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0章 癌患乐园

吴为与宋柔从宋妈那里回家的路上,谈起癌患乐园。回到家里,

宋柔对吴为笑道,癌症患者竟然能创办癌患乐园,人家做那件事的难度可比你的乐业教育难度大多了。

吴为也感叹道,的确啊,职场上压力再大,还能有知道得了癌症等于接受死亡判决的压力大呀。我过去在职场上也曾经遭遇过重创,我却从中感悟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彻底的净化洗刷。我现在想的是,人如果不幸患了癌症,如何进行一番心理上的净化洗刷。我在南都,对儿子儿媳讲过,家乡这边有许多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每月也就两、三千元。儿媳听了还惊讶,怎么那么少?我说,年轻时收入少没关系,大家都这样,但是到了四、五十岁,还挣这么少,只能怨自己。社会收入是分出低中高很多层级的,一个人在职场上干了二、三十年,专业没有成就、职务没有提拔,收入自然处于底层,属于垫底的。

宋柔好奇地说道,癌症患者集中的地方,怎么还会有欢乐?你是不是为了你的乐业教育,独出心裁设计出这个什么乐园吧,然后想用这个故事去安慰收入低的人也去乐业。

吴为道,我过去曾经对你说过,咱们市里就有家癌患乐园,只是你左耳听右耳冒了,也没有存在脑子里。哪天,我去阿乐家给宋妈讲讲癌患乐园的故事。

宋柔道,真要有,讲给她听,对她兴许有好处。

吴为道,你知道吗,现在提倡在中学开展死亡教育呢。

宋柔嗔道。说说就没正经嗑了,在那里讲还不把孩子们吓坏了。

如果死亡教育都能讲,乐业教育就更能讲了,癌症患者能组织到癌患乐园里。职场上的人再难再困难。还有癌症患者活得那么艰难啊。

吴为道,那时我讲乐业。你笑话我,还给人家讲乐业呢,先得让老婆孩子高兴才是。我的研究有了成果又有人欢迎讲讲,你和孩子也应该跟着高兴才对。

宋柔嗔道。就你长着一张会说的嘴。

几天后,吴为同阿芳阿乐打了个招呼,就去了他们家,给宋妈讲癌患乐园的故事。

吴为讲道,十几年前,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了,出殡后吃饭时。一个桌上的朋友给另一个人介绍我,说我能写些东西。那个人听了,说敬我一杯酒,我看那个人比我还大十来岁。忙说敬他。他却执意要敬我,又说有求于我。我只好从命。他自我介绍道,他叫瑞运,创立了癌患乐园,想请人写首歌词。

我听了,惭愧道,我不会写歌词。

吃完饭,刚好那天是礼拜天,我没回家就去了单位,也许心里有事的缘故,坐在办公桌前,想起党校那位大姐给我出的题目,人能不能快乐面对死亡。又想到刚才饭桌上瑞运大哥的癌患乐园,不就等于快乐面对死亡?渐渐地思绪就出来了,又经过一番梳理推敲,在电脑上打出互爱的乐园,写下一段文字。打印出来,又检查了一遍,给瑞运打电话,他说开车来接我。

我看到他,把刚写的互爱的乐园给他看了看,又说,我也不会写歌词,供你参考吧。然后同他告辞。他却执意让我去他的乐园看看。

我跟着他来到癌患乐园,去了一看其实就是他的家,一楼靠边的窗户上挂的牌匾果然是癌患乐园,走进去房间是贯通的格局,显得有些阴暗,走进后屋,瑞运喊道,来客了。出来的女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老伴,瑞运互相介绍了一下,然后把我让到里间坐下,把我写的材料递给他老伴。

他老伴看了看,说写的挺好,碰上好心人了。

瑞运对他老伴道,把吴老师写的文章裱好挂到墙上,让癌友们经常看看。

宋妈听到这,好奇地问道,你写的互爱的乐园,是怎么写的?

吴为开口叙述道,当我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悬崖,听到那种即将告别人生的宣判,踯躅在那个边缘地带,曾经感受到心灵中的那种黑暗,掉落到苦难深渊的那种无助。

蓦然间,一束关爱的目光,揭开了黑暗的天幕,如同阳光洒满了我的心田,顿时涌起那种乐融融喜洋洋的感受,恰似小时候躺在母亲的怀抱中。

让我们回应一种感恩式的关爱,让互爱倾注我们的心中,搭建起互爱的乐园。我们的乐园尽管简陋,可那里却永远充满阳光和歌声,在那优美的旋律中,让我们的生命获得舒展的活力。

在吴为动情的叙述过程中,不知什么时候,其他几个人悄悄地走进老人的房间里,听到宋妈轻微的抽泣声。吴为的叙述结束后,阿辉先道,大大写的太好了,我都感觉到,当人面对癌症时的那种心境,爱的重要。他又深情地看着姥姥,走到老人身边拉着老人的双手坐下来,姥姥,有我们大家,您就不会孤独的。

宋妈梗咽道,我是想那些癌友的心情呢。

吴为又道,这个瑞运大哥,太不容易了。我去了他家以后,他家的嫂子对我说,他的母亲、叔叔、妹妹都是因癌症去世的,他得的是淋巴癌,手术后执意要创建这个癌患乐园,他深刻体验到癌症患者的那种苦境,幸好得到市里有关各方的热情响应,癌友发展到好几百,他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其中有个癌友,五十来岁,因家里太贫穷,附近的景区竟然都没有去过,幸亏这个瑞运大哥组织他们去景区游玩,回来两天就去世了,去世后家里居然连照片都没有,最后只好用在景区拍摄的照片做了遗照。

宋妈道,我想去那个癌患乐园看看那些癌友,看看能帮助做些什么,你们还说我心境好呢,同这个瑞运比起来,惭愧啊。

吴为道,哪天我先去看看,同他们打个招呼,我再来接您老。

吴为看着又道,阿辉这孩子,听我们谈论这样的话题,不但没感到害怕,还进来安慰姥姥呢。我听瑞运家的嫂子讲,他家的牌匾挂出去后,原来有家邻居的女中学生,上学放学他家门前是必经之地,看到那个牌子以后,从此远远地绕开,后来她家都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