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
心绪飞快地从对文静的怀念中拉了。!!
这就是长期秘密工作养成的职业特点。
揉揉脸,一副疲劳的样子,其实是借势擦去眼角的泪,心里暗暗提醒在妹妹面前不能这样。
“小妹,你来了?”
乔星竹穿一件大红的连衣裙,本就苗条的身材给裙子一衬,显得更加修长。
把小包椅子上一扔,顽皮地走到哥哥身后,帮他揉着肩膀。
“给一梅姐打,你在这,学校出了这事,你不舒服,嘿嘿,小妹我不放心啊,今晚不做饭,我们出去吃吧,我请客。”
星竹背着手,弯腰凑到二哥面前做了个鬼脸。
真是个懂事的好妹妹。
其实,乔星竹在隔壁,已经听许一梅说起了他的心情,她是有意打趣,帮哥哥调节着。
手腕一看,五点半了。
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突然想起啥,拿起拨了几个号码。
“范秘书,恩,我是,我和公安局的同志去和平小学,水库的落成典礼我就不去了,你代表我去吧,还有,你帮我约一下中医院的院长,请他来我办公室一趟,啊,两点吧,,你和梁亮已经说好了?恩,你把他的告诉我,马上我来联系他。”
随手在本子上记了下来,随即拿起另一个,拨了几下:
“你好,请问你是报社吗?请帮我接一下采访部我找一下梁亮,对,好的,谢谢。”
转接的档口,他示意星竹一边好好坐着。
“我找一下梁亮,恩,对,你就是梁亮啊,你听出来我了啊,你真想找我?好的,晚上没事吧?到我这里来吧,对,好,我等你。”
报社的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想找梁亮好好聊聊,了解一下。
党报的社论,那是代表官方的立场,尤其在军管期间。
临江从国民党手里接,那是一个即将全面崩溃的烂摊子,虽然军管会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他乔向文分管以来,竭尽全力,总算帮助一些大厂子运转了起来。但是,总体依旧十分脆弱,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然后,令人担心的舆论导向,却一刻不停地困扰着乔向文。
放下,听星竹聊大学师生对投毒案件议论。
十分钟转眼。
敲门声响起时,乔星竹飞快地跑去开门。
“星竹姐,你也在?”
一米八的梁亮,长得阳刚帅气,两条弯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兼白sè的短袖衬衫,束在军库里,小伙子看起来很是英俊威武。
一见乔星竹,嘴巴甜得很,三大队的时候,刘一凡、梁亮和乔星竹三个人玩得最好,虽然,两个人都比她小,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七。
“乔主任,我来了。”
看见乔向文在,小伙子忙恭敬地打了招呼。
“梁亮,样,记者当得很过瘾吧?看过你写的几篇大块头报道,很有深度呢。”
没等哥哥开口,乔星竹抢先开涮。
乔向文笑着听两个人说着话,先一旁批阅了一会儿文件,他还要琢磨琢磨和他聊那事呢。
年轻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儿,尤其是三大队那段难忘的经历,早已把那里走出来的一千来号人牢牢地团结在了一起。
六点多钟,天sè渐渐暗了下来。
乔向文一看,合起文件,站起身。
“两位,走,一起吃饭去。”
梁亮一听,乐了。
“领导请客,我今晚要放开胃口,猛吃一顿。”
走过秘书处的门口,星竹跑进去,亲热地和许一梅打招呼。
其他人都了,就这个处长还坚守阵地。
乔向文为秘书处长立下的规矩,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个,最后一个。
“一梅姐,晚上你有事么?一起出去吃饭吧,我请客。”
“白兵刚才说不回家吃饭,你们学校那个案子,你二哥凶着呢,要白兵他们三天破案,他还哪里有心思回家吃饭?”
乔向文在门口听见,摇头。
这么重大的特务投毒群案件,省里准要过问,越早破案越主动,否则消息越传越不利,对临江老百姓的心理影响太坏了。
星竹和许一梅挽着手走在前面。
乔向文和梁亮走在后面,走到院子里,和司机说了一下,让他早点。
让小马晚上也zìyóu活动去了,jǐng卫员其实也很辛苦,整天跟着他,没有任何的。
当夕阳的那一抹余辉,飘过树顶的时候,整个城市变得分外的美丽。
公安局门口的chóngqìng路,商家林立,红灯笼、黄幡子呼啦拉的飘在饭店茶馆的门口,老板老板娘殷勤的招呼着客人,说笑声,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延着青石板的街道曲曲折折的环绕着。
面对三大队的头,也是他参加**后的第一个领导,梁亮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了解的情况。
加入报社以后,因为他以前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学习的就是新闻专业,而且又来自南下队伍,所以报社领导对他十分器重,进入报社一个多月,就让他担任了采访部的副主任。
他干得更加欢快。
因为一个人单身在临江,所以他经常主动要求晚上在单位值夜班,也就是值夜班的过程中,他了解了一些情况。
夜班,是报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白天记者所有的采访稿件,经过领导的审定,国内外通讯社的通稿,在接收后经过领导的划定,最终一起汇聚到夜班编辑这里。
如果说记者是采购蔬菜,那么夜班编辑就是负责炒菜的厨师。
如果说记者买回的是布料,那么夜班编辑就是jīng巧的裁缝。
临江rì报一般都是每天大清早就与市民见面,而夜班人员为了jīng心准备这道早餐,辛苦了一整夜。
每天夜里,值班编辑要负责把记者才采写的稿件和外来通稿,统一排版,制成小样经主编审定后,送印刷厂。
梁亮遇到过一次,也听别人说起过一次,都是在小样审查完毕以后,接到上级临时拉掉了稿件,换上上级统一提供的社论。
这事弄得主编和夜班编辑们意见很大。
临江解放的这段,报社采编人员尤其是一批年轻的记者们,面对全新的生活,大家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去捕捉采访临江的新变化,反映各行各业的新成就。
梁亮所在的采访部,对此意见最大。
为啥呢?
记者根据上级的宣传政策和的学习理解,经过深入采访,写出的很多报道,一比较这些社论,却,口径不统一啊:
记者们采访广大工人,大伙希望翻身做主人,多生产,用主人翁的干劲多为国家出力流汗;
社论里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开展工会活动,和一切剥削者做坚决斗争;
记者采访民族资本家和一些工商业者,他们拥护**,支持军管会,希望在新时期的临江建设中多做贡献;
社论里却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不加区分,声称新社会里坚决不允许剥削现象存在;
。。。。。。
记者们迷惑了。
主编们吃不准了。
三天两头,就会接到上面的训斥、批评。
难道,真的大家把关系临江大局的舆论导向搞了吗?
令乔向文感到意外的是,今天那篇二版头条的稿件,作者正是梁亮。
别看小伙子此刻开开心心的,其实,就在刚才,还挨批了。
批他的人还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