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将受试者分为两组,给每人100美元去赌钱。在进入赌场之前,测试者对其中一组人说:“如果你们选择不赌的话,你们会失去60%的钱。”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去赌了。测试者又对另一组人说:“如果你们选择不赌的话,你们就会得到40%的钱。”结果,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进赌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它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在处理任何事情时,由于认识和思考的方法不一样,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引出的结果也可能截然相反。这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凡事只想着自己的立场,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某方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这需要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对他人的关爱,当然了,有时也是跟对方拉近关系、化解矛盾的一种心理策略。

有一户法国人家想在城里租房子,跑了一整天,总算找到一栋要出租的房。丈夫敲开房东家的门,询问是否可以把房子租给他们。房东是两位老人,看着眼前的这对夫妇带着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摇了摇头,礼貌地回绝了他们:“不好意思,我们不想把房子租给带小孩的租户。”

刚刚萌生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夫妇两人很遗憾,只好准备离开。出人意料的是,孩子竟然拉住父母,说:“让我试试。”他敲开房东家的门,见到房东后礼貌地说:“老爷爷,我想租这个房子。我没有孩子,只有两位老人。”房东听了这番话,笑着答应了小孩的要求。

同样一件事,成年的父母没有做到,5岁的孩子却做到了,问题出在哪儿呢?其实,最为关键的点就是,孩子从房东的话里,琢磨出了房东的心理。房东不愿意将房子租给带小孩的家庭,就是担心小孩子不懂事,影响到自己休息。孩子捕捉到了这个信息,站在房东的立场上转换了请求的方式:“我没有孩子,只有两位老人。”

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实则包含着很多信息。孩子主动在房东面前表现出了自己机灵懂事的一面,消除了房东内心的顾虑,让房东改变了主意。这一招,就是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看问题的视角。学会换位思考,可以打破我们充当某个角色的局限性,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柔和地让对方放下成见,效果远比争论好得多。

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问题,会给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彼知己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做某件事,在开口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让他愿意做这件事?心理博弈的高手,往往就会从对方的需求出发,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在纽约的一家大型酒店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用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当他一切准备就绪时,忽然接到通知,酒店经理要求他支付比原来贵三倍的租金。此时,入场券都已经印好发出,开课的其他事宜也办妥了。显然,他必须跟经理交涉一下。

到了双方博弈的时候,卡耐基开始抛出换位思考的招数:“我接到你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但这也不能怪你。如果我处在你的立场,或许也会写同样的通知书。你是这家酒店的经理,让酒店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利润也是你的职责。倘若你不这样做的话,你的职位可能就不保了。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让我们来估计一下,这样对你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

卡耐基拿出一张纸,在中间的地方画出一道分割线,一边写上“好处”,另一边写上“坏处”,从酒店的角度客观而详细地分析了利弊,并对经理说:“希望你认真地考虑一下,再做决定。”结果,第二天酒店告知他,租金上调的比例从原来的300%,降低到了50%。

直至得到这个结果之前,卡耐基从来没有向他们提起过自己想要什么,而是一直在谈论他们想要的,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得到。他知道,如果气冲冲地跑到经理办公室,对他吼道:“你们到底什么意思?我的入场券都已经印好,公告也发出去了,现在你们却告诉我要增加三倍的租金,这太荒诞了。我是不可能付钱的!”我们可以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肯定是大闹一场!到最后,就算酒店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为了维护自尊心,也很难做出让步。

与人相处是一门大学问,想博得对方的好感,不妨牢记这番话:“用自认为好的方法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法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待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