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基础差,但精神不垮

文革以后的第一次高考如期进行了。 虽说祈冰他们还在备考重点高中,但是对于此次高考,和许多关心的人一样,他们同样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和期待。因为高考之路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有人先行一步而已。

听说此次高考全国约有五百七十万人参加,而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五多一点。而用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来形容此次高考,一点都不为过。

课间时间,祈冰找到志军说:“你听说了吗?这次高考的录取率?”

志军说:“还不太清楚呢,你知道啊,多少啊?”

祈冰神色凝重地说“不到百分之六。知道这个数字的含义吗?告诉你,用我们两个快班来比喻吧。两个班一百一十六人,按这个比例算,只有七个人,还是按四舍五入计算的,实际是六点九六人。你看看,我们希望大吗?”

志军像是看见陌生人一样盯着祈冰看了半天:“嘿嘿,伙计。你数学不行,怎么对这个比例数字用得这样老到呢?天才啊!依我看,你祈冰准会飞黄腾达,一跃龙门的啊。这个百分之六里面有你一个。”

其实,这些数字是爸爸天天带回来的报纸上登的,只不过祈冰拿来现炒现卖罢了。看见志军这副惊异的神态,祈冰暗自得意。志军不知道他的把戏,对他赞叹有加,他也就顺水推舟,自行笑纳了。他心里想:先唬唬你吧,让你别小瞧我咯,呵呵。

祈冰极力掩饰自己的得意,说道:“呵呵,真说不定啊。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呢,鸡窝里飞出金凤凰都有可能,是吧?”

志军一时也是被祈冰镇住了,心想这小子一下子进步这快呢,厉害啊。不过这个比例数的确让志军很是泄气,这也太难了啊。想到班上成绩比他好的多了去了,怎么也轮不到他啊。

志军唉声叹气地说:“说真的,依这个比例,我真没希望了啊。你想想,班上那么多成绩好的,排得到我吗?”

祈冰一看真把他唬住了,觉得不好,万一他真不用心学习,放弃了就不好了。于是祈冰搂住志军的脖子说:“你啊,担心什么啊,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啊。还有两年时间呢,多多努力,怎么就排不到你呢?是不?坚持,不要放弃。明白了吗?一个数字就把你吓成这样,真没出息。”祈冰说完,心想我也没把握呢,这个数字是太吓人了。

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天,祈冰所在红梅村居委会沸腾了。原来这里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据说分数排在全市理科考生分数的前十名之内呢。公寓楼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张贴出了大红的喜报。

人们都在猜测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有出息啊。经打听,原来就是祈冰对面那个公寓楼里面的知青。

祈冰觉得这个知青很伟大,也很幸运,同时也很钦佩和羡慕这个知青。

后来听说这个知青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祈冰问志军:“你见过这个知青没有?”

志军没好气地说:“他住你对面你都没见过,何况我呢。”

其实祈冰很想看看这个知青,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和常人不一样,或者像小说里写的什么头大如鼓、耳大如扇之类的神人。祈冰还有一个待解的疑惑就是:短短的时间,这个知青能够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是何原因呢。如果能够弄清楚这个原因,还是对自己有所帮助的。

于是祈冰私下四处打听这个知青的情况。最后还是通过姐姐那些知青的关系,搞清楚了这个知青的底细。

这个知青姓胡,他的爸爸是个高级会计师,后来打成了右派,下放到牛棚劳动。以前家里书香氛围浓郁,家里姐弟几个都酷爱读书和学习。即使后来家里随父亲下放到牛棚劳动,姐弟几个也没荒废学业,偷偷读书,互相交流。当了知青以后,他除了劳动,业余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房里静静的读书。

祈冰觉得他一时学不来他的模式,因为人家是熏陶过来的,家里有文化底子,加之本身爱学习爱读书,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但是他的这种矢志不渝的学习精神倒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勤奋加努力,同时还有汗水。当然天资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聪颖和智慧一样非常重要,加上这些,就离成功不会太远了。

祈冰觉得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真正做起来何其难啊。读书难,读书难,难以上青天。可是又有人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看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啊。

祈冰见到大明就开玩笑:“大明,考试以后不管考得什么样,但现在精神不能垮,拿出那种上天入地的气魄,一个小小的高考能奈我何?!哈哈!”

大明觉得稀奇,分开不长时间,竟有如此境界,于是也笑道:“看来你是得到了真传啊,想法不一样了啊。可敬可贺啊。”

祈冰两手作抱拳状:“彼此彼此,你也不简单啊。牛秀才,我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