训练,还多挣两小钱贴补家用,谁不乐意呀。

除防守水陆城门这正当的职责外;各衙门防守、仓库、监狱以及护解饷犯、维持治安等等,基本还是由绿营来承担的。至于什么守陵、下乡催粮拉丁、押解官银、缉私盐、逮小偷抓大盗等脏活累活,也是一概归绿营管。

绿营虽然打仗时,抽不出几个人;可是花名册上的人都在呐,有老了的,又在各级衙门当差、看守库房、把守哨卡的;当然也有在外面做小生意的。打仗是没几个人能上;吃饷的时候,人可都在。绝对意义上的人头都没有的空饷,实际上还不多见。

从这一点讲,我大清比明朝要强那么一丢丢。

到该发饷的日子,要是上官不给,哼哼,没那么好说话的;乌泱泱地来一大波,到衙门来堵门。皇帝老倌儿还不差饿兵呐,快点,俾银子先!

润淼从舅和杨孟晗两人都没想太多,尤其是这一次小刀会之乱,有的绿营直接就是参加会党了;其他的也是闻风而逃,没有任何抵抗。这种士兵留着,真的毫无价值。而且,也准备给这些人活路,也不是一赶了之;以为应该能够顺利处理下来的。

只是没想到,后来才明白,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要复杂好多。

而且,这帮绿营兵,打仗时的胆子很小;溜起来比兔子还快!

可为了得好处闹事,还都齐心得很,都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嘛!而且,我大清的文职官员,都喜欢捂盖子,息事宁人;这帮兵油子门清得很。

只要不太过分,适当的闹一闹,总是有好处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