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1节 建塑料大棚样板工程
随着天气一天天的变冷,树上的叶子渐渐掉光了,绿油油的菜地也都慢慢变成了白花花的一片,官兵们餐桌上的饭菜也随着变得越来越单一起来,一场大雪后,菜价猛涨起来,市面上的菜贵得要命。战士们每天不到2元钱的伙食费根本经不起吃。有很长一段时间,官兵们只能吃白菜和萝卜。为了改善基层官兵的伙食质量,军区后勤部决定:部队自己动手修建塑料大棚。3235团被军区指定为建塑料大棚试点单位,而一炮连作为3235团的战备施工连,义不容辞地提起了建大棚样板的重任。
连队一旦有了任务,孙家树和李喜娃这两个“冤家对头”就开始镖劲了,纷纷向连长请缨。两个班都争到了一个建大棚样板工程的指标。李喜娃心里说:训练场上输给了你,劳动场上一定胜过你。
建大棚的图纸是专门找农业大学的专家设计的,棚的大小,墙壁的宽窄,棚顶的厚度都是有严格的尺寸的,并且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在菜地原地取土和泥砌墙,棚顶用的是老百姓地里的玉米杆,上面抹上一层泥保温,内部框架用竹杆搭成,市场上很便宜,竹竿框架上面蒙上塑料薄膜,一个大棚就建成了,算下来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实惠,但很费工,这对部队来说并不是问题,因为部队有的是人。
建大棚的位置一经确定,孙家树和李喜娃两个班就开始明争暗赛地干了起来。特别是一班,标兵红旗丢了,建大棚再不把面子拾过来是真不行了。可以说全班的兵都憋足了一股劲,一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建成高标准的塑料大棚。建大棚第一天,一班就首先让全连刮目相看,看那地基就知道一班的标准有多高了。孙家树施工时却严格按时图纸的尺寸,差一点儿也不行,墙砌到一半高时,墙体涨了10公分,他应是命令班里的战士把多出的那一部分削掉了,白白浪费了半晌的时间。在别人看来,这些是劳而无功的事,但孙家树就是坚持这样做。李喜娃则截然相反,不管干什么,他一贯是超标准的,图纸上要求墙宽80公分,他要求加宽到一米,实际建成后,墙体的宽度达到了1。2米。而且,棚顶他准备加厚一倍,这样会更保暖。每次干活的时候,李喜娃总是身先士卒,他带头脱掉鞋子和袜子,第一个跳进凉得透骨的泥中踩泥,在他的带动下,一班的战士干劲十足,尽管工程要求的标准比别的班高,但工程的进度却丝毫不比别的班慢,在全连一直处于领先地位。conad1;
工程进展到一半时,四班却慢慢赶了上来,因为一班要求的标准较高,在同等时间里肯定进度会受影响,李喜娃急了,吃过晚饭,别的班都在自由活动,一班却在开班务会。
李喜娃首先表扬了一下全班的劳动积极性,然后把议题慢慢转移到了工程进度上,特别是快要被四班赶上这个事实。大伙听后都纷纷议论起来,既要高标准,又要进度快,全班战士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要想保持领先位置谈何容易,况且四班也不是吃素的,降低标准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劳动时间了,白天,各班都在抢班加点干,要想增加劳动时间也只有挑灯夜战了。李喜娃一提意,全班人都拍手赞同,一班已不能再输了,一班已经输不起了,说干就干,班务会一结束,一班的战士就背上工具进入工地了。
第二天,全连来到了工地,大家不由得眼前一亮:好家伙!一班的墙体有足足高出了其他班一大截。从一班战士拿疲惫的脸色可以看出,一班昨天晚上干了半夜。
连长看后很是感动,当即把全连的骨干集合起来,站在一班的工地上开了一个现场会,把一班长大大表扬了一番,把其他几个班长说得是无地自容,几个班长当即表了态:加班加点,争取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当天,全连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劳动热潮,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了。
炊事班的战士把熬好的绿豆茶水直接抬到了工地上,谁渴了都可以随时舀起一瓢痛饮一番。大冷的天,战士们都光着膀子,满脸都是泥巴,他们一个个干得是热火朝天,特别是第三年的老兵,大棚建成后恐怕看不到菜苗就该退伍了,但他们仍像新兵一样,拣最脏最累的活干。工程的进度进展很快,仅半个月的时间,四座样板大棚便在菜地里竖了起来。经过团里验收,全部合格,团后勤处准备在这四个样板大棚之中选一个样板大棚作为全团的标准。大家一眼就相中了一班建的大棚,一班建的大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全团的样板工程,全团各连也开始按照这个标准动工了。一炮连的几个班长因为有经验,都被各连抢去当了技术顾问。
听说把一班建的大棚定为了标准,孙家树急了,他问连长:“建大棚的图纸对各项数据指标要求很严,一班长擅自改动尺寸,把墙体加宽、棚顶加厚会不会出事啊?当初,连里派我们几个到农业大学却学习修建大棚的理论知识时,大学的专家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按照图纸上数据建造,不能小也不能大。conad2;”
连长听后批评孙家树说:“你们班的大棚没有被评上样板工程,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故意挑别人的毛病吧?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嘛,为了建这个大棚,人家一班长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看那天棚建得墩墩实实的,就是墙宽一点,顶厚一点会出啥事啊?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保暖性强嘛!”
孙家树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