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伦来到阳平关,至袁布军中,袁布见是公孙霸诏令,不敢怠慢,于是举办军师上任仪式,又在军中置酒迎接款待黄伦。

黄伦略饮数杯,问袁布道:“将军奉命驻守阳平关,可知敌军虚实?”

袁布道:“贼军皆在剑阁,见吾军重兵驻防,不敢前来进犯。”

黄伦道:“容末将军前一观。”遂出席间,来至关上查看,片刻,回到席间,对袁布说道:“陛下大军正围襄樊,汉中伪王于剑阁屯兵,恐趁隙来犯。今将军所部守关将士,皆饮酒作乐,军容涣散,若敌军骤然而至,岂能迎击?愿将军严明军纪,以免被敌所趁。”

袁布举杯道:“贼军龟缩剑阁,阳平关易守难攻,又有方将军重兵在后,可无忧也。军士终日守关,无以为乐,权作消遣耳。吾有哨骑随时探报,若贼军前来,吾便能提前得知,可做预防,不为晚也。”

黄伦正色道:“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岂能以寻常之事待之?如若轻敌大意,必遭败绩。将军不可不戒之。”

袁布心中虽然不乐,但不好不从,于是传令,自今日起,全军皆要用心守关,不得再饮酒赌博。黄伦又整顿军纪,加强关前防守,以防汉军前来夺关。

杜融至方龙军中,方龙出帐迎接,互相问候毕。杜融道:“某奉陛下诏命,前来汉中辅佐将军。将军驻防汉中,以防汉中伪王本部,职责不可谓不重也。防守之策乃三军安危所系,干系重大,愿闻将军防守之策。”

方龙道:“汉中伪王军尽在剑阁。吾以袁布率二万军镇守阳平关,吾率四万军屯守南郑,以为掎角之势。又在汉中各处险要路口关隘,屯驻军马不等。汉中伪王如欲前来,必先经阳平关,从其他路口而来,吾亦有兵马阻截。汉中关隘路口险要,易守难攻。吾八万军,足可以防守抵御贼军十余万。”

杜融道:“将军用兵甚合法度,然亦不可大意。汉中本贼军巢穴,贼军谙熟汉中地势,恐其出奇兵前来突袭。将军当谨慎设防,并于定军山、鸡头关等险要处留军驻守,以为备用。”

方龙道:“汉中已经在我手,定军山、鸡头关乃我后方,在后方屯兵驻守,不宜空费军力乎?”

杜融道:“兵法在于未雨绸缪,预备后路,作万全之策。如若战局不可控,汉中不可守,我军还可从险要全身而退。如不提前预留兵马驻守,若退路为贼军据断,则将致全军于危险之境也。”

方龙笑道:“军师多虑耳。吾大军八万,即便不能胜汉中伪王,也当保持不败之势。以吾观之,汉中伪王虽然得其人望,然其军战力非吾军敌手。如欲硬战,吾不惧汉中伪王军。”

杜融道:“将军固然勇猛善战,然汉中伪王部下智勇之士甚多。如其用谋,又借助谙熟汉中地理以算计将军,恐将不利于将军也。还望将军小心从事,谨慎用兵,以不负陛下重托。”

方龙闻言,才虚心领受,于是抽调军马,以一千人守定军山隘口,两千人增守鸡头关。又依照杜融建议,将屯守各处险要人马,再重新调整部署驻防。

不数日,杜融又对方龙道:“今日闻知哨探军报,言汉中伪王剑阁人马有所动静,又闻知其得川中人马辎重援助,恐将有进犯阳平关之举。如贼军大至,吾以为阳平关守将袁布军势力单薄,恐难以抵挡,将军且宜再遣谨慎之将,率兵前往以助之。”

方龙遂从其言,便令部下稳重之将张厚,率兵一万前往阳平关相助。

十月,汉中秋雨时节已经结束,天气晴朗,道路畅通,正好用兵。

建夏设大营于剑阁,下令大军攻取阳平关,各路大军以此进发,唯有徐道、秦统二将,领军一万二千人在剑阁,护卫建夏与军师文雄。

封传车领前部军三万人,开至阳平关前,扎营攻打。

袁布令军拒战,黄伦见汉军势大,劝袁布坚守,然后将敌情飞报方龙,请其发兵援救。

不多时,徐然、洪超二将,各率一万人马杀至阳平关,围住用力攻打。张厚一万军闻知,倍道而前,行至阳平关,援助袁布,得以稍稍抵御汉军攻势。

方龙闻知阳平关被汉军攻打甚急,于是又令部将曹稳领一万步骑前往支援。忽然又得军报,汉军蒋道、冉辉二将,各率兵一万,从间道而出,欲半路拦截方龙援军。

方龙惊到:“若蒋道、冉辉二军来,曹稳必然不能抵挡,恐其进犯南郑,吾需亲往拒之。”

于是留军一万,请军师杜融守南郑,自率万人精骑,前来迎战蒋道、冉辉军。

方龙刚出城一日,杜融又接到军报,汉中军约有万人,分两队从米仓山而来,欲要袭击南郑。

杜融道:“此必然是诱我出城之计,然彼军万人到来,不可不拒之。”于是分兵五千人,令将军柴引统领,出南郑,于南山口紧要大路阻敌。

蒋道、冉辉二军,于间道突出阳平关之后,正遇见曹稳一万军,于是合军攻之,曹稳不敌,慌忙率众后撤,方龙随后引军道,扎住阵脚,敌住蒋道、冉辉军马。两军交战,不分胜负,遂扎营对峙。

柴引带五千军出南郑扎营南山口。不多时,李超五千军至,率军攻南山口,战不多时,李远又领五千军至,两军一齐攻击,柴引军将要不敌,急忙飞报杜融,杜融又遣三千军驰援南山口,柴引得以守住南山口险要。天将日暮,李超、李远遂稍停进攻,列阵南山口下不退,柴引不敢轻心,严加守备。

天色已晚,杜融在南郑城中只剩二千军马,又接得各处军报,皆在交战之中。杜融心中忧虑,心想若再有汉军来偷袭南郑,则将无军可用。便令人报与方龙,可收军回驻南郑为上。又将南郑两千弱旅,皆不许休息睡眠,彻夜值守。

至夜半时分,忽然接得军报,南郑山下突然出现一支骑兵,正向南郑袭来。

杜融大惊,急忙登城视之,果然见南郑南面郊外十数里处,绵延一带火光,势如长蛇移动,喊杀声隐隐传来,正不知多少兵马。

杜融见此,知道以经中汉中军调虎离山之计。敌军夜半突袭,南郑将不守,于是传令二千军,准备待命撤退,不一刻,火光逼近,只见来军人马甚众,火把绵延数里。

杜融随即下令撤退,前往与方龙军会合。随即令军点燃城前木柴等物,燃起大火,欲阻止来军。

来军正是汉中王麾下大将独孤虎八千骑兵,独孤虎自领军从剑阁出,从间道抄南郑之后,奔袭数日,绕过紧要隘口燕军,汉军皆熟悉山中道路,遂从间道而出,到达南郑附近。独孤虎探知得南郑守军空虚,于是趁夜便来袭取南郑。一万人马开至南郑城下,果然守军已撤,独孤虎遂命军救灭了火,带兵夺回了南郑城。

杜融率两千军已经逃出,向方龙大军靠近。于天明时分跟方龙会合,杜融道:“今贼军势大,南郑已经被袭取,我军腹背受敌。将军不宜在此相战,可令各军撤退定军山。”

方龙闻知南郑被袭取,大惊道:“贼军兵力怎会如此之众?从何而来乎?”

杜融道:“贼军谙熟汉中地理山势,从间道绕过我军防守,半夜突袭南郑。”

方龙奋然道:“吾可率军复夺回南郑!”

杜融道:“来敌将近万人,尽是精锐骑兵,且贼军数万已经绕道阳平关进入汉中,即将对我军形成合围包抄之势,将军不可再复夺南郑也。”

方龙叹道:“此番用兵,吾欠深思考虑也。然我军若撤,阳平关必然不支,袁布等数万之众,需得吾前去接应。”

杜融道:“将军即可速去接应阳平关,可再从陈仓道撤退。南郑虽失,我军尚可以据定军山而守也。”

方龙便派人令柴引以及各处关隘守军且不可恋战,速撤至定军山拒守。

方龙与曹稳带军奋力拼杀,战至日中时分,方杀退蒋道、冉辉二军。又提军急忙向阳平关而来。

柴引所部拒守南山口,与汉军大战一日,折损两千人。天明时分接到撤退命令,柴引便引六千余众弃南山口而北走,至汉水,渡河望定军山而去。

汉军遂夺取了南山口,进至南郑,李超对李远道:“今方龙率军救阳平关,将军可与独孤将军在南郑驻守,将兵皆交付于吾,吾引军袭其后,可大胜也。”

李远道:“未得军师军令,不可擅自用兵。如此去折损兵马,该将如何?”

李超道:“你将本部军交与我,此番胜利,功劳一人一半。”

李远本不肯,无奈李超一再要求,遂将部下一半军交付李超,李超会合本部军,有七千人,于是便开向阳平关来,欲从后袭击方龙军。

方龙杀退蒋道、冉辉,率军向阳平关挺近。杜融道:“南郑已经为贼军袭取,其必有追兵抄我之后,将军可设伏兵待之。待击退追兵,我军可放心而进。”

方龙依照杜融计策,便再大路两面山中密林处,布五千伏兵。领中军缓缓而行。

李超率七千人追至密林处,见路上燕军车撤马蹄之印犹新。李超命令全军道:“燕军此去不远,前方五十里,就是阳平关,我可袭其后而击之,必能建功也。”

于是带领七千人进入道中,全军方进至密林中时,忽然两边一齐呐喊,箭如飞蝗,伏兵四起。

李超命军抵挡箭矢,稳住军队,道:“此处虽然有伏兵,尚不足为惧也。”遂引兵布成阵势,待箭矢稍停之后,便再向前冲出谷口。

忽然谷口喊杀声大震,李超慌忙看时,只见方龙亲自引军掩杀过来。李超惊到:“此番中计矣。”急传令七千人马速退,已经不及,两边伏兵又一阵箭雨,方龙领军趁势冲杀,李超在阵中遇见曹稳,曹稳提刀欲要来杀李超,李超大怒,挥动手中鎏金镗,一镗打得曹稳脑浆迸裂,死于马下。方龙使大刀前来战李超,李超勃然大怒,又挥鎏金镗来打方龙,方龙使刀招架,战不三合,见李超威猛至极,便弃阵便怕马逃去。李超在阵中奋勇拼杀,杀敌数十,怎乃被伏兵箭矢所中。手下七千人马,折兵大半,李超身中十余箭,力竭而亡。蒋道闻知李超军兵败,领兵前来接应,李超已经阵亡,只接应逃出三千余人。燕军得胜,便整军马向阳平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