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木丹、越桃、鲜支,花名薝卜。[时珍曰]卮,酒器也。栀子像之,故名。俗作栀。
【集解】 [时珍曰]栀子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
疗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别录》)
治心烦懊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完素)
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震亨)
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淤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时珍)
【发明】 [完素曰]栀子轻飘而像肺,色赤而像火,故能泻肺中之火。其用有四:心经客热,一也;除烦躁,二也;去上焦虚热,三也;治风,四也。
【附方】热水肿疾。山栀子仁炒研,米饮服三钱。若上焦热者,连壳用。(《丹溪纂要》)
五脏诸气益少阴血。用栀子炒黑研末,生姜同煎,饮之甚捷。(《丹溪纂要》)
风痰头痛不可忍。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兵部手集》)
花
【主治】悦颜色。《千金翼方》面膏用之。(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