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司说“不”的奥妙——委婉而不顶着干
1、如何与不易相处的上司说“不”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难保不碰上一两个难缠的上司。其中有恃强凌弱型的、优柔寡断型的、吹毛求疵型的等等,也有集几种特性于一身的。碰上这些类型的上司,只要策略对头、方法得当,你就能应付自如。
(1)面对恃强凌弱型的上司说“不”的奥妙
一位广告事务部的新部门主管,打算将一些客户的委托材料返还客户,公司会议上,他谈到这个打算,没想到他的老板脸色下沉,嘴唇发颤,竟勃然大怒起来,嚷着要这位新职员立即打电话给顾客,承认自己对广告业务一窍不通,并保证不退回委托材料。
几个月过去,这位主管渐渐观察到,老板一定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越想避开他,越容易惹火上身。
恢复了这种自信,再加上对老板习性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他逐渐适应了老板的粗劣行为。“如果他提高声调对我说话,我也不示弱,同样抬高我的声调,并适机说‘不’。”果真,这位老板对他的态度开始有所收敛,尽管心底很不情愿。后来这位年青人得到提拔,再也没有和老板顶撞过。
对这种恃强凌弱的上司采取对着干的办法常能奏效,但弄不好也容易把事情搞僵。因此,我们不妨试试另一种与之迥异的对策:待上司平息下来后,再和他论长短。
无论你决定采用何种对策,千万记住一条就是要尽早付诸于行动,而且越快越好。
另外,即使与上司发生争执,也应尽可能地在私下了结,以免挫伤面子,如果你的老板依然我行我素,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消极等待的策略。
1.在上司发火的时候,保持沉着、镇静,对自己说“别理会他,他的脾气不是冲我来的。”
2.将注意力转移到上司身上某个滑稽的地方。比如,他腭下脂肪肥厚,你就可以细细观察他吼叫时那部分肉体的颤动。只要你意识到即使是最爱向别人施**威的人也有缺陷时,你就能在他们的面前充分地放松自己。
3.待上司精疲力尽的时候,再这样回敬他:“我没听清你究竟说了些什么,你得把话说慢些才好。”
(2)对工作狂式的上司说“不”的奥妙
有些上司根本就不懂得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如果你想在晚上或周六找到他们,将电话打进他们的办公室准成。糟糕的是,这类上司也会尽其所能侵占应属于你的时间,使你无法从工作中分身出来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遇到这类上司,你先得定下自己可供上司支配的限度,同时要让上司相信,在非常时期你可以随叫随到,但平常不成,得按钟点上下班。如果老板因此感到气恼的话,你还可向他保证,明早上班你可以处理好任何一桩他认为重要的工作,让他根据轻重缓急做出安排。
(3)对优柔寡断型的上司说“不”的奥妙
优柔寡断型的老板则是另一种样子,他不愿意他的公司存在任何等级差别,对职员讲究的是无原则的一视同仁。结果,有位秘书将一封重要的来函搁置了一个多月,致使该客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事后,这位秘书居然安然无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该袖手旁观。你得去告诉这位谨小慎微的老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再征求他的意见。这样一来,你既采取了主动,又不至于使老板感到难堪。这类老板的病症就在于做事缺乏果敢和信心。所以你要尽可能地向他提供一些真凭实据来证明你的建议切实可行、万无一失,才能潜移默化地促使他采取强硬立场。
(4)对吹毛求疵型的上司说“不”的奥妙
碰到吹毛求疵爱挑剔的领导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这样的领导常常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明明你是完全按照他的吩咐去处理一件事的,过后他又指责你办事不妥;公函内容和十丁字格式是他告诉你的,等你拿给他签字时,他又说这封信应该重打;你从事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可对你专业一知半解的领导偏偏对你的能力“不放心”……
有的领导如果有妒忌、小器、自私、偏见等心理的话,就会处处刁难下属,即使下属把一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他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出事来。
就一般情况而言,领导之所以爱挑剔,不外乎受两种动力驱使。一种动力是长期自我为中心形成的跋扈乖张的性格;另一种动力是由于缺乏自信而产生的压抑下属能力的本能。
不管怎么说,碰到爱挑剔的领导,对下属而言,总是不利的。那么,该怎么办呢?以下几点方法不妨一试:
①弄清领导的意图
当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之时,你应该问清楚他的要求、工作性质、最后完成的期限等等,避免彼此发生误解,应尽量符合他的要求。
②设法获取领导的信任
假如领导处处刁难你,可能是担心你将来会取代他的位置。这时,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安心,让他明白你是一个忠心的下属,你可以主动提出定时向他报告的建议,让领导完全了解你的工作情况。一旦获得他的信任后,他便不会对你过分地要求完美的工作效果。
③正视问题
不要回避问题,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卑不亢。正视问题,尝试与你的领导相处,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个人。例如:领导无理取闹的时候,你应该据理力争,抱着“错了我承认,不是我的错而要我承认,恕难照办”的态度,论理而不是吵架,让他感觉到你的思想和人格。一个言行一致、办事有原则的人别人自然不会小看,就算老板也不例外。
④别太计较
不要对领导的挑剔或刁难太计较,能过去就过去。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2、面对误解,辩解要有分寸
小王是几年前从基层以工代干调到宣传部的,方部长是一个求才若渴的人,见小王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文笔不错,就多方跑动,终于将一个人才网罗到自己的麾下,六年后,由于小王能干精明,厂里调他到厂办公室工作,厂办主任也很喜欢他。
过了不久,小王忽然觉得,方部长似乎对自己有点看法,关系有渐渐疏远的感觉。底下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方部长和厂办主任之间有隔阂。方部长认为,小王已经是厂办主任的人了,有点忘恩负义。误解的形成很简单,一次下雨,中层干部开会,小王拿着雨伞去接上级,只发现雨中的厂办主任,却没看见站在门口躲雨的方部长,这雨中送伞就送出误解来了。
盛怒之下,方部长对信得过的人说,怪他当初看错人了,没想到小王是一个势利小人,见利忘义。时间不长,话终于传到小王的耳朵里了,他这才意识到已经被误解,问题严重。
这可怎么办呢?小王真有些为难了。
小王经过反复思考,是这样处理的:
每当有人说起自己与方部长的关系时,他总是实事求是地不承认两个人之间有矛盾。这样做可以一方面向方部长表明自己的人品;另一方面可以制止误解的继续扩大化,便于缓和与方部长的关系。
小王和方部长在工作中经常打交道,他总是先向部长问好,不管对方理与不理,脸上总是笑嘻嘻的。逢到工作上的宴请时,一起招待客人,小王总是斟满酒杯,当着客人的面向方部长敬酒,并公开说明是方部长培养和提拔自己,自己才有了今天的长进。小王的感激与态度,不仅是一种对客人的介绍,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灵道白,表示了并非忘恩负义的小人,最后,方部长终于和小王和好如初。
在多个领导手下工作,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不定会在不经意中得罪某位领导。假如是领导误解了你,你就要想办法消除误解。不然的话,会不利于你的工作。
消除领导的误解,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1)极力掩盖矛盾。如果领导误解了你,与你产生了矛盾,你在其他同事或领导面前,要尽力掩盖这件事,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与某个领导有矛盾,以免他们把这件事宣扬得沸沸腾腾,使事态扩大。
(2)在公开场合注意尊重领导。即使领导误解了你,在公开场合仍要尊重他。见面要主动打招呼,不管他的反应如何,你都要微笑着和他讲活,使他意识到你对他的尊重。这样,他对你的误解便会慢慢消除。
(3)背后注重褒扬领导,虽然领导的误解使你不舒服,但为了搞好与他的关系,在背后不应讲他的不是,而应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他的好处。这样可以通过别人之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若对方知道了你在背地里褒扬他,肯定会高兴的,这样更利于误解的消除。
(4)领导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一把。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此时你不是隔岸观火,看领导的笑话,而是挺身而出,帮他一把,使他摆脱困难,一定会令他大为感动的。
(5)找准机会尽释前嫌。待领导对自己慢慢有了好感之后,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请教领导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看法。弄清了领导误解的原因后,你可以耐心向他做解释,证明你并不是有意的。只要你是坦诚的,领导不会不接受你的解释。
(6)误解消除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刚消除掉领导的误解,你对领导的态度就变得不冷不热,会使领导认为你仍是在欺骗他,反而更加深了他对你的误解。这时,你不能掉以轻心,而应趁热打铁,经常找理由与领导进行情感交流,培养你们之间的友谊。
3、和上司的距离不要太近
和领导相处,不能过从甚密。过于亲密,往往弊大于利。其中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领导和你的地位不同,关系过于亲密,就有一种平等化的趋势,这会扭曲和干扰上下级之间的正常关系。
与领导过从甚密,就容易让他失望。你越是亲近领导,他就越对你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你总有达不到的时候,这难免失去信用,而他也会因此而对你感到失望。两个人长期交往,缺点洞若观火,这时对你不是一件好事,偶尔言及他的缺点,一不高兴,会危及到你的职位。俗话说,仆人面前无英雄,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有所威仪,而你和他过从甚密,他就难以进入角色,显不出那一份尊重来。
与领导过从甚密,也容易失去其他人缘。
你把精力都用在和领导的周旋上,关系过于亲近,倘若同事们看不惯,你不仅会落一个“影子”的名声,也会招致大家的轻视和讨厌,甚至有些人还会起来拆你的台。
所以,妥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点距离,不要和上司走得太近,这样既不引人注目,也不默默无闻;既让领导感觉到你的存在,但也不要让领导觉得你无所不在。
那么,怎样做才不至于和上司走得太近呢?
(1)保持工作信息沟通,不打听个人生活问题
要注意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但要十分注意的是,不要打听和窥视领导的家庭秘密,不要去探听和抖落领导的个人隐私。对于领导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你可以去多侧面的了解,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嗜好则不必过分打听。
(2)只了解主要和必要问题
和领导保持相对的距离,还要注意掌握领导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熟悉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措施,会使他如芒刺背,感觉到你的眼太明,耳太聪,会认为你碍手碍脚,不便于他实际工作的开展。
他是上级,你是下属,他肯定有一些事需要向你保密。一部分事你知道就行了,完全不必去追根问底。所以,切忌不要成领导的“显微镜”和“跟屁虫”。那样的话,同事们是会用有色眼睛来看你的。
(3)注意场合
和领导保持相对的距离,还有一点要留神,这就是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时间、场合和地点。有些事可以在私下谈,但在工作时间或公开场合,就应该有所收敛或有所避讳,以免授人以柄。
(4)虚心而有主见
除了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提及,这就是要虚心接受领导对你的所有批评,但同时也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倾听领导的所有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应小心谨慎,避免给人留下人云亦云的感觉。服从领导的指挥,但不简单驯服,否则他会认为你只能使用,而不宜重用。
(5)要注意与领导者的接触频率
尤其是正副职领导超过两位的情况下,更要时常检查自己,有没有与某一位领导接触最为频繁,必须谨慎处之。如果工作之余经常与某一领导接触,则容易引起种种不必要的猜测。你虽“君子坦****”,但总有“小人常戚戚”,还是适当注意为好。由于工作关系,你可能与某一位领导接触较多,而与其他领导接触较少。因此,你应当注意调节“频率开关”,寻找与接触较少的领导打交道的机会。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角度看,这种感情上的“平衡”还是很必要的。
(6)不要有意表白你与领导之间的亲密关系
毋庸讳言,哪一个领导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哪一个人也都有几个自己所尊敬的领导。因此,某个领导对你有好感,你对某个领导很“崇拜”,这都是很正常的,但你千万不要轻意表露与领导者的亲密关系,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某机关里有个同志就有这方面的教训。某个领导与他关系不错,而他一见那位领导便迎上去东拉西扯套近乎,周围的同事都很反感,时间一久,那位领导对他也就自然而然地冷淡了。
4、跳槽时,说话要有方法
松下电器王国不是凭运气缔造的。作为这个王国的决策者,松下幸之助有许多过人之处。他除了拥有商人的精明,还潜藏着战士的斗志、军师的谋略、政治家的远见和将军的果敢,更重要的一点,他一旦看准了目标,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努力去奋斗。在这里,我们看一看他跳槽时,对他的上司是怎么说的。
1917年5月15日这一天,也是松下幸之助辉煌的一生中,最具决定性日子的一天,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掉了令人羡慕,还没干满两个月的电灯公司检查员工作。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
这天,松下幸之助很早就起床了,他在自己的心里默念了一遍辞职的理由:“不要犹豫,男子汉要有决断的勇气!”
其实,主任原本打算派他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还没开口,松下幸之助就将写好的辞呈交给了主任。
主任接过他的辞呈,先是一惊,继而不解地问道:“松下君,我并不想挽留你。但是,你今年开春才升任检查员,辞职不是太可惜了吗?公司对你这样器重,你是前途无量呀,你辞职后能做什么呢?坦率地说,我不是泼你的冷水,而是认为这根本行不通,你可得三思而后行啊!”
听完主任这番话,他的信心有点动摇了,觉得自己的辞职确实是太冒失了,但他很快镇静下来了,用果断的口气说:“谢谢主任的关心,我已经下定决心了,还是让我辞职吧。”语气中透露出了他的自信而又诚恳。
松下幸之助辞职的决定确实使人费解。他十五岁入电灯公司,由于技术精湛,二十二岁就当上了检查员,该公司还没有过像他这样年轻的检查员。公司对松下寄以厚望,可是,谁会想到,他竟然放弃金饭碗,执意要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其实,松下幸之助从见习生涯开始,就萌生了创业念头。
松下幸之助十五岁进入电灯公司做见习生,这里的见习期通常要半年至一年,松下因为好学上进,只三个月就被提升为内线员。他的脱颖而出,令众人不敢小觑。
松下幸之助认定电气是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因而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是立下“要以此发迹”的野心。
那时的电气工都在努力学习新知识,他也下决心读夜校,经过一年的努力拿到了预科文凭。接着,他又进了电机科就读。
此时的学习跟他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但松下幸之助却感到极为困难,因为,他只接受过四年正规的小学教育。
于是,他并没有坚持到最后,而是,中途辍学了。
他的父亲松下正楠安慰他:“只要做成大生意,你就可以雇用许许多多有学问的人为你服务,因此,不要在乎你有多少知识。”
后来的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也的确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松下幸之助的内弟井植薰,曾任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社长,他是这样评价当时松下的行为的:“在常人看来,电灯公司的检查员是个稳定的铁饭碗,而松下却感到寄人篱下,压制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思想,实际上已经奠定了松下幸之助创建巨大事业的基础。”
事实确是如此,松下幸之助一旦看准了的东西,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主任的话不仅没有动摇他的自信,反而坚定了他继续研究的决心。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他的辞职和以后的独立创业。
创业之时应该选择什么行业呢?正如邱永汉所总结的:“成功的创业是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开始的”,松下幸之助熟悉与电气行业密切相关的电气器材,便以此为创业方向,而且面对上司的尽力勉留,他也不为之心动,敢于说“不”。
生产电气器材必须设立厂房,但松下幸之助的自有资金还不到一百日元,又从朋友和原来的同事那里借到一百日元,这才勉强解决了办厂的资金,厂房就设在自己一家人居住的简陋平房里。但是,松下由此起步,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松下电器,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商人。
他由一个底层的学徒,一步一步建立了松下电器王国,成为闻名世界的企业家,松理把成功归为他的运气特别好。
但是,日本的电器商是如此之多,运气为什么独独降临到松下幸之助身上,而不降临到别人身上?
井植薰对松下的“运气说”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诠释:“人生(对于男人来说,实际就是工作)只有依靠一些重大的转折机遇,才能实现固有的价值,而转折机遇不是上天恩赐的,它来自于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看准了目标就孜孜不倦的追求。”
5、对上司的阴影说“再见”
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顾名思义,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应该具有奋斗精神。不甘人下,敢于直面人生和现实并努力拼搏的人,才能踏上成功的巅峰,否则将像水一样流入低谷,使自己的生命埋没。
“在单位里,不敢超越上司、拒绝上司的你,只会永远平庸。”本领永远在师父之下的徒弟,永远做不出超越一切的骇世惊俗。
对上司说“不”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超越上司,不要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然而如何才能超越上司呢?通过长时期观察公司的一些崭露头角、渐居人上的新秀,可以得出这样的成功之道。
(1)接近上司,取得上司的信赖。
小丁硕士毕业,在英语和计算机方面有着一定的造诣,分到总公司机关,雄心勃勃地他在这个学历皆高,而又充满懒散作风的天地里难以一下子显示“小荷尖尖角”。
他暗下决心:再慵懒的单位也需要和看重能干的职员,一定要凭自己的努力和踏实赢得上司的信赖。
家在郊县,离机关60多里,他每天都要早起6点出发,晚上5点多下班回家,一年来风雨无阻,从不旷班迟到。能如此认真踏实,却又无怨无悔的他令上司大为感叹:“这是一个坚韧不拔、务实的干将”,处长当着大家的面拍着小丁的肩膀说:“我们要很快为小丁解决一套住房!”小丁的坚毅和持之以恒深得处长的信赖。
(2)让上司了解和看重你的才干。
一颗珍珠埋在淤泥中是永远发不出它七彩的光芒的,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是很难引起上司的注意和看重的。
这个社会是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需要快节奏,工作也需要高效率,慢吞吞的像老黄牛一样的拉车,能使公司有多快的发展呢?
上司的业绩在于使公司具有高效率、高效益。他怎能不看重下属的聪明才干呢?只要有才干,你就尽可发挥,并多同上司接近,让上司了解你的才干。
处长给予小丁的任务,他总能很快地顺利完成,之后,他并不同其他人那样去随意摆弄物件,消磨时光,小丁总是特意向处长要任务: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
向上司要任务,使上司难以找到足够的任务给你做,上司时时感受到这种“压力”怎能不注意和欣赏你这个充满工作热情,而又聪明能干的骄将呢?
至此,你取得了信赖又大受上司赏识,你已具备超越上司的基础,也是你走出了超越上司的第一步。
(3)敢不敢、能不能超越上司?
要超越上司,你内心必须敢于超越,内心必须树立能够超越上司的自信。
大凡一个上司所以能为上司,他必定具有某些能耐和经验,他经过多少年的跌打滚爬,当然已具备应付问题的能力,他所拥有的权力和威严同时也给人以难以超越的威慑力。
然而,圣人也是有缺点的,你不必因为上司的权威而觉得内心怯弱,何况上司的成功也是经过长期的苦干出来的,付以时日,相信自己也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这就需要建立自信,需要在内心摆脱上司的影子。
你不妨注意并列举上司的一些缺点,并与其优点及自己的优缺点对照,你会发现,上司某些方面的能力可能远不如你,甚至有些他做得很糟糕,他之所以位于你之上,是因为他先你进入公司,先你学到了某些东西,年轻的你在上司面前又有什么可以自卑的呢?
(4)使上司在工作中必须依赖你。
有一个董事长曾说过:“现在薪水职员,只是对自己所分派到的工作努力,很少去注意其他事,尤其是从整体方面考虑你所承担的部分工作。所以这种人也只能做一个薪水职员。”
显然,要想超越上司,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上司器重和信赖你以外,你要使他在其它方面能够依赖你,那就是从整体出发、帮助上司解决问题,或掩饰他的不是和缺陷,那么上司在内心里不会不对你产生敬意和依赖的。
你应该想象自己站在上司的位置或比他高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向上司和公司提出建议,表面谦恭的你提出了这样好的建议,上司一定会采纳和看重你。
(5)保持你对上司的尊重,使上司能够对你放心。
你要超越上司,上司感到了压迫感。
如果上司是一个开明的领导,他会因为有你这样的部属而欣慰,公司总是需要一个更有能力的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是自己培养的,上司又怎能不甘作人梯,喜作伯乐呢?你的谦卑更会使他愿意辅助你。
如果上司是一个忌妒心很强的人,他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恶友,对你发挥“恶”的本性,你是早了解他的为人,他的优点和缺点的,你心怀超越雄心,为什么不努力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默默地培养能力和力量?
保持对上司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决定你是否能够最终超越。
小丁在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很明显从他处理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相处的本领已大大超过了上司,而他的年龄比上司差了整整20岁,然而他从没表现出对上司的藐视,而是更为谦恭了。
上司知道他是不可能永远居于上位的,因为他要退休,有着这样一个跟着自己,快速成长的新的栋梁,上司能不心花怒放吗?
你在上司的影子下,很快培养了自己超越上司的能力,是否超越上司,已全在你的掌握之下。
6、拒绝上司的奥妙
陶行知在取得金陵大学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后,于1914年赴美留学,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17年回国。
归国后,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有一次,高师附中招考新生。国民党政府一位姓汪的高级官员的两位公子也来报考。可是,这两位公子平日只知吃喝玩乐,从不认真读书、学习,属于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结果,考试成绩低劣,未被录取。那位汪长官便打电话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找陶行知,要陶行知通融一下,录取他的两个儿子入学。陶行知婉言拒绝。
第二天,汪长官派自己的秘书亲自到校找陶行知当面求情。这位秘书一见陶行知便说明来意,请陶行知在录取两位汪公子入学问题上高抬贵手。
陶行知郑重地告诉来者:
“敝校招考新生,一向按成绩录取,若不按成绩,便失去了录取新生的准绳,莘莘学子将无所适从。汪先生两位令郎今年虽未考取,只要好好读书,明年还可再考嘛。”
秘书见陶行知毫无松口之意,便以利诱的口吻说道:
“陶先生年轻有为,又有留洋学历,只要陶先生在这件事上给汪先生一个面子,今后青云直上,何患无梯?眼下汪先生就会重重酬谢陶先生的。”
说罢,从皮包取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
“这是汪先生一点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纳。”
陶行知哈哈大笑。推开秘书的手,说:
“先生,我背一首苏东坡的诗给你听听:‘治学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比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请你上复汪先生,恕行知未能从命。”
秘书满脸通红,他站起来,收起银票,改用威胁的口气说:
“但愿陶先生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将来切莫后悔。”
说罢,悻悻而去。
陶行知先生运用引用的方式来明志和拒绝,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是,弄得秘书恼羞成怒地悻悻而去,就容易给自己造成隐患,所以不能算一种高超的策略。那么,该怎样拒绝别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尽量不得罪人呢?
(1)掩耳盗铃
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的话,不妨当面装作自言自语。
人们碍于面子,很多话当面说不出口,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
在自言自语中,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将内心想法暴露无遗。因此,会谈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可将自己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的话间接表达出来。比如,你可以说:
“我现在能不能这么说呢?”
“不行,我到现在事都没办好。”
“我怎么会立即和他交谈。”
对方听到后,便会觉得索然无味,自动停止说话。
(2)装傻拒绝别人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有一位老妇人在一家银行的前面卖煮玉米,由于她的玉米香甜可口,生意出奇得好,不久,便在银行里有了一笔存款。此时,她的邻居就准备借她的钱做生意,并承诺给他很高的利息。老妇人深知这个人的为人,不想借给他,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便对他的邻居说:“我们之间已经签订了合同,彼此之间不能搞竞争,银行不卖煮玉米,我自然也不能搞信贷业务。”看似好笑,其实这位老妇人用装傻的手段,轻松地拒绝了难缠的邻居,这实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
(3)先予承认,再找理由婉拒
承认对方,是一种礼仪,在承认之后,一句“但是”,便可以扭转话题,提出你自己的立场,所以不必担心“承认”会果真如你所“承认”的那样,这也便是“承认”的妙处所在了。
用“我真想帮你的忙,但是……”推出你已运筹于胸的一系列理由,其意思和你说“不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是同一立场,但听起来顺耳,动听多了。
英国陆军统帅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曾因成功地指挥了英国对拿破仑的半岛战役被封为公爵,以后他又与普鲁士将军布吕歇尔在滑铁卢最终击败了拿破仑。
他早年曾在印度服役,阿萨战役时,他负责同一名印度官员秘密谈判。这位官员急于想知道能割让多少土地给他们,想尽办法都不能让这位将军开口。最后这位印度人说,只要韦尔斯利透露给他这个消息,他愿出50万卢比酬金。
韦尔斯利问他:“你能保密吗?”
“当然,我能保密。”印度官员急切地答道。
“那我也能保密。”韦尔斯利说。
(4)尽量少用否定对方的字眼
拒绝别人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否定对方的字眼。与人交往中,遇到你必须拒绝的事情,也不能伤害对方的感情,这时你可以寻找一些托词。如:
“待我考虑考虑再答复你吧!”
用这种办法,可以摆脱窘境,既可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可使对方知道你有难处。比干脆毫不含糊地讲“不”要强得多。
拒绝对方,一定要讲究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所以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的,并且感到很抱歉、很遗憾。尽量使你的拒绝温柔而缓和。
另外,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做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了在要害问题上拒绝做出答复的目的。
以下这位著名造船家对权威的婉转评价很值得借鉴: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他在设计书上写道:“这是我积多年研究,经过长期思考和精细工作的结果。”他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家对此设计做出鉴定。
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并写下了下述意见:
“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将使从舰长到见习水手的全部成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你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
7、维护自身权益,该反对就委婉说出来
(1)不必奴颜卑骨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说讲,有一个小公务员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得罪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竟然死了。
这是一个看似荒诞的悲惨的故事,我们在为小公务员的死惋惜的同时,也为他的软弱和缺乏自尊而叹息。
古今中外留名千古,能够世代受人尊敬的人都是能够永远保持自尊的人,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曾受到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倾慕和照顾,他感激公爵,但并不因此出卖尊严。一次,公爵要求贝多芬到他家为一批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演奏。贝多芬看不起公爵这种阿谀逢迎的态度,断然拒绝了。公爵凭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贝多芬演奏。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贝多芬的自尊,他冒着倾盆大雨冲出公爵的庄园,一回到家中,就把案头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并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他写道:“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有一次,贝多芬与大诗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与一群德意志、奥地利的权贵相遇。歌德对权贵肃然起敬,这使贝多芬十分恼火。他极力劝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还是抽出被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们一一行礼。只见贝多芬昂然背着手走过去,这些皇族们首先向贝多芬打招呼,脱帽致意。贝多芬的自尊,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说过:“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这样,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2)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擦身而过时,背后传来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只得向军官行了军礼。
这位黑人少校,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不仅和比自己身份低的人或与自己身份相同的人交往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即使和领导交往也不例外。
曾活跃于日本财政界的巨子、先后担任三井银行的总裁和日本财政部长的池田所彬说:“许多人认为,薪水阶级的成功术是经常到领导家里去拜访、送礼,倘若自己不能去,也要让太太代理。我在三井银行服务时,我的领导名字叫做早川干去郎。我太太问我:‘需不需要我到早川先生家去拜访?’我立刻回答说:‘我并不想以此来成功。’我从不为了成功,而利用太太代替自己去逢迎领导。在职业场所中,大家都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送礼,所以大家都走领导的后门。有些人其实也没什么事,但只要一找到机会,就送礼走后门,我认为这是不需要的。”
池田先生很温厚,头脑也好,淡泊物质、名利,只知尽忠职守,其他的事都不想,因此很受人尊崇。
(3)适当地替领导“背黑锅”
许多老于世故的人懂得,如果上级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你必须“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级却指责你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例如,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省、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旧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通知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
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而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甘心为上级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那么,是不是在领导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
当然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发现,局长之所以如此责怪主任,主任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为事关局长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里,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事情与领导本人的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而只是涉及到一般工作,特别是与自己的责任直接相联系的话,则可以大胆地进行申辩。
2.如果是一些十分严重的恶性事故,是某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的事故,则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据理为自己申辩。这里已经是在情面和技巧的问题。如果你仍然为顾全领导的面子而把苦果往自己肚子里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在涉及到触犯国家法律的事情时,也应该毫不客气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力的申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要为领导或某人掩饰,就只能是害了自己。而且,在法律面前,谁也不可能徇情保护你,也不要寄希望于那些虚假的承诺。
4.如果是某些其他人为了推卸责任而往你身上栽赃,或者是有人对你有意见而故意向领导打小报告,陷害你,那么,你完全可以进行申辩,以有力的事实向领导证明你的能力和忠于职守,并揭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的种种诡计。否则,你只能吃哑巴亏。
在这里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特别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上,被领导错怪了,此时采用“忍”的策略为佳,大可不必去申辩。因为,领导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不出大乱子,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如果你为了一点小事便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申辩,以致于给领导造成过多的麻烦,那么尽管你的申辩是正确的,有力的,其客观效果也并不好,反而会使领导讨厌你,认为你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予以申辩,使用的语言和态度如何是十分重要的。对此,除了考虑到当时领导的心情以及领导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方式以外,非常重要的是,你切不可表现出一种蒙受冤枉的委屈状,而应该表现出一种非常豁达的态度,首先肯定对方也许是无意中错怪了自己,这样,便给对方一个很好的台阶,以便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另外一点是,在申辩过程中,最好是多用事实讲话,用事实证明自己没错,而不要直接地用语言表示自己没有责任。最好是避免在语言中出现“不是我的错”、“我没有责任”等话,以免直接地刺激对方,使对方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4)把握向领导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一个工作群体中,在利益面前,不要逆来顺受,也不要过分谦让,应该大胆地向领导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有很多人因为不会争利而频频“吃亏”。
不会争利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敢争利,甚至连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敢开口向领导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给领导造成坏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种是过分争利,利不分大小,斤斤计较,结果整天跟在领导屁股后喋喋不休地讲价钱、要好处,把领导追得很烦。其实,这两者都是不会争利的,争利也有个技巧问题。
常言道:“老实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真经”。在同等条件下,两个同事工作都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较勤恳认真,但在分房时,一个“有苦难言”,对领导只提了一次要求,结果结婚5年,可3口人仍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但另一位却三天两头地找领导诉苦,有空就拨拨领导脑子里面分房的这根弦,结果被优先考虑,而他的那位老实巴交的同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难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吗?
有些人认为向领导要求利益,就肯定要与领导发生冲突,给领导找麻烦,影响两者的关系,于是什么都不敢提,结果往往也是一事无成。干好本职工作是份内的事,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绩越大,应该得到的就越多。
只要你能为领导干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也会满心欢喜。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事实上,从领导艺术上讲,善于驾驭下属的领导也善于把手中的利益作为激发下属的一种手段。可见,下属要求利益与领导把握利益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处理上下关系的互动手段。一个有贡献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光明正大的。
那么,怎样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呢?
①高度重视工资涨幅和职位升迁
不管怎样说,绝大多数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工资。如果工资的涨幅比同事低,一定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这时,自认没办法的人是自暴自弃。
公司追求的是利润,为了确保追求成功,它会给有较大贡献的员工高额工资。如果你工资涨得不快,这无异于是一个警告:“你的工作能力不行。”增加工资是期待你日后能发挥实力、成功冲向下一个目标。
萨默教授认为:工资水平一般是判断你工作能力高低、再决定升幅之多少的尺度。升幅的高低,不只是工资金额多少的问题,对日后的升迁影响极大。工资升幅高,很容易爬上高位。
碰到工资涨幅低的危机时,要振作精神,拼命努力。等到下一轮涨工资,说不定就能够把上次短少的找回来。经过这种磨练,以后就懂得深思远虑,这是难得的人生经验。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就会被危机消灭。
职位升迁也有同样道理,眼见同事或后辈逐一超过自己,把自己远远抛在后头,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此刻要奋起直追。若被别人超越了,却不自知,终将被淘汰。
每个月的工资虽然都按时到手,可眼见周围的人一个个调升,自己宛若大树生根般纹丝不动,迟迟不见调职令。这是不是危机的表现?
当然是危机的表现。人事的变动蕴含着极重要的意义。为使部门动作保持活泼,不致太过僵化,必须不断地促使新陈代谢。要想成为升迁对象,必须凭着本身的优秀,不断变动工作场所,积累丰富经验,这样通常就会比他人较早地出人头地。
②主动提出晋升请求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在通向金字塔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竞争。对于同一职位觊觎者众多,因此当你了解到某一职位或更高职位出现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时,就要主动争取,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想法或请求及时告诉领导。即使上级已经有了指定的候选人,如果这位候选人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你时,你更应该积极主动争取,过分的谦让可能会堵死你的晋升之路。
当然,下级向上级提出请求时应讲究方式,不能简单化。宜明则明,宜暗则暗,宜迂则迂,这要根据你上级的性格、你与上级以及同事的关系等因素而定。
③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请求要适当
一个人如果能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兴趣完全一致的工作岗位,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命运往往跟人过不去。人们在社会分工中,往往被安排在某个不甚理想的工作岗位。例如,有人想干电工,却分到了机床边;有人想开汽车,却来到锅炉旁……面对这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人们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取向,而不能一味迁就社会,将就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主动找领导谈谈,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要求。当然,在提出类似的请求时,最好是先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然后再作决定。
④争取利益要把握住火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领导在交代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领导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如果领导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你应该提前要求你应该得到的,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领导也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战功卓著的大将,他协助秦始皇消灭晋王,赶走燕王,并数破楚军,但秦始皇对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震主,因而在攻打楚军时有意重用李信将军。后来,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受挫,秦始皇也只好放下架子赶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出战,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一方面表示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对王翦掌握重权的顾虑。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始皇请求许多田宅园池。始皇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始皇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5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示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王翦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大将,于外于内都是八面玲珑。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领导请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诚地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全力以赴,至少在领导心目中能造成一种真实的印象。
⑤争取利益要把握好“度”
有些人向领导提要求不注意把握分寸,往往要求很高,引起领导的反感,招致“讲价钱”、“干了多少事”的奚落。依照经验,在竞取利益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不争小利。不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略显宽广胸怀、大将风度,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
b.按“值”论价,等价交换。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拉到10万元赞助费或为单位创利100万元,你要按事先谈好的“提成”比例索取报酬,不能扩大要求,也不要让领导削减对你的奖励。
c.夸大困难,允许领导打折扣。“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是对付一些喜欢打折扣的领导的方法。有时你把困难说小了,领导可能给你记功小,给你的好处也少。因此,要学会充分“发掘”困难,善于向领导表露困难,要求利益时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实际想得到的多一些,给领导一些“余地”,不给人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想法。比如提住房要求,按某人的资格和条件,可以要求两室一厅的楼房。而他很实在,没把困难充分说出来,不多不少地提了两室一厅的要求,结果领导把两室一厅的房子优先分给“困难大,要求强烈”的人,只给他分一室一厅。所以夸大困难和要求实在是一种必要的办事策略,关键问题是要把握住关键时机。
8、与上司交往说“不”的奥妙
人是复杂的,环境也是复杂的。下属与上司交往说“不”的分寸也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对环境和场合,都必须灵活变通掌握说“不”的分寸尺码。变通是分寸之“尺”的投影,“尺”的长短是有一定规制的,但其投影却可以随着不同的光线角度而灵活变通自己的长短,这就是“分寸”的奥妙。当然,与上司交往,这种奥妙还有许多,下面所介绍的说“不”的分寸,只要认真体悟,就会大有教益。
(1)不卑不亢
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老板的批评。不要唯唯喏喏,卑躬屈膝。如果你自己承认自己窝囊无能,老板会更觉得你窝囊无能,如果你自己承认自己“很愚蠢”,他更会觉得你真的愚蠢;也不要面带不悦的怒气。要记住,老板往往都自以为是,即使是他错了也是如此;更不要表现得毫不在意,因为你毫不在意,老板会认为你对他不尊重而刺伤他的自尊心。正确对待老板批评的态度是以诚恳坚定的语气,坦诚地表示这是一个错误,并愿意改正;或者老板有不妥之处,你可以私下里表明你的看法,而不让老板当众难堪,让他认为你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从而对你比较满意。
不要没话找话。不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在老板面前罗罗唆唆,都会使他厌烦。也不要主动跟老板讲你的私事,毕竟能和下属成为好朋友的老板少之又少。
当老板粗暴地批评和指责你时,具体讲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马上反驳或愤愤离开。
②不中途打断老板的话,为自己辩解。
③不要表现出漫不经心或不屑于顾。
④不文过饰非嫁祸于人。
⑤不故意嘲笑对方。
⑥不用刻薄的含沙射影的语言给老板某种暗示。
⑦不对老板进行反批评。
⑧不转移话题假装没听懂对方的话。
⑨不故作姿态虚情假意。
⑩不恢心丧气影响工作。
(2)旁敲侧击
在决策的过程中,老板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使之改正:
①让老板自己动摇信心。例如可以说:“您真敢冒险!”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语气里带上点怀疑,比直接说:“你的计划太冒险。”要好得多。
②不要怪老板而要怪客观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势变化太快,您的计划一定会大获成功。”
③先恭维,后出招,跟老板说:“换成我还真想不出您的办法来,我原来想……”表面上说老板比你聪明,经验丰富,实际上达到说出你自己想法的目的,老板也许听了会动心。
④寻问老板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或许老板反问你有什么想法,也可能老板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想,而看起来,这一切也是他想出来的。
⑤请老板把他的想法解释一下,在解释的过程中,他可能不等你提出来,自己就察觉有漏洞。
⑥采用假设性暗示,例如“如果这种产品销路不好怎么办?”这样说得不过火,又能使老板重新考虑。
(3)恰当地表达自己
当你无心犯下错误时,你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①不要连连道歉,这样使人心烦也显得虚伪,只要诚恳地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
②感到气愤时别开口,在气头上说的话往往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是在上司面前难以挽回。
③请教上司应该怎样纠正错误,他受到了尊重一般火气会慢慢平息。
④提出你自己的改进意见,表明你的态度。
⑤勤奋,无论哪个上司都喜欢勤奋的下属。
⑥对工作全面了解,不论哪个环节都能胜任。
⑦主动做事以引起上司注意。
⑧让上司知道你很愿意学习新东西,对上司分派给你的新任务,不要因为不熟悉而拒绝。
(4)不失时机
当你知道有某种机会在等待你时,你应该努力争取——
①要能屈能伸,当上司认为你不适合承担某项重任或负责某项重大计划时,不可负气不可泄气,毕竟职务晋升是不能一步登天的。
②营造能担大任的气势,做好份内的工作,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记录,显示你有能力,工作态度积极进取。让上司认为你做这份工作能力有余,有机会时自然就会优先考虑提拔你。
③你工作的单位出现交接、撤换、合并等变化时,正是晋升的大好时机,这时你应该表露你的意愿,想办法争取你看好的职位。
④大胆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把你的计划面呈上司或其它核心人物。通常可行而又有益的计划接受率还是很高的,这时你可以要求上司充分授权给自己执行这项计划。
(5)见微知著
当上司对你心怀疑虑时,你不妨试探一下——
①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别在他忙得焦头烂额心情沮丧或者出了家庭纠纷的时候接近他,最好在时间是有你参与的某项工作接近成功,大家都心情轻松,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提出来。
②要讲究提问的技巧,例如问他“还需要我做什么事?”或者“还有什么要我补充?”上司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对你的评价。
③不要专门和上司谈这个问题,这样会让上司觉得不自在,很多上司讨厌评价部下。
④学会察颜观色,如果上司总是对你冷淡、不耐烦,而对别人却不是这样,显然他是对你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立下大功,否则不要问上司对你如何评价。
(6)善意提醒
当你对上司的工作有所思考并形成建议时,可以这样对他善意提醒——
①要先试风向,如果发现上司表现出防卫姿态,最好赶快改变话题。
②要逐级反映你的意见,越级抱怨会减少你说话的份量,减低别人对你的信任。
③提出批评的每句话都要有根据,否则上司会认为你无中生有。
④指责上司错误,同时要给他提供如何处理才更好的建议。
⑤提出困难向上司求助,好让他自己察觉哪里出了问题,或许你不指出来,他就已经体察到了你的难处。
⑥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因此问题解决了,功劳归于上司,你才能永处顺境。
(7)踏踏实实往上爬
要想从低位爬上高位,必须学会先“卑”后“尊”,从“卑”处做起,向“尊”处靠拢,具体做法可从如下诸方面着手——
①份内的工作要重视。只有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
②学会积累经验。人人都会犯错误,懂得汲取经验教训的人才会有长进。
③要有自信。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上司对你更没信心。
④要有较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要练习写作技巧,写的东西比说的东西更有份量。上司评价部下,很注意写的能力。
⑤善于安排时间。会不会有效地利用时间,与上司愿不愿意提拔你很有关系。
⑥设法达到公司的目标;不但要知道公司的目标,还要知道如何去达到,才能比别人更快地升迁。
⑦设法掌握信息。不论想把什么事做好,掌握信息必不可少。你得懂得如何去得到这些信息。
⑧工作要有计划。凡事有条不紊,显示出你的控制能力。
⑨富于进取。凡是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人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懂得如何有效地与人合作,把工作做好。
⑩善于运用权威。懂得如何适度地运用权威,这样上司比较愿意提拔你。
○11要多听。一般来说,上司都比较喜欢你听他的,而不是他听你的。
○12要会问。问题提得好,上司会特别注意你。好的提问一般会有这样的回答:“唔,这个问题我还没考虑过。”
○13要会读。要会速读,会跳读,要迅速了解文件要点,掌握内在含义,并对本职工作、公司实际提出建议。
○14言谈要得体。言谈就像演戏,说服他人更是如此,切不可干涩无味或道貌岸然。
○15不要喋喋不休。最好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否则不是你的主意不好,就是你的口才不好。
○16事实不清不要发言。起码有一半人,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没搞清楚就急于表态,你不能做这种人。
○17该说的说。不要因为你年龄小或者职位低就不敢开口,好主意不受年龄、资历限制。
○18对自己要求要高一些。当你得到做某事的指示时,先要考虑怎样才能做得比要求更圆满。
○19要会预料,能预料到上司的意愿,也就是说要摸清他的脾气。
○20不做沉默的人。有句西班牙谚语说得好:“儿子不吭气,既使是母亲也不懂他的意思。”
○21不要急于加薪。正确的做法是要求做更多的工作,担更大的责任。要知道既便给你加薪也不会比你的直属上司多,尽快坐上他的位子岂不是更好。
○22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可以说是你铺筑升迁阶梯的石头,你要高声地感谢他们。你的亲切一定会换来你的声望。
○23培养广泛的兴趣。你懂得越多就越受人尊敬,生活也越有趣。尽量发展你的各项特长,不要把它们埋没。
○24保证健康。满身是病痛,心情就不会轻松,谁也无法保持心智平衡。
(8)做比说好
有道是:光说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说傻把式,作为一名下属,一定要处理好说和做的关系。具体做法如下——
①做比说重要,在事情未完成时,别把它说得天花乱坠,否则最后的结果离标准太远,可就下不了台。
②有创意只管说出来,不必怕别人的异议,与众不同并不是错。当然,创意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方能提出来,随兴所至,随口乱讲,难免贻笑大方。
③锋芒不要太露,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少批评别人的见解,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实为下策。
④做人要靠得住,诚实可靠是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即使其他方面有些欠缺,也会受到信任。
⑤要有自知之明,最好能经常反省:自己是否过于拘谨,或过于骄纵,话是否说得太多了?
(9)甘当绿叶
有人问魏明帝时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袁安回答说:“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之为‘直士’,算不上忠臣。为什么说他是‘直士’呢?因为作为臣子,如果发现主人的行为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给自己捞个耿直之士的名声,但这不是忠臣应用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们在一起,从来不讲主人错误,只是几十次地送奏章给皇帝,指出哪些事做错了,哪些缺点必须改,有批评,也有建议,而别人却都不知道他写过奏折。陈群向主人提出意见从不自我标榜,所以后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才是真正的忠臣。”