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宣召 燃文

裴宣再度名声大噪,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更是盛行一时。不少主战派更是得意得不行,如今不就是不得已的时候吗,高丽这次的举动,便是老好人都要被气死了,纯粹是耍着大隋玩,最终还要得意洋洋,四处炫耀,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便是主和一派,也是对高丽极为愤恨的,只是顾忌着钱粮还是中原的形势,要缓缓图之。

转眼间,已经到了过年的时候,这个年过得并不舒服,家里没个当家的女人,裴矩再聪明能干,很多事情还是有些疏漏,私底下裴蕴已经在劝裴矩续弦,裴矩自然是拒绝了,裴蕴只能叹息不已,后来想想,裴矩常年伴驾,家里的事情也不怎么管,倒是裴宣,也差不多到了娶妻的年纪了,回头给裴宣选个宜室宜家的妻子主掌中馈也便是了,因此便住了口,再也不提,只是回去之后让自家老婆留意着裴爽跟裴宣的婚事。

刚刚过了正月初五,还没过元宵节,裴矩再次离开了长安,前往洛阳,毕竟洛阳那边如今是帝都,他还得去给杨广复命。哪怕对于杨广其实并不满意,但是裴矩名义上是杨广的臣子,还是得继续表现出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来。

张玉书倒是在长安也有了些名声,楼观道那边给他弄到了一个旅帅的认命,将他送入了军中,再过不久便要再次征讨高丽,他又不可能全部换上楼观道和天师道给他准备的人,这不是明确告诉别人他有问题吗?以他的级别,带个五个人跟着,已经是给他开后门了。因此,他需要靠着自己的武功还是兵法,起码让自己手底下的人还有那些低级的军官,比如说队正副队正他们心服口服,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空降来的长官,在下面掣肘,使得军令不答,他性子坚韧,对于未来几乎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这次从军是第一步,这时的手下,便是他最初的班底,他必须要重视,因此,收到任命书之后,他便直接带着几个亲兵护卫往洛阳从军去了。

侯希白并无亲友在世,这次来长安,未必不是因为石之轩安隆都在长安的缘故,估摸着已经见过面了,反正后来侯希白看裴宣的目光就显得更加友善亲近了许多。裴矩离开之后第二天,侯希白便也向裴宣告了别,说是要回蜀中了。

裴宣也没如何挽留,他跟侯希白也就是别人看起来相对亲近罢了,实则真没多少交情,再者,他本来也是极洒脱的人,所谓人有悲欢离合,侯希白本也就是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将来自然还会再见。

裴宣直接回了楼观道,张子阳和张子远这会儿还在楼观道,并没有回龙虎山,龙虎山毕竟偏远了一些,消息不够灵通,而且他们也需要跟楼观道达成更深的合作关系,比如说,根据那本《洪荒志》重新定下道教的神灵谱系,并且还得商议着道门将来的出路问题。佛门是前车之鉴,道门根本不可能跟佛门一样,过深地牵扯到天下之争里面,这次实在是迫不得已,真让佛门得逞,只怕是佛门影响力愈发强大,最终都要没有道门的立足之地了。虽说李渊那边对道门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亲近之心,但是,与其投资一个立场不稳定,暧昧不明的对象,为什么不能扶持自家的代言人呢!因此,李渊想要左右逢源,很显然打错了如意算盘。

道门不可能跟佛门一样,弄个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出来,想要具备较为深入的影响力,就需要在各地正常的神灵祭祀上做文章。

一般来说,各地除了道观佛寺来说,颇有些别的神祠,比如说山中有山神庙,水边有龙神庙,地方上也都有土地城隍,这些都是小神,一般不过一两个庙祝罢了,但是,数量却很是可观,另外还有什么月老祠之类的。道门便想要主持这方面的神祠祭祀,如此一来,道门深入民间,却不牵扯到任何朝政,即便改朝换代,也不会影响到道门的传承。当然,三清的祭祀也是不能少的,却不在民间,而是选取名山大川,修建道观,祭祀三清。至于其他的诸如昊天还有历代帝王封禅所封的神灵,自然有历朝历代的皇室祭祀,这就要跟道门分割开来了。

天师道跟楼观道虽然在道门中势大,另外也就是上清派,但是并不是说,道门也就这三派了,当年葛玄之后,便传下了上清、灵宝、三洞三派,另外还有些别的小门派,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力量,楼观道跟天师道显然不能吃独食,因此干脆派人四处送信,却独独绕过了跟佛门不清不楚的上清派以及上清派的附庸,用他们的说法就是,上清派既然背叛了道门,跟佛门沆瀣一气,那么,就让他们跟佛门继续混下去吧!

各个道家门派的人往终南山过来,自然是瞒不了人的,但是楼观道打出来的旗号是重新制定华夏神灵谱系,这自然是道门大事,总得得到其他道家门派家族的认同,要不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各行其是,混乱不堪,道门想要大兴自然是遥遥无期。

很多人是以一种看笑话的架势看待这回事的,毕竟,道门说实话,分裂已久,神灵谱系也是混乱不堪,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的道家门派,更是直接封自家的祖先为祖神,便是帝王将相,也在自家祖先之下,因此,一直混不开,这回楼观道想要搞出一个统一的谱系来,只怕光是扯皮,就要扯个三五年了。

上清派那边对此自然赶到愤恨不已,跑过来问为什么没自己什么事,却被在场的人有志一同地冷嘲热讽了一番,你们都跑去捧佛门的臭脚,相信那狗屁的佛祖弘法了,那干脆剃个光头进佛门算了,还跑到这边来,让我们也数典忘祖,跟着你们给佛门卑躬屈膝不成!气得上清派的人勃然大怒,最终怒气冲冲的甩袖而去。

楼观道跟天师道这边已经达成了合作,底下的小门小派就算有什么意见,也只能等着慢慢商榷了,因此,在几个擅长望气观命的道士见过张玉书之后,甚至跟张玉书有过一定程度上的接触之后,几乎所有的门派都同意了这个计划,推动张玉书上位,然后由道门主持中原民间祭祀。

当然,在这之前,神灵谱系的订立,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张果在道门辈分比较高,裴宣又是《洪荒志》的缔造者,因此,他也得以参与了这项工作,他对道门乱七八糟的神灵知道得实在不是很多,后世的时候,他也就是看看各种小说罢了,逍遥派说是道门,尊奉的是庄子,也就是所谓的南华真人,但是,也就是入门的时候拜一下庄子的画像,逢年过节,谁记得这回事啊!因此,他真心对此了解不多,如今不过是在边上敲敲边鼓,不过,后世那些小说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灵感,比如说天庭的构成。

这事实在是非常耗费心力,各门各派都想要自家的祖先在天庭占据一个肥缺,比如说天师什么的,楼观道就比较方便,他们尊奉的是老君,这早就定下来了,其他尊奉三清的同样差不多,只要将自己的祖师爷安排成三清的弟子什么的,别的那些家族式的道门,就得为了自家祖先在天庭的地位高低纠缠不清,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修仙,修到最后,跑到天上去一看,自己只能做个杂兵,给人家神仙看大门啊!

裴宣正在那边看着一堆原本仙风道骨的道士,为了这事吵得形象全无,几乎要跟泼妇打架一样,冲上去撕扯,就觉得异常好笑。

裴宣想要在一边继续看好戏的愿望显然没能实现,杨广也听说了他的名头,直接一道旨意下到了楼观道,他要第二次亲征,要裴宣这个才子伴驾。杨广这人一向自负,他自诩文采,当年也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会儿听说裴宣因为诗词的造诣,竟然被人称作是谪仙人,不免又是好奇,又是有些嫉妒,不过,裴宣是自己的能臣裴矩之子,因此,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下自己的宽容大度,很是慷慨地封了裴宣一个翰林学士的官职,然后便召裴宣伴驾。

这会儿大隋权威还在,或者这样说,直到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大隋依旧是正统,因此,李渊才要掩耳盗铃一般,搞出一个傀儡皇泰主来,闹出一个禅位的把戏,以示自己继承了隋朝的正统。因此,裴宣即便对杨广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会儿却是不得不奉旨。他若是山野散人,倒是无妨,偏偏他出身闻喜裴氏,裴矩跟他没多少感情,裴蕴对他却是挺照顾的。另外还有楼观道呢,他可不想惹恼了杨广,结果杨广再次被冲昏了头,直接宣布楼观道是邪教什么的,那乐子就大了。因此,裴宣还是收拾了行装,骑马往洛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